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君阳:观念领导力——学校发展隐性力量
发表时间:2021-07-06    点击:

校长在学校的发展与办学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若想把学校办好,校长需要具备多种能力与素养。在先前的学校管理与办学实践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校长的执行力,很少关注到校长的观念领导力。执行力主要决定的是校长做事情的效率,而观念领导力则主要决定的是做事情的性质与方向。

一、校风校训需得到教师广泛认同

观念领导力是校长引领和促进学校发展的隐性力量,大凡优秀的校长皆具有很强的观念领导能力。观念领导力是指一个人形成与转变自我、他人的观念,并不断地有效践行与提升其所认同观念影响的能力。观念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显性观念,另一种是隐性观念。前者能够被明确地表达出来,后者则不能被明确地表达出来。

我们经常提及的校风、教风与学风以及校训等价值理念,皆属于显性观念。此外,在很多群体或集体活动以及政策文本中所确立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也都属于显性观念。在学校管理与办学过程中,能够被识别的观念都属于显性观念。它在学校的方方面面皆会有所体现,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与德育观,等等。尽管显性观念可以明确地表达出来,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述上,没有得到教职员工的认同与深入践行,很难对学校发展产生实质性的作用与影响。

二、校长要加强隐性观念建设

隐性观念是指那些没有被明确意识到,或虽已经意识到却难以表达出来的观念。校长的办学行为需要以显性观念为指导,同时也受到隐性观念的制约。隐性观念与显性观念既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冲突的。当二者一致的时候,会对学校管理与办学实践产生显著深刻的影响,反之,显性观念的影响就会受到隐性观念的阻滞,甚至可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述之中。

人的显性观念发生了变化,其行为未必发生变化。与之不同,当一个人的隐性观念发生变化以后,其行为一定会发生变化。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学校组织发展与变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校组织隐性观念发生变迁的过程。隐性观念到了一定时期以后可能会被显性化,这意味着校长在办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加强自我与学校组织的显性观念建设,同时也需要加强隐性观念建设,才更有利于保障与促进学校组织的发展

三、校长应致力于打造学校组织信念

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遇到了瓶颈问题,需要校长实现自我观念的突破,即建构与形成一种新的观念,重新规划和引领学校的发展。

校长新观念的建构与形成,首先需要对事物本质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这是一个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过程。其次,需要具有系统性思维,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因此,校长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解决学校组织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有系统思维的意识,避免陷入到缺少观念统领,被程序化、行政化思维绑架的行为误区之中。再其次,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既有内部性的,也有外部性的。外部规律是在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与体现出来的。内部规律则是在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

校长办学观念形成以后,应该努力使这种观念在教职员工中达成高度共识,使其转变为学校的任务群体或全体教职员工的观念。校长应致力于学校组织信念的打造,一旦这种信念被打造出来,就能对教职员工的行为产生自发性指导与调节,从而有效地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这样,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就能达到不令而令、不导而导与不为而为的境界。

四、注重形成反思、创新的校园文化

校长的办学理念既可能是由校长一人建构形成的,也可能是校长与教职员工共同商讨形成的。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若想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皆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共识与认同。因此,校长的办学观念在没有得到教职员工认同前不能强制推行。

观念是一种内在的、柔性的约束力,一旦学校组织发展信念在校长领导过程中达成共识以后,就会对教职员工产生一种潜在的“指令”以及适应性调节作用。为了提升自身的观念领导力水平,需要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反思型、研究型与创新型的学校组织文化。唯此,才能更有利于学校与校长自身的观念建设,不断地提升校长的观念领导力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

(本文摘自《中国教育报》2021年5月26日05版,内容有删减;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关闭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Copyright © 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