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义,南校区交流中心班长,1981年参见工作至今,现负责南校区交流中心的餐厅、客房管理等工作。
不断进步是标志
为保证学生吃的放心,吃的健康,吃的营养,郭成义严抓食品安全,严把采购关、验收关、加工关。一次,顾客对菜品的品质产生质疑,郭成义第一时间与顾客沟通,对样品检测,确认无问题后,耐心与顾客解释,并对此次发生的情况进行总结。为确保菜品价格合理,郭成义对定价反复研究,为顾客提供能够以最实惠的价格吃到最新鲜、最营养的饭菜。郭成义在谈起自己工作内容时,对每样菜品的口感,价格浮动,甚至到菜品营养搭配,全都如数家珍。在注重菜式品种创新的同时,还注重各种蔬菜的切工样式,力求精美、细致,做到菜的品种时常更新,让同学们有更多的选择,有一种常吃常新的感觉。
常言道,众口难调。食堂工作看似简单,实际非常繁杂。餐饮是颇费心思的事情,饭菜既要安全放心也要美味可口,接待中心面对的群体不仅仅是学生,还有不少接待任务。郭成义利用碎片的闲暇时间为自己“充电”,不停的“学、练、思”,精进业务水平。郭成义在03年取得红案高级技师资格证,也是后勤集团第一批取得高级技师资格证的员工之一。
爱岗敬业是标准
疫情期间,在接待中心住的外籍教师无法返校,郭成义与每一位无法返回的外籍教师取得联系,协助他们整理房间等。在遇到潮湿的季节,郭成义及时检查屋内情况。郭成义说:“心里要装事,工作要操心。外籍教师既然住在这里,咱就要对人家负责。”同时,与外籍老师服务时,郭成义常常提醒员工注意工作方法,要守时,不能迟到,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接待中心是南校区的疫情隔离点及核酸检测点。面对繁杂的任务,郭成义从没有怨言,在南校区核酸检测期间,他总是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守在一线,深夜加班到12点已是常事。
心系学生是准则
7月20日,郑州发生特大暴雨,郭成义第一时间检查单位情况,为确保路上安全,让在岗员工住在单位。下午5点左右,水势很大,金水河的水翻过了护栏,路面积水将约有1.4m。急于返回文科区宿舍的学生在洪水内根本无法走动,其中两名女生见情况危险,害怕的哭了起来。郭成义不顾个人安危,立即蹚水将同学们到接待中心。途中,发现有一名男生失足摔倒,水淹没到男生脖子处,情况危机,郭成义立即冲向学生,因水流过急,郭成义差点摔倒,手机也掉入水中。郭成义来不及找手机,带学生来到接待中心内。当天,接待中心收留了53个学生。
由于客房已满,同学们只能在大厅的沙发、凳子上休息。为了安抚学生情绪,郭成义彻夜未眠陪伴学生,并将个人保暖物资送到学生手里。到凌晨四点,路面上的积水退至安全,才同意学生离开,也有不少学生直接在大厅内休息。落水男生事后找到郭成义表示:“那天情况危险,如果您不拉我,真不敢想会发生多大的危险。”暴雨过后,为尽快回复院内环境,郭成义又连续在单位住了四天。
作为一名后勤战线的餐饮保障者,郭成义不用有字书教学,却用无字书育人,身上落满了雨水,却掩盖不了后勤人的风采。(作者 侯颖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