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星、赵玉倩:“政治等效+”框架下中国特色外交隐喻翻译策略研究

作者:杨明星,赵玉倩 时间:2020-03-30 点击数:

原载《中国翻译》2020年第1期第151-160页。

“政治等效+”框架下中国特色外交隐喻翻译策略研究

杨明星,赵玉倩

(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外交隐喻是传播外交理念特有的话语方式、修辞手法和语用策略,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得体地翻译外交隐喻,既是外交话语翻译实践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议题。本文拟从外交学、认知隐喻学和翻译学等跨学科的视角,结合真实经典的外交案例,系统分析外交隐喻的文本特征和话语功能。外交隐喻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对其翻译应遵循“政治等效+意象再现”(PEIR)这一复合性的翻译标准,在此标准下,不同类型的外交隐喻可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外交隐喻;政治等效;意象再现;翻译原则与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17ZDA31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外交翻译的理论构建与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建设研究》(17BYY006)、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2020-CXTD-01)和河南省高校哲社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外交语言学”的理论构建与学科建设》(2018-JCZD-0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杨明星,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二级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外交语言学、外交翻译学和外交传播学等。  

                赵玉倩,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研究方向:外交语言学、外交隐喻、外事外交翻译等。

作者电子信箱:staryang66@aliyun.comreginazhaoyuqian@163.com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Diplomacy-serving Metaphors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YANG Mingxing&ZHAO Yuqian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China

Abstract:The use of metaphors is an indispensable discursive mode, rhetorical device, and pragmatic strategy, and is therefore essential to the expressiveness and functionality of diplomatic discourse. How to appropriatelyand effectively translate metaphors employed in China’s diplomatic texts is not just a worthy academic problem to be addressed in relevant scholarly fields, but also a significant topic in the on-going discussion on what ought to be the way to tell good stories about China. This paper conducts a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for rendering metaphorscirculating in China’s diplomatic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plomacy, cognitive metaphor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on the basis of some case studies, generalizes on the unique attributes of diplomacy-serving metaphors. The study reaffirms metaphor’s rhe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diplomatic communication, and proposes thatPolitical  Equivalence + Image Re-presentation(PEIR) be adopted as the criterion whereby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is evaluated. In addition, the paper also calls for the use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dealing with metaphors employed in different types of diplomatic texts.

Keywords:diplomacy-servingmetaphor; PoliticalEquivalence; ImageRe-presentation; translation principle and strategy

近年来,我国领导人在外交场合时常借用诗赋、谚语、成语、典故等隐含性经典叙事来巧妙表达对外政策立场,阐释国际敏感话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些“热词”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这些中国特色外交隐喻形神兼具、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外国受众是外交翻译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关系到国家话语能力建设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20世纪70年代,Dagut在对前人隐喻翻译观进行批评的基础上,提出隐喻应根据特定的“文化经历”(cultural experience)和语义联想(semantic association)进行灵活翻译(Dagut197621-33)。Peter Newmark2001)、Ven den Broeck1981)、Christina Schäffner2004)等人从不同角度对隐喻的翻译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基本可概括为直译、替换和意译三种译法(胡壮麟,20192)。大部分学者从修辞学、语用学、语言文化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视角来研究隐喻的翻译策略,成果颇丰,对外交隐喻的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整体来看,国内外现有隐喻翻译研究成果视角较为单一,能融合多学科进行跨界研究、对“外交隐喻”进行专题研究的屈指可数。随着新时代大国外交话语实践和现代认知隐喻学的快速发展,传统隐喻翻译思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目前,外交隐喻的翻译工作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对政治敏感性把握不够到位,难以充分实现外交翻译的政治性、平衡性和动态性原则;对外交隐喻中一些民族特色性较强的意象或喻体处理不当,造成异质文化中的受众难以理解和接受;有时外交隐喻的话语风格和修辞功效在译入语中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外交话语的跨文化传播。为此,本文应对外交隐喻的特殊属性和话语功能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外交隐喻的复合性翻译标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隐喻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外交隐喻的特殊属性

