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8日,第28届欧洲高血压与心血管保护会议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9日,本届会议发布了由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共同制定的ESC/ESH 2018高血压指南。与其他国际指南相比,ESC/ESH高血压指南对中国高血压指南的编写与修订影响更大,因而得到中国高血压专家学者的重视。

本次ESC/ESH 2018高血压指南发布会,由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Giuseppe Mancia教授和英国莱斯特大学的Bryan Williams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Williams教授简要介绍了新版欧洲高血压指南编写的背景、特点,新指南将于8月25日在线发表,本次ESC/ESH 2018高血压指南发布会主要介绍新版指南的一些重要推荐。

1. 高血压的定义

首先,波兰格丹斯克医科大学的Krzysztof Narkiewicz教授报告“Definition of hypertension(高血压的定义)”部分的相关内容。

去年发表的美国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 mmHg,而2018版欧洲高血压指南仍推荐根据诊室血压,将血压分为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和1~3级高血压。另外还给出了根据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对高血压的定义。

总之,关键信息如下:1.全球高血压的发生率持续增长,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0亿,高血压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促进因素,也是导致心衰、房颤、CKD等的主要危险因素;2.血压分类和高血压的定义不变;3.由于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且通常无症状,故所有成年人均要筛查高血压,至少5年筛查一次,血压较高者应筛查得更频繁一些。

2. 血压测量: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的Josep Redon教授报告了“BP measurement: office and out-of-office(血压测量: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部分。

动态血压监测(ABPM)具有很多优点,可提供更强的预后证据、可测量夜间血压、测量的是真实世界的血压、可记录更多的信息(包括短期的血压波动性)。家庭血压监测(HBPM)可排除诊室的影响,相对容易操作,可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管理,易于重复,还可评价长期的血压波动性。

HBPM和ABPM的临床适用症包括,在1级高血压和诊室血压显著升高但无HMOD的患者中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在诊室血压为正常高值和正常但有HMOD(或总体心血管风险高)的个体中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另外还可用于发现体位性及餐后低血压,评价夜间血压及杓型状态等。

关于高血压的筛查和诊断,推荐根据患者多次就诊、重复测量的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但重度高血压患者,如3级高血压或高危患者除外),或根据ABPM和(或)HBPM等诊室外血压诊断高血压,特别推荐使用后两者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

3. 高血压的总体风险分层

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的Enrico Agabiti Rosei教授报告了“Global risk stratification in hypertension(高血压的总体风险分层)”。高血压常合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同的危险因素会对心血管风险有多种作用,推荐采用SCORE系统评估心血管风险。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在以往指南中提及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总胆固醇升高、糖尿病等;有些危险因素是本次指南新增加的,包括如尿酸、心率(静息状态>80次/分)、早发更年期、心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靶器官损害(HMOD)则包括动脉僵硬度、心电图或超声检测的左心室肥厚(LVH)、微量白蛋白尿、中/重度慢性肾病(CKD)、踝臂指数<0.9,晚期视网膜病变等。已知合并的心脑血管或肾脏疾病包括有脑血管疾病、CAD、心衰、外周动脉疾病、房颤等。评估靶器官损害需要进行的基本检查包括心电图、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及eGFR、眼底检查;更进一步的检查还包括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腹部超声、PWV、ABI、认知功能评估、脑部的影像学检查等。

SCORE系统的10年心血管风险分类如下:10年SCORE评分≥10%为很高危,包括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有合并症的糖尿病、严重的CKD。10年SCORE评分5%~10%为高危,包括单个危险因素(尤其是胆固醇)显著升高、3级高血压、大多数的其他糖尿病患者、高血压伴LVH、中度CKD;10年SCORE评分1%~<5%为中危,2级高血压以及很多中年患者属于这个风险类别。10年SCORE评分<1%为低危。

推荐对未因发生心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高血压性LVH或单个危险因素显著升高而处于高危或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使用SCORE系统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对于中/高危、合并CVD的高血压患者,仅降压并不能降低风险,低/中危的患者存在同样的问题,推荐进行他汀治疗;也推荐高血压患者以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治疗,但不推荐进行一级预防(如无CVD的患者)。

心血管风险评估当然也面临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年龄的影响,评估绝对风险还是相对风险,合并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何种水平的基线心血管风险能预测治疗获益,应该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

4. 何时开始降压治疗?

