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学术社区» 正文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发布人: 张力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2-21

2020年12月19日晚上7点,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鸿声受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城市文学研究的里程”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勇教授主持,郑州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甘剑锋同志介绍主讲人并致欢迎词,刘宏志老师担任评议人,文学院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张鸿声教授结合现代文学史教材版本内容变化,介绍了现代文学史上几种主要的叙述方式,即革命叙述、启蒙叙述和城市叙述。相较于革命叙述与启蒙叙述,城市叙述则是多元的现代性叙述,在革命和启蒙之外,它也包含了物质与消费现代性的建立等多元的现代性叙述话语。而当革命、启蒙的现代性暂时淡化的时候,城市日常性就会凸显出来,城市研究的问题也随之显现。

在张鸿声教授看来,城市文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初是城市文学研究的第一阶段,即作家作品论阶段,代表性学者有吴福辉等。80年代中后期走向第二阶段,即流派论阶段,以严家炎先生对新感觉派的研究为代表。到了90年代,城市文学研究走向形态论阶段,也是在这一阶段,城市文学被纳入了现代文学史的总体格局中,对文学史总体叙述格局的建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修订本就是一部以启蒙叙述为主,兼有城市多元化观照的著作。

接下来张鸿声教授具体分析了“城市文学研究如何与城市近代史的阐释发生关系”这一问题。他认为,20世纪以法国“年鉴学派”、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代表的新史学观念的引入,引发了我们对于文学的新阐释。同时,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和报刊等媒介成为了新文学产生的基本土壤。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和其他各种现代性的形态一样,成为了公共领域的重要构成;革命、消费、日常男女伦理、初步的启蒙等内容开始成为文学的主题。而当我们认识到现代文学起源于我们对城市现代性的认知后,城市文学研究便超越了文学的层面,进入到史的层面。

最后,张鸿声教授提出在新世纪城市文学研究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已从反映论式的研究过渡到话语论的研究。因此,新世纪的城市文学研究更应注重“文学中的城市”研究。应重点关注“文学赋予了城市什么意义”、“为什么要赋予这种意义”、“文学是如何赋予城市意义”这三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张教授以上海为切入点,分别从钥匙、窗口、飞地三个关键词入手说明了上海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以及上海对西方性的认知以及上海所凸显的非中国化特征。此外,张老师还从百多年来描写北京的文学作品中,梳理了文学中的北京的多种意义。

讲座最后,李勇老师、樊洛平老师以及刘宏志老师,代表文学院全体师生向张鸿声教授致谢,并欢迎张鸿声教授能常回文学院看看,亲临文学院报告厅再次讲授。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线上讲座拉下了帷幕。

上一条:石河子大学李赋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文学院成功举办2020—2021学年第四期学术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