外交隐喻的翻译标准与策略是由外交隐喻本身固有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它既是构建其翻译原则的关键因素,又是检验其适用与否的重要尺度。

外交隐喻是在外交语境中使用的隐喻,与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它是外交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是借助具象化的存在去理解抽象化外交概念的一种话语方式和语用策略。鉴于外交话语的政治敏感性极强,平铺直叙的外交辞令常常言之无物,在对外关系中难以产生明显的交际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隐喻性的话语方式影射和传播一国的外交理念、态度和立场能够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一)语言特征

从语体风格和话语特征方面来看,外交隐喻主要具有政治敏感性、语义隐含性、表达意象性和民族特色性等突出特征。另外,有的外交隐喻还具有极强的艺术审美性。

自美国挑起贸易战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外交场合以“大海”喻“经济”,以“狂风骤雨”喻“阻碍经济正常发展的因素”,含蓄批评美国不断对中国极限施压的恶劣行径,政治寓意深刻。习近平在首届进博会讲话中提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习近平,2018-11-06)。这则隐喻以诙谐生动的方式呼吁中国人民要无惧风雨,砥砺前行。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再次借用隐喻“大海”对“世界经济”发出警示:“如果人为阻断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迟早都有干涸的一天”(习近平,2019-04-27)。在这种多边外交语境下,通过潜移默化的隐喻叙事能够正告和预示事件的严重后果,激发受众对外交隐喻政治寓意的理解,最终实现对抽象概念的感知、理解。我国外交隐喻系特定民族文化和传统外交价值观的产物,独具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2016年,习近平在智利《信使报》发文提到,“中国人将美好的姻缘称为‘金玉良缘’。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就是用智利金和中国玉制作而成。这一枚枚奖牌象征着中智两国人民情同手足的缘分”(人民日报评论部,2017214-216)。习近平借用《红楼梦》典故“金玉良缘”隐喻中智两国亲密友好的外交关系。还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出自《老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等中国外交话语高频词,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隐喻对外关系、传递外交理念的法宝。

(二)隐喻类别

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19801999)首创体验/具身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他们一致认为意象图式在本质上具有体验性,即隐喻推理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基于隐喻的体验性,M.B. Dagut1976:29)将隐喻分为“共享隐喻”(shared metaphor)和“非共享隐喻”(non-shared metaphor)两种,并认为前者可采取逐字翻译法。对于外交隐喻来说,可根据意象的性质,将之分为融通式、冲突式、陌生式三个主要类型。映射意象融通式外交隐喻是以人类共通的认知体验为基础的,是指源语中的喻体在目的语中无认知障碍,容易激发不同文化中的受众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图式”或“语义联想”,即Dagut所说的“共享隐喻”,系最为理想的外交隐喻。

然而,由于隐喻与生俱来的民族性及人类认知体验的文化差异性,喻体使用的语境不同,传递的情感意义则迥然不同。异质文化中的受喻者往往对相同的喻体产生不同、相反或错误的意象认知,这就构成了映射意象冲突式的外交隐喻。如201711月“习特会”中,习近平向特朗普讲述中国历史文化时称“我们是龙的传人”(习近平,2017-11-16)。但在西方文化语境中,“龙”这一意象常具有负面联想义。

映射意象陌生式的外交隐喻是指异质文化中的受喻者因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而对某一喻体的感知程度偏低,难以达成理想的意象映射。例如针对某些国家对中国的栽赃、嫁祸和污蔑,外交部发言人经常会以“倒打一耙”斥责对方无中生有、混淆视听(参见外交部网站)。“倒打一耙”源自歇后语“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指自己做错了事不认错还责怪别人。如果受喻者对这些故事人物不了解,自然会感觉陌生。冲突式、陌生式外交隐喻基本属于Dagut所说的“非共享隐喻”,这种类型的外交隐喻对译者来说极具挑战性。

(三)话语功能

隐喻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隐喻,人类将无法思考”(Susan Sontag1998:5)。外交隐喻具有以下语用功能:含蓄传达外交理念与立场,有效传播民族特色外交温和和哲学思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与利益,增进外国受众对国家行为体的形象认知;维护对方面子,迂回劝导或暗讽对方不当行为以规避冲突;增加外交语言的修辞艺术感和可接受性,等等。