西班牙Complutense的Luis M. Ruilope教授报告了“When to initiate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何时开始降压治疗)”。

对于正常高值血压、1级到3级高血压患者,都要一直强调改善生活方式。正常高值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病,尤其是合并冠心病的很高危患者,可以考虑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合并有心脑血管病、肾脏病或靶器官损害的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应立即进行药物治疗;未合并心脑血管病、肾脏病和靶器官损害的低危-中危患者如果生活方式调整3-6月后血压不能达标,也应该进行药物治疗。2级和3级高血压患者,无论心血管风险水平如何,都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加生活方式改善,治疗后再对血压进行评估。

老年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对于健壮的65岁-80岁的老年患者,当收缩压为140~159 mmHg时,推荐进行药物治疗并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对于收缩压>160 mmHg的健壮老年患者(即使是年龄>80岁),也推荐进行药物治疗,并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对于虚弱的老年患者,只要能够耐受,也应该考虑进行药物治疗。在新版指南中,对高龄老年人的降压治疗不再保守,老年患者启动药物治疗的阈值和治疗目标均降低,重点考虑生物学年龄而非实质年龄,如果患者能耐受治疗,则年龄不是限制因素。

5. 降压目标值

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Giuseppe Mancia教授报告了“Blood pressure treatment goals(降压治疗的目标值)”。2013版指南提到的目标值是140/90 mmHg以下,老年人的目标是保守的140~150/90 mmHg。新版指南中,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来对此进行改变。

Lancet2015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中,收缩压降到130 mmHg以下,可使心血管风险明显降低,舒张压降到80 mmHg以下仍有心血管风险获益。虽然采用较低的目标值可增加降压的获益,但要提出警告的是,血压降得过低会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和停药的发生率增加。目前达到140 mmHg以下之目标收缩压的患者不到50%,而在一些重要的高血压亚组中,支持采用较低血压目标的证据并不强,CKD/CAD、老年及糖尿病患者的获益不太明显。

新版推荐所有患者的第一个降压目标均为<140/90 mmHg,包括老年人,推荐等级为IA;如耐受降压治疗,大部分患者可降至130/80 mmHg,甚至更低;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可考虑将舒张压降至<80 mmHg。所有的证据并不适用于同一个降压标准,对于<65岁的患者,推荐的收缩压目标是120~ <130 mmHg,而对≥65岁的患者,推荐的收缩压目标是130~ <140 mmHg,即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加,推荐的目标值有所上升。推荐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目标为130 mmHg或者更低,但前提是患者能耐受,另外要密切监测不良事件。CKD患者的目标血压是130~ <140 mmHg。脑卒中/TIA后患者的目标血压是120~ <130 mmHg。新版指南的一个更新是,不能把诊室收缩压降至<120 mmHg,这是个重要推荐。

6. 生活方式改变

西班牙巴塞罗那Barna诊所的Antonio Coca教授报告了“Life style changes(生活方式改变)”。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帮助降压,也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新版指南仍然强调低盐饮食、减少饮酒和戒烟,每天盐的摄入量应<5克。上一版指南以克来计算酒精量,实际发现很难计算,故新版指南推荐用单位来计算,1单位相当于125 ml的红酒或250 ml的啤酒。应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推荐多食用蔬菜、新鲜的水果、鱼类、坚果等,另外还要控制体重、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等,与以前的指南基本一致。不管对哪种疾病,都强调改善生活方式。对这部分患者,我们也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善,吃的更健康,规律作息都对降低血压有益。

7. 高血压药物治疗流程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Bryan Williams教授报告了“Drug treatment algorithm for hypertension(高血压药物治疗流程)”。

RCTs研究证明ACEI、ARB、Beta阻滞剂、CCBs和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和噻嗪样利尿剂如氯噻酮和吲哒帕胺)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因此应作均应作为高血压治疗的基础用药。

新版指南推荐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以联合治疗作为初始治疗,首选RAS阻滞剂(ACEI/ARB)与CCB或利尿剂的联合,这是个重大变化。对于合并某些特殊临床情况的高血压患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衰以及控制心率等,可使用β阻滞剂与其他主要药物进行联合治疗。除了虚弱的老年患者以及低危的1级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收缩压<150 mmHg)以外,推荐使用两种药物联合进行初始治疗,且优选SPC。

