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梁展教授讲座纪要

作者: 时间:2020-12-28 点击数:

20201218日下午,应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梁展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共同体理论批判:从本·安德森讲起”的学术讲座。本次会议由我院副院长高晓玲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梁教授首先阐述了本·安德森的著作——《想象的共同体》一书所具备的研究价值,他指出,这本书是阐释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对于我们学习英美文学及中国近现代文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此书中所建构的“共同体”理念形成于特殊的历史语境,建立在独立后的印尼民族主义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安德森本人的学术理念实际上经历过一个转变的过程。安德森出于对苏加诺政权的支持,由对印尼当地戏剧的研究出发,指出印尼的民族性格温顺宽容,这样的宽容精神不仅体现在宗教领域,更是融入了思想、政治和社会等方方面面,是有利于建设民族主义国家的文化因素,能够在东西方现代民族国家中起到粘合剂的作用。然而,从1965年到20世纪90年代,印尼国内不断发生暴力冲突,这促使安德森开始正视印尼内部宗教和政治传统中的暴力存在,探讨印尼暴力文化的根源。

围绕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理论的核心特质,尤其是对民族与殖民关系的阐释,梁教授系统地考察和呈现安德森理论的生成语境,包括理论语境和现实语境,意在从安德森对这一传统的承变中思考其理论的独特性。梁教授论证了东南亚区域政治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再次勃兴是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理论生成的现实语境。随后,以安德森的民族主义研究历程为背景,梁教授指出了其对印尼民族主义的态度转变:赞扬——否定——谴责。经历了欧裔海外移民的民族主义、印刷语言推动下的欧洲民族主义、官方民族主义和非殖民民族主义四个阶段后,民族主义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在经济和政治双重影响下世界范围内民族分裂的形势下,安德森只能照抄“英联邦”的模式来建立“印尼联邦”,并据此对民族主义进行局限性的阐释。

梁教授认为,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解释依赖于一种原始的、宗教的、过度礼仪的模型。安德森的共同体理论有明显的局限性:他采用单一的民族视野,试图把印尼模式扩展至拉美;他忽略了个体政治等级的差异;在他的眼里,爱国主义源于一种追求纯粹性的宗教情感,而不是政治情感,更不是一种建立在私有制观念上的更加复杂的认同关系。因此,安德森只能依靠宗教的方式来解决现代民族主义的内涵部分。实际上,要想克服印尼的民族分离运动以及南美国家土著人民的苦役,必须在精神因素之外,寻求更为有效的经济发展、资源分配和政府参与方式。

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莉教授对此次学术讲座进行了评议。她认为,梁展教授在讲座中还原了安德森共同体理论的生成语境,为我们呈现了理论话语的生成方式及其动态变化的过程。梁教授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使得他可以在一定距离之外审视理论,形成自己的批评观点,臧否研究之得失。

主持人高晓玲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梁展教授的研究视野宏大,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我们所进行的传统的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梁展教授围绕过渡礼仪模型下的文化共同体、宗教思想对共同体理论的影响、民主主义和共同体理论的联系、社会的国民性建构等议题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张瑞宇、楚聪供稿)




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