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陶、杨明星:传记文学叙事推动中拉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 时间:2023-11-25 点击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24日第7版(语丝)

作者:李一陶、杨明星

(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讲师;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院长)


“外交传记”被视为外交题材类型的真实故事书和权威文献,记载着外交官的精彩人生和突出贡献。它既是政治文学的瑰宝,承载着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中丰富的情感与智慧,又是“外交文学”的典范,表达和传播着相关外交政策理念。外交传记可以分为外交自传、外交他传、主题传记、群体传记和外交官回忆录等不同类型,或可按照叙事主体分为元首外交传记、大使外交传记、外长外交传记和民间外交传记等不同形式。外交传记因其鲜明的政治性、真实性、权威性和建构性等特征,在记录外交历史、还原外交事件、传播外交理念、塑造外交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

中拉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与拉美文明循沿各自轨迹,演绎出绚烂的古代文明史。自16世纪中叶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开始,中拉之间的友好往来绵延不断。新时代,中拉双方致力于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在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和共同发展的互动中绘就了命运与共的生动画卷。其中,外交传记成为“中拉命运共同体”故事的重要叙事场域和载体。当前,有关中拉外交题材的传记文学作品虽然不多,但其在中拉关系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替代。它不仅是对中拉传统友好关系的历史回放,也是对双边关系发展进程中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艺术呈现。


拉美外交传记里的中国“味道”


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12个拉美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建交高潮。在此过程中,拉美地区首批驻华外交官以独特的视角记录并还原了这一重要时刻,撰写了许多珍贵的外交传记史料,同时揭示了中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古巴是拉丁美洲首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古巴前驻华大使奥斯卡·皮诺·桑托斯作为中古关系的见证者,出版的外交自传中详尽记录了他在中国的外交生涯。另一位古巴著名作家梅赛德斯·克雷斯波·比亚特在陪同外交官丈夫游历多国后,留下了不少有关中国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她所著的13本书中有8本涉及中国历史、文化以及中古外交关系议题。此外,古巴还有许多兼具双重身份的“外交官作家”,如古巴驻中国大使罗兰多·洛佩斯·德尔阿莫,其作品《百次问中国》表达了对中国的友好情谊。

中墨建交之后,首位驻华大使欧赫尼奥·安圭亚诺·罗奇成为深受中墨两国人民喜爱的资深外交家和经济学家,为中墨双边关系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以学者视角出版过多部关于中国题材的专著,如《从乌托邦到市场的中国》《中国:从夏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前2070年—1949年)》《中国改革和21世纪的困境》。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组织编撰的外交评传《构建墨中战略伙伴关系——致敬欧赫尼奥·安圭亚诺·罗奇》,真实还原了罗奇的外交贡献,是一部关于中墨友好关系发展的权威文献。

20世纪70年代,智利是南美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此后的50年中,两国一直致力于提升和发展双边友好关系。阿连德政府执政期间,智利曾派出多位文学家担任驻华大使,如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获得者冈萨洛·罗哈斯·皮萨罗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智利首任驻华大使阿曼多·乌里维·阿尔塞于1971年来华工作,其在自传《为塞西莉亚而写的回忆》中回顾了自己的大使工作经历和中智关系的发展历程。埃弗拉因·巴克罗以智利政府特派员的身份在中国工作多年,他以外交官和作家的双重身份观察中国发展,传颂中智传统友好关系历史。这些外交官作家在中国任职期间,与中国的外交官、作家、诗人和学者开展了密切的交流合作,为国家间文明交流互鉴和双边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外交传记中的拉美映象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清政府与秘鲁、巴西、墨西哥、古巴和巴拿马建立了外交关系,旨在保护中国工人在这些国家的权益并促进贸易往来。据明清中国史籍统计,1875年至1911年间,先后有10位使臣出使拉美。他们在驻外期间及回国后撰写了大量外交传记作品,介绍出使经历和拉美的风土人情,如张荫桓的《三洲日记》,崔国因的《出使美、日、秘日记》,谭乾初的《古巴杂记》和余思诒的《古巴节略》等。晚清时期,关注世界不同文明的源流与发展成为彼时学者与文人的研究热点,拉美地区亦成为他们译介与研究的对象,如郑昌棪翻译了一些有关拉美国家的政治著述,收录在《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及其补编当中。该《丛钞》中涉及的拉丁美洲篇目主要由使臣笔记、游历考察以及译文组成,是目前国内最早系统介绍拉丁美洲列国和出使拉美情况的著述。

作为中国—古巴建交的见证人与中国—智利建交的推动者,黄志良大使出版了《出使拉美的岁月》《叩启拉美大门》《新大陆的再发现——周恩来与拉丁美洲》《中拉建交纪实》等系列纪实外交文学作品。此外,他还作为译者翻译出版了古巴著名作家达乌拉·奥莱马·加西亚的《志愿女教师》、危地马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先生》、西班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何塞·塞拉的《蜂巢》及西班牙当代小说家阿巴里西奥的《暮色苍茫》等西语名著。丰富的文学作品,为促进中拉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祥忠大使出版的系列外交传记作品《我的拉美外交生涯》《在拉美任职的岁月》《我在秘鲁做大使》《拉美亲历记》《古巴的三张王牌》等,以外交传记的形式为读者呈现了中拉关系发展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史料和故事。前驻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大使沈允熬著有外交文学作品《共和国大使忆外交风云》,作品通过回忆录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中拉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风云人物,解读了不同文明形态所蕴含的命运共同体精神内核。此外,李同成、黄士康主编的《中国外交官在拉丁美洲》,由20多位前驻拉美各国的大使、领事、参赞等资深外交官共同撰写而成。该书从文学艺术的视角,生动描绘了我国与拉美各国的传统友谊、发展历程的历史画面。


传记文学叙事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外交传记特有的文化价值和话语功能,不仅向中拉人民展示了真实的国际关系史,而且可以塑造和再现国家外交形象。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拉美国家虽相距万里,却保持着高度的相似性,如辽阔的土地、庞大的人口基数、追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以及在西方主导的文化霸权叙事中仍处于被边缘化的态势。拉美有句谚语:“真正的朋友能够从世界的另一头触及你的心灵”,空间距离难以阻隔中拉外交家在各自的传记文学叙事中分享不分轩轾的人文关怀。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文学叙事成为促进中拉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学的交流可以更好地推动中拉友好关系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新一代中拉青年外交使节正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中拉命运共同体”新篇章,如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第一次来到中国农村的田间地头,结合亲身经历写下三篇日记,并授权CGTN西班牙语频道推出《大使手记》系列融媒体报道。2022年以来,中国驻墨西哥大使在墨西哥主流媒体二十余次发表署名文章,展望中墨友好交往未来、倡导文明交流互鉴、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等,推动两国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2022年,一场名为“看乡村振兴,感受这十年”的系列活动,邀请30位拉美驻华使节及青年外交官参加,旨在通过活动使拉美青年了解近十年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历史成就,进一步促进中拉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外交话语体系研究”(22VRC013)阶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