总之,对于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核心的药物治疗策略是以ACEI/ARB+CCB/利尿剂进行初始二联治疗,如疗效不佳,则采用ACEI/ARB+CCB+利尿剂的三联治疗。对于顽固性高血压,应加用螺内酯,如不耐受,可加用其他利尿剂(如阿米洛利)或较高剂量的其他利尿剂、β阻滞剂或α阻滞剂。

另外,新版指南也对高血压合并CKD、CAD等的药物治疗策略分别做了具体的推荐。

8. 基于设备的高血压治疗

希腊雅典的Konstantinos Tsioufis教授报告了“Device-based hypertension treatment(基于设备的高血压治疗)”。

2018欧洲高血压指南推荐使用一些仪器和设备来降低血压,尤其是2/3级高血压,但并不推荐所有患者都采用。基于设备的高血压治疗方法还没得到证实,新版指南并不积极推荐用仪器来降低血压,在有更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证据之前,它主要用于临床研究和RCT。通过仪器降压可能对药物治疗不佳的患者有作用。肾脏去神经治疗的短期安全性良好,可降低高危、2/3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少他们的用药,但都是短期研究,样本量较少,降低血压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安全性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证实。总的来说,基于设备的高血压治疗已经有了进展,但并没有更多的证据支持对指南进行修改。

9. 特殊人群的高血压治疗

德国埃朗根大学的Roland E. Schmieder教授报告了“Hypertension treatment in specific conditions(特殊人群的高血压治疗)”。

对于顽固性高血压,2013版指南的推荐是,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阿米洛利和α1阻滞剂多沙唑嗪,而新版指南则推荐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剂量螺内酯,如对其不耐受,则加用其利尿剂,以依普 利酮、阿米洛利、较高剂量的噻嗪类/噻嗪样利尿剂或袢利尿剂,或加用比索洛尔/多沙唑嗪。要考虑顽固性高血压的特点、继发性病因和促进因素。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开始药物治疗的阈值是诊室血压≥140/90 mmHg,目标收缩压是≤130 mmHg,但不应低于120 mmHg。老年患者(≥65岁)的目标收缩压是130~ <140 mmHg,舒张压目标是<80 mmHg,但不要<70 mmHg。推荐以RAS阻滞剂+CCB或噻嗪类/噻嗪样利尿剂进行初始联合治疗。

对于高血压合并CKD的患者,降低蛋白尿应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一个替代终点,不同的文献报道不一致,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对于eGFR<30的患者,不应再使用噻嗪类利尿药,而要改用袢利尿剂。对于合并糖尿病性或非糖尿病性CKD的患者,收缩压目标为130~ <140 mmHg,应根据耐受性和对肾功能的影响及电解质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在降低蛋白尿方面,RAS阻滞剂比其他降压药物更有效,推荐以RAS阻滞剂+CCB或利尿剂进行初始联合治疗。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患者,在血压≥140/90 mmHg时考虑进行药物治疗。对于HFrEF的患者,推荐使用ACEI/ARB+β阻滞剂进行治疗,如有需要,还可使用利尿剂和(或)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如血压未得到控制,可加用二氢吡啶类CCB。

对于高血压合并LVH的患者,推荐使用RAS阻滞剂+CCB或利尿剂进行治疗,收缩压应降至120~130 mmHg。

对于高血压合并CAD的患者,目标收缩压是<130 mmHg,但不能<120 mmHg,目标舒张压是<80 mmHg以下,但不能<70 mmHg。推荐使用的药物是β阻滞剂和RAS阻滞剂。对于有症状的心绞痛患者,推荐使用β阻滞剂和(或)CCB。

10. 患者随访

瑞士洛桑大学的M.Burnier教授报告了“Patient follow-up(患者随访)”。

启动药物治疗后,在前2个月内对患者进行至少一次随访非常重要。随访的目的是评估降压效果和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应该随访直至血压达标,并在3个月和6个月时对血压达标情况进行再次确认。至少每2年内进行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评估。

对于正常高值以及白大衣性高血压,即使没有进行治疗,也应该进行定期随访,至少每年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测量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并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在每年随访时,应强调生活方式改变,这对于此类患者是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