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学术社区»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曹胜高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人: 张力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6-08

202261日下午三点,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曹胜高教授应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为我院师生作了去君去国之礼与相关歌诗的作成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的方式举行,由郑州大学文学院王允亮教授主持,郑州大学文学院刘志伟教授评议。

讲座开始前,王允亮老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曹胜高老师的学术背景与学术成果,并向曹胜高老师介绍了与会的各位老师。

曹胜高教授在讲座中首先考辨了去君去国之礼的制度形态。曹教授以丰富的经史材料为例证,认为去君去国是持续到春秋后期的被广泛使用的传统,这种传统可能具有外部的强制性或外部舆论的导向,因而呈现出制度的形态。其具体内容是大夫三谏而国君不从,则士大夫就要离开国君,“待职于郊野”,等候国君召还,如果国君三个月内召还,士大夫可以继续任职,如果国君不召还则代表君臣恩断义绝,士大夫就可以去国。去国之后三年之内国君召还,士大夫还可以回国,若国君不召还,则士大夫可以效力新国。

其次,曹胜高教授在还原了去君去国之礼的基础上分析了士大夫去君去国之歌诗。曹教授在《诗经》中找出了多首去君去国之诗,如《桧风·羔裘》、《王风·丘中有麻》《秦风·晨风》《卫风·考槃》《郑风·遵大路》《魏风·硕鼠》《邶风·北风》等。《硕鼠》一般被视为百姓讽刺残暴的统治者之辞,但曹教授以《新序》引“逝将去汝,适彼乐郊,谁之永号”言介子推去君、《韩诗外传》以“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言田饶去国以及《白虎通》引“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证去君去国之礼,认为《硕鼠》也应是去君去国之诗。

在分析了春秋时期去君去国的歌诗之后,曹胜高教授又分析了屈骚中书写的“远逝以自疏”。曹教授以司马迁《史记》、贾谊《吊屈原赋》、扬雄《反离骚》等材料中的描述,认为在屈原所处的时代仍然可以去国。而屈原之所以没有离开楚国,并不是王逸所认为的与国君同姓者不可以去国,这一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而是因为屈原自身的情感,不愿意离开楚国。曹教授认为去君之后要不要去国一直是萦绕在屈原内心的一个矛盾,也是《离骚》包括《九章》吟咏的主题。“远逝以自疏”也成为许多汉代作品创作时所吟咏的主题,体现出汉儒对“远逝以自疏”也即去君去国的体认。

最后,曹胜高教授谈及了自己在研究先秦文学时的一些体会。首先是要学会把文献中的关键词和记载的位置记下来,并通过联想把碎片化的文献拼合,形成一个系统。第二是要注重考古资料,以考古材料来印证经典文献记述的真伪。第三个是要具有还原历史现场的能力,透过前人研究的成果来看原始的文本,还原历史真实。第四个是要重读文本,重视文本中的细节考证。第五个是要深入考证先秦制度,对先秦制度的一些线索进行拼接。在还原了制度之后会发现许多先秦文本的内容是与制度有关的。最后,是要厘清传统诗说,在《诗经》时代,《诗经》用的更多的是其中的礼义和乐义而不是诗义和经义,理解这一点会更有助于我们对《诗经》的研究和对先秦文本的解读。

在评议环节,刘志伟教授称赞了本次讲座中曹胜高教授对文本细致入微的解读和展现出的研究上的新视野,认为曹教授以去君去国及相关歌诗作为选题,有很强的创新性。刘志伟教授指出此次讲座为我们展现了能够贯通学术史纵向和横向的思维想象的张力,还指出曹教授能以去君去国这一新角度对基本文献进行联结和梳理,是难能可贵的。此外,刘教授高度肯定了本次讲座的选题对当下中国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并且强调了对中国文化源头进行梳理的重要性。最后,刘志伟教授感谢了曹胜高教授能在本次讲座中无私分享自己的治学之道和艰苦爬梳的材料,并向曹胜高教授发出邀约,期待曹教授能到郑大与郑大师生线下交流。

此次讲座曹胜高教授不仅详彻地为大家讲解了去君去国的礼制与相关的歌诗,也向大家传授了自己治学上的一些方法。针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曹教授也做了详尽细致的解答。本次讲座可以说是为与会成员奉上了一顿丰盛的学术大餐。


上一条:北京师范大学马东瑶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河南大学武新军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