2016年,驻英大使刘晓明在《每日电讯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援引《圣经》名言:“总在说别人眼里有细刺,却浑然不觉自己眼里的椽子”,含蓄而又严厉地批判了“南海仲裁团”贼喊捉贼的丑恶行径(刘晓明,2016-06-10)。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拿坡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洪向华,2017270-273)。这种隐喻化叙事塑造了中国友好、文明、和平的国家形象,是对西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应。“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造各国共享的百花园”等等(参见外交部网站)等话语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特色“和合”外交哲学思想。

二、“政治等效+”框架下外交隐喻的复合性翻译标准:PEIR

2008年以来,杨明星基于外交语言的特殊属性和奈达“等效”理论首次提出“政治等效”翻译原则,认为外交翻译的理想目标是传达出原文的政治内涵,实现相同或者相似的交际功能;政治性、平衡性、动态性是“政治等效”的三大特征,其中政治性是其最凸出的特征(杨明星,200891Yang Mingxing20126-12Yang Mingxing2016664)。2018年,杨明星针对外交修辞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又提出了复合性翻译标准“PEAR”(简称梨式原则);他认为在外交语境中,修辞若按照“政治等效(Political Equivalence+审美再现(Aesthetic Re-presentation)”这一复合性标准进行翻译,将是最理想的译文;还指出外交修辞的翻译既要准确传递源语的政治内涵,又要完美再现源语的风格美和艺术美,既要政治达意,又要艺术传神(杨明星、齐静静,2018:90-91)。笔者认为,该理论对外交隐喻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外交隐喻无疑是外交修辞体系的重要元素。但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外交隐喻都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或艺术审美性。因此,有必要根据外交隐喻的特殊属性在“政治等效”框架下构建出能够专门指导外交隐喻翻译的复合性标准。根据认知隐喻学原理,从喻体向本体的映射过程能够激发受喻者对某喻体产生“语义联想”的本能认知反映,在心智中形成“意象”。所谓“意象”是指人在某物不在场时心智中还能得出该物的形象,即在没有外界具体事物刺激输入的情况下,人在心智中依旧能够获得其印象的一种认知能力(Langacker1987:110;王寅2006:173)。简言之,“意象”就是抽象化的本体借助具象化的喻体经过受喻者个体经验的加工在心智中成形成像并产生意义。例如,针对中美贸易摩擦一事,外交部发言人常常借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隐喻“美方发起贸易战的后果”(参见外交部网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源自于人类亲身实践,能够迅速激活受喻者心智内存中的“意象”。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能够搭建这一“意象”与“美方发起贸易战的后果”之间的语义联想,最终产生“美国打贸易战最终会伤及自身”的喻义,这是一个“意象语义联想意义生成”的过程。



    对于外交隐喻的翻译来说,应在准确传达隐喻政治内涵的基础上成功激活异质文化中的受喻者对某一喻体的感知,并在心智中成形成像。即在实现“政治等效”的前提下,达成“意象再现”。鉴于此,笔者根据外交隐喻和外交翻译的特性,拟提出复合性翻译标准“政治等效 + 意象再现”( Political Equivalence+Image Re-presentation ,简称为“ PEIR ”),来指导和规范外交隐喻的翻译工作(详见图 1 )。

1 外交隐喻的翻译原理与标准

当然,外交翻译实践中要实现这一双重标准并非易事,译者一方面需要熟悉国际形势与外交政策,具备极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策洞察力,另一方面还需要熟知中西方文化,具备高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技巧,能够在异质文化间的喻体转换中做到游刃有余、精准翻译。映射意象冲突式和映射意象陌生式隐喻的存在是实现复合性标准中“意象再现”的最大“绊脚石”。外交译员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隐喻类型灵活采取恰当的译法,当无法同时满足“政治等效”和“意象再现”这一双重标准时,可采取保前者、舍后者的翻译原则,即“政治等效”是首要标准。

