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年系列活动:加州州立大学童明教授应邀作系列学术讲座

作者: 时间:2024-05-27 点击数:

   2024年5月13-15日,应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邀请,加州州立大学杰出教授、西安翻译学院特聘教授童明在学院第五会议室作了三场学术讲座,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同学现场聆听了讲座。

   5月13日的讲座题目为“跨文明想象和翻译——翻译理论的相反命题并存”。童明教授从翻译的基本问题出发,强调了翻译工作中双语能力的核心地位,并借“跨文明”“跨文化”“想象”和“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等关键词探讨了不同文明间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由此生发的悖论。围绕“异”“易”“移”三个同音词,童明教授从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文化转换的机制、翻译实践中的得失考量,以及文化融合的动态过程,为听众呈现了其独特的学术洞见。他强调,译者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还要领会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意图和作者意图,原文与译文的意图要像建筑中的拱门一样对应或接近。在非对应文化差异的翻译工作中,译者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词性的转换、句式的变化、句法的变通等,都考验着译者寻求文明间暗合的能力。译者需要在文化的旅行与交融中、在可译与不可译的微妙界限间不断权衡与抉择,以实现语言的精准转换与文化的深度交流。

9BBDB

   5月14日的讲座主题为“美学中的愉悦概念”,童明教授借亚理斯多德、贺拉斯、西德尼、华兹华斯等人关于诗和愉悦的论断,为听众梳理了自古希腊以降文学史中“愉悦”概念的理论脉络。讲座不仅辨析了“美感”(sense of beauty)与“愉悦”(pleasure or delight)的关系,更通过不同观点的交织,凸显了“愉悦”一词背后复杂且细腻的情感体验。除此以外,童明教授还就“愉悦与负面情绪”“愉悦和文学形式”“愉悦和阅读”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他指出,艺术通过再现现实中的丑陋产生愉悦,负面的消极情绪也因艺术生成化为愉悦。读者在阅读中发现自己,通过诗人、文本、读者的三位一体(poetic trinity)互动产生审美的愉悦,再现生活的艺术也拥有了灵智的特点,但对美学的界定仍需参照历史、依靠传统、正视常识,进行持续对话。

   15日的讲座以“文学与思辨”为题,分上下篇。上篇围绕文学、语言和思想三者的关系展开,引入了“前提”“命题”和“基本前提”等逻辑学概念,通过对比维特根斯坦、康德、尼采三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阐释了思辨与逻辑的关系。童明教授认为思辨不只是逻辑思维,还包括修辞思维、变换解读的思维,而阅读文学作品就是对思辨的锻炼。下篇聚焦文学的思辨性,以美学中的思想为切入点,从美学判断、形式、虚构、修辞等角度谈论了济慈笔下的“负面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的概念,并借助丰富的文学作品深入阐释文学与文化、历史之间的密切关联与内在共鸣。最后,童明教授倡导研究生在文学研究时应秉持批判性思维,洞察文本间的深层关联,并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constellation of knowledge)。

9BBDB


   讲座结束后,童明教授还分别就双语能力的训练、文学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生选题方向同与会老师、同学展开讨论。本次三场讲座通过系统梳理翻译理论、深入分析“愉悦”概念在文学批评中的演变脉络,以及探讨思辨逻辑与创新能力的相互关系,不仅为听众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深刻见解和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导,对推动翻译学术研究的深化和文学思辨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