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Single-atom catalysts: active sites and beyond
报告人:熊海峰 厦门大学
时间:2024年11月8日(周五)10:30
地点:化工学院210会议室
报告摘要:
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其最高的金属原子利用率及潜在的特殊催化性能已成为现今催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单原子催化剂的表观活性为单一金属原子,随催化体系及目标反应的不同,文献中报道的活性位各不相同。同时,由于单原子催化剂极高的表面自由能,其热稳定性普遍较差,故导致单原子催化剂在后续预处理及催化反应过程中较易团聚。
专注于单原子活性位及稳定性等科学问题,在该报告中,我们首先探讨了单原子催化领域的活性位研究。结合我们近年来创建及发展了原子捕获法来制备热稳定单原子催化剂,因此该报告接着阐述了对于不同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单原子催化剂的原子捕获合成及机制,对于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催化剂,将以Pt1/CeO2催化剂为例来讲述;而对于金属-载体弱相互作用的催化剂,将以Pt1/MgAl2O4催化剂为例来进行阐述。另一方面,对于采用传统共浸渍法制备的双金属原子催化剂,其活性组分一般为具有三维形貌的纳米颗粒。采用高温下原子捕获法制备的单原子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及特殊的表面性质,故该单原子催化剂也能用作前驱体来制备双金属原子催化剂。本报告将同时汇报以Pt1/CeO2为前驱体,来制备PdOx二维筏催化剂的研究等。
报告人介绍:
熊海峰,2018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019年7月被聘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福建省闽江学者及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A类人才计划入选者。2008年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在南非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从事煤变油(费-托合成)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荣获南非金山大学2011年SPARC研究奖。之后于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从事纳米催化及高分辨电镜等方面的博士后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为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化工系研究助理教授,期间主要从事汽车尾气催化、先进电子显微镜及单原子催化的工作。熊海峰博士在Science (2篇)、Nature Catalysis、 Chem (2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4篇)、 Angewandte Chemie (2篇)、Advanced Materials、ACS Catalysis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授权美国专利授权1项。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i)合成气催化转化到高附加值化学品;(ii)天然气的催化利用;(iii)单原子催化剂的开发及利用;(ⅳ)高分辨及原位电子显微镜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ⅴ)VOCs环境催化;(vi) 汽车尾气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