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风采
活动掠影 秦志远:使命在心... 吴文胜:深耕校园...
赵斌:守护每一件快递 服务“最后一公里”

赵斌,通讯服务公司副经理。2010年从部队转业到郑州大学后勤集团,11年间,他从一名电话班班长成长为主校区通讯服务公司副经理,现在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菜鸟站长”。赵斌每天的工作就是确保10家快递公司、15000件快递的收发、上架;双抗期间留校坚守、吃住在单位,只为校园快递的正常收发;返校开学快递激增、双十一快递爆仓,连夜搭帐篷、装监控,快速设置临时快递服务点,方便师生收取快递。赵斌急师生之所急,用服务心、保障力“收取”师生的信任与满意。

菜鸟新手,在忙碌中快速成长

2020年11月,主校区两座占地1000㎡的智能快递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赵斌与同事们此前已经悉心准备了一个多月,购置货架、布局摆放、系统编码,安装摄像头、高拍仪和取件设备,为做到安全取件,积极与10家快递公司确定装卸地点、送取件时间,保证快递高效流转。每家快递公司每天两次送件,上午集中在8点半到10点,下午则从3点半陆续到8点。赵斌与同事们一起装卸、编码、上架,每天平均15000件快递,就需要15000次扫码入库、15000次弯腰上架,快递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累得腰酸背痛。每天的上午11点半到1点、下午5点到6点半是取件高峰期,工作人员帮同学们解决疑难件、维持站内秩序,12点半以后工作人员才轮流去食堂,吃饭回来后接着编码上架。运行几个月后,快递服务工作步入正轨,真正的考验随着暴雨、疫情和“双十一”的到来而来。

双抗期间,坚守每一块阵地

7月20日暴雨来袭,松园快递服务中心水位最高时没过了快递货架第一层,赵斌迅速组织人员将快递摆放到高处,避免快递被水淹;在停水停电的恶劣条件下,快递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采取拍照和保留快递面单的形式进行出库,有效地保证了快递收发工作。

仅仅10天后,7月30日郑州拉响了疫情警报,但快递服务中心地面尚有淤泥未清除完毕,赵斌带领快递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又火速进入防控“战时状态”。8月1日,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升级,我校启动封闭管理,赵斌与5名同事选择吃住在学校,确保快递服务工作不间断。封闭管理期间,快递公司车辆无法进校,赵斌组织人员和车辆到校门口进行装卸、消杀后,运到快递服务中心编码上架,收到取件短信的同学就可以来取件了。

8月的郑州闷热难当,每天上午10余辆快递车陆续在东门外等候,赵斌安排1人在快递服务中心值班、其他人员驾驶车辆到东门装卸快递。赵斌穿上防护服、化身防疫“大白”,烈日下连续工作、对3000多件快递进行消杀;有时驾驶电动三轮车十几趟地穿梭在松园快递服务中心和东门之间,烈日当头时汗流浃背,暴雨来袭时先给快递搭上雨披;经常对几千件快递进行编码、逐一上架,腿酸手麻都是家常便饭。封闭管理期间,快递服务中心累计收发快递62358件,来取件的同学们纷纷感叹“没想到疫情期间还能收到快递,太高兴了。”8月28日郑州解封,9月2日学校实行扫码进出,包括赵斌在内的500余名后勤人终于可以回家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求是 担当”的郑大精神,展现了后勤人不畏困难、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双十一爆仓,奋战“最后一公里”

今年双十一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叠加返校开学和疫情防控,一时间快递服务中心爆仓,连续十几天,每天都是3万件快递进校,一边是快递太多无处存放、无法入库,另一边是同学们的焦急等待和“我的快递怎么还没到”的抱怨。10月30日当晚,赵斌与同事们一起通宵搭帐篷、安货架、装监控、运快递,一米线、指示牌、大喇叭一夜之间全部到位。针对服务人员短缺问题,赵斌积极向集团申请,并根据集团统筹安排,协调“党员服务队”成员轮流在临时快递服务点站岗执勤,邀请学生志愿者在南北两个快递服务中心维持秩序。

然而,与“双十一”一起到来的还有疫情,面临快递爆仓与疫情的双重压力,赵斌深知如果病毒随快递进校,将严重威胁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因此必须加强对快递的消杀,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有鉴于此,赵斌带领快递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严格落实快递和场地“三消杀”制度,即快递随车消杀、卸货消杀、上架消杀,场地早中晚三次消杀。“小快递、大民生”,截止到11月15日,“双十一”期间累计收发快递40余万件,赵斌在平凡的快递岗位上,用安全与高效服务广大师生。

快递服务中心运行一年来,赵斌直言对快递工作自己仍是个“菜鸟”,未来将始终坚持以归零的心态去学习、以认真的态度去工作、以乐业的精神去服务,在快递服务中心这方小天地里展现后勤人的敬业和勤业,守好师生与快递的“最后一公里”,做一个平凡的快递“摆渡人”。(作者  李伟华)



上一条:王猛:甘居人“后”担使命,“勤”于人先守初心

下一条:马翠丽:礼仪之花,将会议中心打造成后勤品牌

关闭

地址:郑州大学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