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丽英,主校区松园11号楼值班员。自2014年起担任值班员已近7年,她本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始终如一、勤勤恳恳地工作在为学生服务的一线上。
在严谨中饱含深情
学生公寓日常包括安全、卫生、管理等工作,贺丽英在长期的工作中锻炼出了“能肯硬骨头”的能力,总能以最佳的方案解决各种问题。今年7月,新老校区之间宿舍搬迁工作双向进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贺丽英带着便利贴和胶布一间间宿舍查看大家行李打包情况,并帮助收拾、装箱,贴上姓名和联系方式,经她手的都是整整齐齐,归类有序,物有其主。往老校区的搬迁工作通常是在早上五六点就开始了,贺阿姨那天原本是早上8点上班,可责任心趋势她一定要送同学们最后一程。在市里住的贺阿姨,凌晨4点半就起来了,她要坐夜班车往学校去,一路上她心急火燎,恨不得赶紧到。6点,当她出现在宿舍楼下时看到同学们还没有离开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兴奋劲也顿时上来了,睡意全无。60多岁的她又穿梭于各个宿舍之中,一边和大家亲切告别,一边仔细查看宿舍角落是否有遗落的物品,墙角的球拍,桌下的体脂称,散落的零钱,贺阿姨都给大家装起来。她忘不了同学们在车上给她挥手告别的情景,那时朝阳正好把明媚的光线射在了车窗中。
学生宿舍楼安全管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贺丽英在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方面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消防通道门口的车辆每逢下雨晚上就会多起来,严重影响安全。贺阿姨在锁门前,就会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雨衣和塑料布,把车辆推出来并盖上雨衣。一件薄薄的雨衣收获到的是消防通道的畅通,更收获到的是大家对贺阿姨的理解,蕴含了她“育人”的细致情怀。
做同学们的知心朋友
宿管阿姨白天工作繁忙,晚上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可常常有意外情况。有一次,凌晨1点钟左右,贺阿姨被几声并不太响的敲门声给叫醒了,常年的工作使她睡觉也是浅睡,不能听到半点声音。当她打开大门时,门外立着一个同学,拉着行李,“你从国外回来了啊?走的时间可不短了,想阿姨了没?”贺阿姨一下就认出了这位同学。当贺阿姨知道他还没吃晚饭时,立即拿出牛奶,饼干,和准备清早吃的两个包子,并把牛奶烫了烫,不大的值班室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
在平时的宿舍管理中,门口的垃圾没有带下楼,她要管;寝室内的卫生不合格她要管;早上提前出楼,她更是要问个明白。“铁面”的背后是藏着的是无限温情,在长期的工作中,谁脸上敢挂“阴晴圆缺”更是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非得拉到值班室“仔细盘问”。对于做实验晚归的同学,她从不摆脸色,轻轻地拍着肩膀让赶紧进楼,常常要到十一点半后,朝着门口的道路望了又望,才把门锁好。大家已习惯于什么事都找她,没带钥匙找她,衣服脱线了找她,没时间收被子找她,阳台有马蜂窝找她,就连失恋了不请自入,进门就坐到了值班室的床上等待安慰。每年当毕业季来临,即将远行的同学们更懂得了那一声声的叮嘱与唠叨有多么可贵!
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今年年初,贺丽英在上班途中不慎导致左手骨折,秋季开学前在楼外下台阶,又导致脚骨骨折。医生两次都是强烈要求她住院治疗,她一想到开学将至,学生众多,人员紧缺,许多工作还等着处理,绝不能因为自己受伤拖累同事,耽误工作,毅然选择使用护具处理,带伤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坚守在宿舍值班第一线。她曾说:“因为有一群可爱的同事们与我风雨同舟、勠力同心,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也勇往直前。”
7月20号对贺丽英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一天。当天下午,眼看雨越下越大,心中隐隐不安,于是她在宿舍群里发了存水通知,提醒学生储备生活用水。水势丝毫未减还有增大的趋势,积水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减少损失,贺丽英一间一间敲开一楼宿舍的门,提醒她们赶紧转移贵重物品。松11楼是研究生楼,学生大多在外面做实验,无法及时赶回,贺丽英发动楼内同学,打开没有人的宿舍,力求把损失降到最低。同学们看到跛行的贺阿姨,都关心地让她歇歇,她总是说,哪怕是能帮你们转移一本书,也是值得的。
一个个看似稀松琐碎的平常事情,在年复一年的积累中,慢慢堆砌成了一座座山,这些饱满丰富的线条成勾勒出了她在郑大时光中最完美的轮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