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郑大人·红色故事宣讲团奋斗“郑青春”系列作品(十)

发布时间: 2023-07-14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选树青年典型,写好奋斗故事、传播奋进量,郑大人·红色故事宣讲团推出奋斗 “ 郑青春 ” 系列作品,激励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实践检验和人民检验的青春业绩。

不嗔天公何高,只管重建山河

作者:文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师海波

朗诵 :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 阎煜荣

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浓厚的家国情怀总是萦绕于心,把历史的指针倒拨,中原大地是处处充满苦难的。而林州,更是长久留在记忆中,让人难以忘记其曾经历的痛苦。中原富饶但却常常战火连绵,太行山以其脚下的一处小小的盆地接纳了择居于此、繁衍生息的人们。

但并非所有的盆地都是膏腴之壤,在这个地方,干旱的印记更为蚀骨铭心。翻开林州县志,这几个字眼总是反复出现:“旱!大旱!连旱!凶旱!亢旱!旱年多歉收,饥荒致离乱,乱世人相食。”“人口无食,十室之邑存二三。夫卖其妻,而昨张今李;父弃其子,而此东彼西。食人肉而疗饥,死道路而尸皆无肉,揭榆皮以充腹,人庄村而树尽无皮……”石碑在默默矗立,墙根的老人蹲着用最平坦的故事讲述了人的消逝:“1920年大年三十,林州桑耳庄一位叫桑林茂的老汉走了二十里路,排队等了一天,终于从山里挑回了一担水。临到家时,儿媳妇不小心打翻了这来之不易的两桶水,然后,默默地上吊自杀了……”这些不堪触碰的记忆,如同黄土地上被太阳暴晒生出的裂痕,埋藏着无穷无尽的苦涩与伤痛。

一代又一代,人们就这样为了躲避世道的苍凉而选择忍受干旱,直到1957年12月,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在中共林县第二届代表大会上发出了“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期望通过水利建设,五年基本改变、十年彻底改变林县干旱贫瘠的面貌。但是,天意难猜,1959年的一场大旱,就轻而易举地打破了所有的美好期盼。林州需要的不是天雨,不是地水,需要的是一条大河,一条不息之长河,只是这条河在何处?

太行山西麓劈山绕谷而来的浊漳河,在林州的最北端一掠而过,这是一条水量充沛的大河,带着林州的希望走进杨贵的视野,杨贵和他的同事们沿浊漳河溯源而上,经过多次测量和论证,最终将引水点选在了山西省平顺县境内的侯壁断,并将这一工程正式定名为“红旗渠”。侯壁断海拔464.75米,比红旗渠渠线在林县境内的最高点高出14.7米,渠水将这14.7米的落差走完,需要在太行山的崖壁间盘绕70多公里。而要实现70多公里的渠线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坡度,就要保证每8公里的落差不能超过一米。

在崇山峻岭间凌空开凿这样一条水渠,其施工难度和精度,对1960年代的林县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但是,人相食的惨剧让白发送黑发,夫妻相扶持,背上行囊走向那条大河,走向那处绝壁。1960年11月,红旗渠接到指令,因自然灾害和经济原因暂停施工。可修渠的人们不愿意轻易停下,即使口粮供给没有保障,一支由三百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还是悄悄地来到山崖前。八个月后,在这群年轻人背水一战的咬牙坚持下,隧洞顺利凿通。这是一个全部由青年人攻克的难关,青年洞也因此得名。

这群青年遇见的时代或许不是最好的时代,但时代有幸,遇见这样的他们。杨贵和这些青年代表的是无数的林州人民,他们的心意也许可以这样概括:不嗔天公何高,只管重建山河!

上一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 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