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路教授来中心讲学

发布人:刘毓琪 时间:2020-01-10 点击数:

 2019年12月29日上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王云路教授应邀到汉字文明传承与传播教育研究中心讲学。这是“跨文化汉字研究高端论坛”开办以来的第三十八场学术报告。报告在中心多功能厅举行,由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主持,文学院和中心师生40余人参加。

 王云路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学位委员会主任,《汉语史学报》主编,中国训诂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专著《中古汉语语词例释》 (与方一新合作)曾获得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汉魏六朝诗歌语言论稿》《中古汉语词汇史》分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三等奖和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汉语词汇核心义》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并获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另获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课题和高校古委会课题十余项。

 王云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谈谈汉语词汇核心义的类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核心义是本义的抽象性特征。王教授从讨论“双(雙)”和“副”的使用差异切入,结合“塵”和“尘”的造字方式,指出古人造字有时不仅使用本义,还使用核心义。王教授认为,有些按照特征义造的字(如“间”)可以统摄一个多义词的绝大多数义项,由造字之义抽象出来的特征还用于诸多方面,这是核心义的特征性。

 二、词语表义的方式。王教授指出,造字义的抽象特征分为三类:一是名物的特征义,二是动作的特征义,三是现象或性质的特征义。古人把字的这些特征提取出来,施用于方方面面,就体现了词语的表义功能。

 李运富教授总结指出,特性义理论是词义学方面很重要的理论,可以解释词义引申变化的根源和理据。其思路是从字形入手,联系本义、特征义再到其他引申义。
随后王云路教授和在场师生就“节(節)”的特征义、特征义和义素分析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图 任健行/文 涂彝琛)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