三、PEIR指导下外交隐喻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根据PEIR复合性翻译标准,下面结合真实的外交语用案例重点探讨外交隐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表1所示,为实现PEIR的理想目标,可针对不同类型的隐喻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1 外交隐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外交隐喻的翻译标准

外交隐喻的主要类型

外交隐喻的翻译策略


政治等效

+意象再现”

共享隐喻

映射意象融通式

意象保留译法



非共享隐喻

映射意象冲突式

意象转换译法

意象舍弃译法

意象增补译法



映射意象陌生式






(一)意象保留译法

该译法主要适用于映射意象融通式外交隐喻,这类隐喻更易引发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外交官更倾向于选用此类隐喻去传递外交理念、表达外交立场,这样无形中减轻了译者的翻

译难度。可根据外交语境的实际需要,对喻体的翻译作出灵活处理,在译入语中是否完全或者部分保留喻体取决于源语中喻体的性质、内涵和功能。

1)意象完全保留

对于融通式的外交隐喻,当喻体数量为1,或数量2且所有喻体之间功能各异的情况下,采取完全保留喻体的策略更贴近PEIR标准,此种译法不乏其例。

2013年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强调亚太地区要加强合作,防止“意大利面碗现象”,避免出现矛盾冲突和混乱局面。考虑到习近平借用的“意大利面碗”是国际通用的经济学用语,译员采取了保留喻体直译法:“avoid the Spaghetti Bowl effect(Xi Jinping2014385)2014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译员将之译为“A single flower does not make spring, while one hundred flowers in full blossom bring spring to the garden”(同上,2014:283)。之后,这一经典的“百花园”之喻被反复运用到国际场合,来表达中方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明观。2017712日,针对美国不断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道:“美国号称自己是全世界自由的灯塔,但这灯塔似乎不怎么亮了”。被译员完整地直译为“The US calls itself a beacon of freedom in the world, but this beacon doesn't seem very illuminating.”极具讽刺意味(Geng Shuang2019-07-12)。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如中方斥责美国干涉他国内政时常用的“长臂管辖”(long-arm jurisdiction);或呼吁国际社会同心协力时常用的“一箭易断,十箭难折”(It is easy to break one arrow but hard to break ten arrows bundled together.)、“众人拾柴火焰高”(When everybody adds firewood, the flames will rise high.)等等(参见外交部中英文网站)。通过保留喻体直译法,这些生动意象在受喻者心智中得以再现,使受众根据自身经验快速识解其中的外交寓意,产生了相同的话语感染力,符合PEIR翻译标准。

再如,中方领导人常用“压舱石”和“助推器”来隐喻对美外交政策。一般采取喻体完全保留译法。如习近平经常讲道“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这则隐喻具有不同的翻译版本: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译文:“Good China-US cooperation will serve as an anchor for global stability and a booster for world peace.(Xi Jinping2014:307

美国白宫译文:“Wh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ork together, we can become an anchor of world stability and a propeller of world peace.”(The White House2013-06-08

新华社译文:A sound China-U.S. cooperation can serve as the ballast for global stability and the propeller for world peace.”(Xinhuanet2013-06-07

以上三个译本都采取了完全保留喻体的翻译方法,但在意象呈现上有所区别。如anchorballast都表示能够起到稳定、平衡作用的机械装置,但前者是指使船只固定不动的重物(《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201866)。后者指的是能够保持船只或者热气球稳定的重物(同上,2018:137)。相比而言,前者呈现出一种静态的意象,而后者呈现出一种前进或者上升的意象,ballast的语境效果更佳,更贴切PEIR翻译标准。就boosterpropeller而言,两者的辞典义较接近,都表示推进器/助推器之义,但前者更侧重表达火箭助推器,而后者则多指轮船或飞机上的螺旋桨(同上,20182201641)。相比而言,英语国家较少使用booster来表达政治语境中的意象词——助推器,而propeller则更适合表达中美关系向前推进的积极态势和语境意义。

2)意象部分保留

当喻体数量2且喻体之间在功能和性质上十分相似的情况下,若保留所有喻体会则使话语表达显得累赘冗长,这时仅保留最贴近语境的喻体即可。此外,若一则隐喻中的喻体文化负载程度较高,可考虑删减部分喻体。

