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社区

中山大学张均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6-20

2022617日晚,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张均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关于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郑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李勇教授主持,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樊洛平、江磊老师评议,文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参与学习。

张均,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度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张爱玲十五讲》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讲座伊始,张均教授对50-70年代文学的国内研究现状和既有困难进行细致分析。首先,张老师认为十七年文学研究在学界具有较高认可度,而洪子诚教授著述的《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出版后更是推动十七年文学研究进入新局面。同时他还以唐小兵、李杨等学者的再解读研究、洪子诚教授开创的文学制度研究以及年轻学者提出的社会史视野为例论述了近三十年来这一领域出现的各种代表性研究方法,充分肯定了十七年文学作为后起领域和文学史的研究对象在提供全新学术增长点和问题空间方面的重要意义。

随后张均教授结合自身治学经验从学术界的内部压力和官方意识形态压力两方面论述了50-70年代文学研究中客观存在的困难,并逐步引申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即社会主义文艺究竟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张老师将改革开放文艺和中国古代文艺与社会主义文艺进行对比,充分论证了社会主义文艺与其他时代文艺之间存在根本区别的观点。沿着这一思路,张老师又从文艺为政治服务”“一体多元这些既成判断始终无法抓住那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这一现状切入,进一步对困扰该领域多年的研究瓶颈展开探讨。张老师通过对周立波《暴风骤雨》的讨论,向此前将这部社会主义文艺作品视为“冷文学”的观点提出质疑的同时,着重强调了该书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注,而这一层面在过往研究中极易被忽视。张老师由此揭示出当下学者普遍存在的视野盲区:他们大多关注精英命运,但在做研究时却很难将众多下层民众纳入范畴。这种弥漫在学术界中“人的缺位”(即普通民众的缺位)容易导致学者们在理解社会主义文艺时出现偏差,从而给 50-70年代文学研究造成阻力。面对这一困境,张老师也从通过对底层人民的关怀来重新理解社会主义文艺的角度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接着,张均教授从“人”的角度出发谈及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张老师首先从争取下层民众生存权力和追求国家独立、国家现代化两个方面揭示出中国革命兴起的动因,并以此为立足点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建立人民的国家”和“工业化”四个层面分析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即追求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由此可见中国革命追求的是人和国家的事业。依据这样的背景,张老师将 50-70年代文学界定为人的事业的一部分,同时指出,虽然十七年文学具有充分的人性,但对男女之情的描写却很节制。基于此,张老师认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是复杂的,我们在做研究时,要理清其基本逻辑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产物,并对这些产物进行反省和总结。所以当我们面对50-70年代文学时,应当尽力还原它们自身的逻辑,以便更加客观地讨论其经验和价值。

随后,张均教授指出研究者应当回到文学本位,并将50-70年代的创作放在文学史视野中加以总结,提炼出这一时期文学的独特性。第一是50-70年代文学创造了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文化。这个文化的核心在于平等公正且有利于下层民众的生存和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第二是50-70年代文学建构出了自己的社会学。这一时期文学所揭示出的社会现实是中国古代文学相对薄弱之处,故而在开辟和发现广大人群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作家的基本眼光。第三在于50-70年代文学人物描写上的独到之处,诸多作品中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和载入史册的英雄形象。第四,这一时期文学“讲故事”被文化水平较低的大众所喜爱,同样值得注意。基于对以上四点独特性的剖析,张老师指出相比于“五四”时期抽象的“人的文学”,50-70年代的文学是一种具体、现实的人的文学,它更多描写现实而非抽象的个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取得了比五四文学更为扎实的成就。

讲座最后,张均教授与聆听此次讲座的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樊洛平、江磊两位老师就此次讲座进行评议。樊洛平教授从当代文学制度研究出发,谈及之前很少涉及的制度性因素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同时高度肯定了张均教授在外部研究、进入历史现场和史料考证等方面对开辟当代文学研究新路的重要意义。江磊老师则从文献资料积累、问题意识、回到文学本位、研究的温度和情怀等方面分享了聆听讲座后的思考。其他参与讲座活动的老师们也纷纷对张均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人文关怀表达了由衷敬佩。本次讲座最终在师生们真挚的感谢中圆满结束。

供稿:孙思宇


上一条:武汉大学叶立文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下一条:山东大学黄发有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