习近平曾多次强调“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其中“压舱石”和“稳定器”虽意象不同但功能相似,都具有稳定重心以防偏移或倾斜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删减某个喻体以确保译文的简洁性,如外交部经常将其译作“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is the stable anchor/ anchor of stability for China-U.S. relations”(参见外交部中英文网站)。既保留了喻体,又运用stablestability强调了“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根据上文的语义分析,选用ballast一词更贴合源语的政治内涵。

2007年前外长李肇星在记者招待会上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传达中方“大小国一律平等”的外交思想。现场译员将其译为“A mountain is famous not because of its height”(施燕华,2007:60)。外交译员保留了容易理解的意象“山”,舍弃了高度抽象化、中西方认知差异性强的喻体“仙”,其译法处理似乎是恰当的。但若用“政治等效”标准去衡量这一译法,就会发现译员没有将李肇星所想传达的外交理念完整地传播给受喻者。李肇星立刻意识到译文的缺陷,当场补译了一句:“Countries, big or small, are all equal”。这一补充翻译不仅强化了意象再现,还实现了首要原则——“政治等效”,准确传达了政治寓意,符合PEIR隐喻翻译标准;同时,small”与“equal恰好词尾押韵,音形意美兼具,又符合外交修辞的翻译标准(PEAR)(杨明星、齐静静,2018:93)。

(二)意象转换译法

鉴于外交隐喻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民族特色性,有时需采取意象转换等换喻法进行翻译,以便于国外受众理解和接受。

针对美国对中方积极斡旋朝核问题的无端指责,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明确指出:“对于美方各种花式‘甩锅’(The US wants to make China a scapegoat),对不起,我们不想接,也不能接”(Hua Chunying2018-08-30)。“甩锅”系中国网络流行语,非常形象地表达了推脱责任、嫁祸于人的喻义。但西方文化中受众缺乏相关经验基础,若直译将难以有效传达出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政治内涵。因此,外交部采取换喻译法,将“甩锅”替换为《圣经》典故中的“替罪羊”,既传达了代人受过的政治寓意,又使源语的意象在目的语中得到象似性再现,巧妙实现了PEIR。外交部类似的换喻译法还有:“希望美方认真严肃对待中方立场,理性慎重决策,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do not be 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既损人更害己”(Hua Chunying2018-03-23)。外交译员将“捡了芝麻”和“丢了西瓜”分别替换为英语世界所熟知的“penny wise”“pound foolish”。“韬光养晦”也是一种文化意象属性很强的外交隐喻,其官方译法“keep a low profile”(直译:保持一个低姿态或侧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意象转换译法。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常借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一俗语来批判外国政府损人害己的行为。如2019712日,王毅外长就美国不断向“台独”分子发出错误信号的行为进行警告:“it will surely lift a rock only to drop it on its own feet in the end.”(Wang Yi2019-07-12)。驻英大使刘晓明严正指出“By starting this trade war, the US has shot itself in the foot.”(Liu Xiaoming2019-09-03)。上述两种译法中分别保留和替换了原喻体,但后者的警示性似乎更强烈。外交部有时将之意译为“... will only end up hurting itself”(参见外交部英文网站)。虽然使其政治内涵得到了有效传达,但隐喻所具有的修辞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外交隐喻的翻译过程中,若能在实现“政治等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隐喻的意象性功效,将是上乘译作。

(三)意象舍弃译法  

在外交隐喻的翻译过程中,当源语喻体的文化负载性过高且在译入语文化中无法找到对应的隐喻表达时,可舍弃喻体意译。

“倒打一耙”属于映射意象陌生式的外交隐喻,这类隐喻可根据情况适当采取喻体转换、喻体舍弃和喻体增补译法。外交部多采取舍弃喻体意译法,如“... is totally blame shifting”“...is blaming others while oneself is to be blamed”“blame-shifting”“blame the innocent party”(参见外交部英文网站)。

201693日习近平在G20峰会上强调:“China’s reform has entered the deep water zone where tough challenges must be met. We have the resolve to make painful self-adjustments and tackle problems that have built up over many year...”(Xi Jinping2017:513)。习近平讲话原文共有三类隐喻:“壮士断腕”(身体隐喻)、“凤凰涅槃”(动物隐喻)和“顽瘴痼疾”(疾病隐喻)。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受喻者来说,机械保留会降低译文的可接受性。以上译本中三个喻体全部被舍弃,采用了意译法,重点突出了中国不屈不挠的改革精神,传递了源语的政治寓意,但缺乏应有的修辞效果和形象意义。

“同舟共济”也是我国外交叙事中常用的一个外交隐喻,以呼吁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早期外交部译员习惯将其译为英语中的相似表达“to be in the same boat”(参见外交部英文网站)。这种译法看似没有破绽,但仔细推敲却发现源语的外交寓意没有准确译出来。施燕华认为中文的“同舟共济”重点在于“济”,即相互帮助(施燕华,2007:60)。英文隐喻“to be in the same boat”强调的是处境相同,即面临着同样的危险;只是与汉语成语“同舟共济”中的喻体“同舟”相对称,没有表达出“共济”的寓意。根据“PEIR”标准,当“政治等效”与“意象再现”发生冲突时,后者要作出适当让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舍弃喻体进行意译,如“...meet challenges with mutual help”“... join hands to tide over ...”“workinconcertfor...”等等(参见外交部英文网站)。

在倡导“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喻体舍弃译法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可适当尝试采取喻体保留+意译加注法,以保证外交翻译中源语与译入语之间的平衡性原则。

(四)意象增补译法

喻体增补译法主要适用于映射意象陌生式外交隐喻的翻译。该译法能够提升陌生式外交隐喻的可接受性。

华春莹曾就西方媒体恶意炒作“中国债务陷阱论”回答记者提问:“我就感到很奇怪,同样是资金,怎么西方国家提供的就是“馅饼”,而中方一提供就变成了“陷阱”?这是不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I can’t help but wonder why the money is “money pie” when it is offered by the Western countries but “money trap” when offered by China? Isn't it glaring double-standard?( Hua Chunying2018-08-30)。该译文不仅有效传递了源语的政治内涵,而且通过增补“money”这一意象巧妙地与谈话主题相照应。此外,“馅饼”与“陷阱”、“money pie”与“money trap”均押头韵,使意象性表达产生了韵律美。这种译法可视为既符合PEAR原则、又满足PEIR标准的理想译文。

事实上,在外交隐喻的翻译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源语无喻体或非隐喻,而译者为了增加修辞效果、方便受众理解而采用意象增补译法,可谓“修辞性翻译”。如“混淆视听”一词常用来抨击某些国家故意抹黑中国的不实报道。外交部译员经常采取喻体增补法,将其译为“pull the wool over the eyes of the public”(参见外交部中英文网站)。这是一则美国俚语,wool原指美国16-17世纪流行的“羊毛假发”,含欺骗、迷惑他人之意。在外交翻译过程中,若能根据发言人的语境需要,在保证“政治等效”的前提下,在译入语中适当加入隐喻话语,有助于提升中方外交政策的传播效果和国际话语权。再如,针对美方对的极限施压政策,外交部发言人常以“单方面威胁和施压只会适得其反”来反击。其中“适得其反”一词有时也可采取“修辞化翻译”,被译作“backfire”(参见外交部中英文网站),这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寓意相近。这种“修辞性翻译”,或者说“隐喻化翻译”不失为一种契合外交语境的翻译良策。

四、结语

本文对中国特色外交隐喻的话语特征和语用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政治敏感性、语义隐含性、表达意象性、民族特色性和修辞艺术性是其主要特征。根据外交隐喻和外交翻译的特殊属性,应遵循“政治等效+意象再现”(PEIR)复合性翻译标准,这也可作为规范外交隐喻翻译活动的重要“标尺”。在PEIR标准指导下,不同类型的外交隐喻可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如喻体保留、转换、舍弃和增补四种主要的翻译策略。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发现,PEIR翻译标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既能准确传递源语的政治内涵,又能在目的语中生动再现源语意象,有效缓解受喻者的认知负担。这对实现外交话语的战略对接和跨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陈锡喜.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2] 洪向华.学习金句[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7.

[3] 胡壮麟.隐喻翻译的方法与理论[J].当代修辞学,20194:1-9.

[4] 霍恩比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5] 刘晓明. 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署名文章:《不要在南海玩火》[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16-06-10. https://www.fmprc.gov.cn/web/dszlsjt_673036/t1371238.shtml.

[6] 人民日报评论部. 习近平讲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施燕华.怎样做好外交口译工作[J].中国翻译,20073):57-60.

[8]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9] 习近平. 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1106日第3.

[10] 习近平. 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0427 3 .

[11] 习近平.我们叫龙的传人(习近平讲故事)[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1116日第 05 .

[12] 杨明星、齐静静. 外交修辞的复合性翻译标准:“政治等效+审美再现”——以国家领导人外交演讲古诗文为例[J]. 中国外语,20186):89-109.

[13] 杨明星. 论外交语言翻译的政治等效——以邓小平外交理念韬光养晦的译法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90-94.

[14] Broeck R.V.D.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Exemplified by Metaphor Translation[J]. Poetics Today, 1981, 2(4)73-87.

[15] GengShuang.Foreign Ministry Spokesperson Geng Shuang's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EB/OL].2019-07-12.    https://www.fmprc.gov.cn/mfa_eng/xwfw_665399/s2510_665401/2511_665403/t1680717.shtml.

[16] 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 New York: Basic Books,1999.

[17] Hua Chunying.Foreign Ministry Spokesperson Hua Chunying's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 [EB/OL].2018-08-30.  https://www.fmprc.gov.cn/mfa_eng/xwfw_665399/s2510_665401/2511_665403/t1589844.shtml.

[18] Hua Chunying.Foreign Ministry Spokesperson Hua Chunying's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EB/OL].2018-03-23. https://www.fmprc.gov.cn/mfa_eng/xwfw_665399/s2510_665401/2511_665403/t1545062.shtml.

[19] LakoffG. &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20] Langacker R W. Nouns and Verbs[J]. Language, 1987, 63(1):53-94.

[21] Liu Xiaoming. US Tariffs Will Inflict as Much Damage on America as They Will on China[N].The Daily Telegraph,2019-09-03.

[22] M.B.Dagut. Can Metaphor Be Translated?[J]. Babel, 1976, 22(1)21-33.

[23]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4] Schäffner C. Metaphor and Translation: Some Implications of a Cognitive Approach[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4, 36(7):1253-1269.

[25] Susan Sontag. AIDS and Its Metaphor[M]. New York: Farrer, Straus and Giroux1998.

[26] Wang Yi. Those Who Play with Fire on the Taiwan-related Issues Will Lift a Rock only to Drop it on Their Own Feet[EB/OL]. 2019-07-12.  https://www.fmprc.gov.cn/mfa_eng/wjb_663304/wjbz_663308/activities_663312/t1681344.shtml.

[27] Xi Jinping. 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and President Xi Jinp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Bilateral Meeting[EB/OL].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2013-06-08. 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the-press-office/2013/06/08/remarks-president-obama-and-president-xi-jinping-peoples-republic-china-.

[28]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I[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17.

[29]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14.

[30] Xi Jinping. The Top 10 Quotes of Xi on China-U.S. Ties[EB/OL]. Xinhuanet, 2013-06-07.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5-09/14/c_134623163.htm.

[31] Yang, Mingxing, Yan Da.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Chinese Diplomatic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Equivalence[J].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2016(4):661-675.

[32] Yang, Mingxing. The Principles and Tactics on Diplomatic Translation: A Chinese Perspective[J].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2012(1):5-11.



详见中国知网网站: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AUTO&filename=ZGFY202001021&v=MTQyNzF2Rnl6blZMck5QeXJOZDdHNEhOSE1ybzlIWl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I3cWZaT1Y=

Copyright © 2017 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