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汉字与汉文教育”研究生国际夏令营圆满闭幕

发布人:牛振 时间:2024-07-14 点击数:

2024年7月7日-13日,郑州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校文学院分校(“汉字与汉文教育”研究生国际夏令营)暨“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顺利举办,本期国际学校由郑州大学研究生院主办,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和文学院承办。活动邀请国际著名专家讲授专业课程或前沿性专题,并结合授课内容和提交的论文展开讨论,为研究生们提供专业学习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旨在充分吸收世界语言学的最新成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来自郑州大学以及韩国教员大学、韩国庆星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200名硕博士研究生通过线上线下不同形式参加活动。

7月8日上午,国际学校在文学院203报告厅隆重开幕,开幕式由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华珍教授主持,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郑州大学甲骨学科教首席授宋镇豪先生、文学院副院长齐航福教授、韩国釜山大学许喆教授先后致辞。汉字文明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韩国教员大学金锡永教授、韩国庆星大学赵承德教授、金来日教授、金始炫教授,文学院副院长牛振副教授,汉字文明中心执行主任何余华副教授、副主任何清副教授、温敏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与会专家与学员合影

 


7月8日上午,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李守奎教授作题为《文字如何对语言再编码》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汉字文明中心李运富教授主持。李守奎教授从文字理论的五次重大改革入手,系统阐释了汉字中的编码理据说解、文字对语言编码的基本形式、从编码角度分析文字的价值以及汉字编码理据阐释的“任意性”与学科规范。讲座对汉字性质、汉字阐释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述,为语言文字学的理论建设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意见。


 

7月8日下午,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院士杨国华在线为夏令营学员作题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符号》的讲座。报告由汉字文明中心章秀霞教授主持。杨国华研究员以仰韶文化的发现与不同时期的类型为切入点,利用考古学、符号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阐释了仰韶符号的文化意义,进而深入比较了仰韶符号和其他文化符号的异同。他指出,对于文字符号内涵与价值的研究,要注重考察考古实物资料,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多维度阐发。

 

7月8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甲骨学科首席教授宋镇豪先生作了题为“甲骨文所见的婚娶礼仪”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汉字文明中心刘风华副教授主持。宋镇豪先生将甲骨文中所见的婚娶礼仪划分为议婚、订婚、请期、亲迎及婚后长辈见新妇等五种,运用“二重证据法”,将《诗经》《礼记》《孟子》等文献材料与甲骨辞例相结合,详细介绍了每种礼仪的程序和内容。宋镇豪先生的讲座深入浅出,细致讲解了甲骨文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与学员们围绕现代甲骨文技术、甲骨文走入课堂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7月9日上午,郑州大学首席教授、汉字文明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作了题为“漫谈《说文解字》的现代价值”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心执行主任何余华副教授主持。李运富教授以讲解《说文解字》的性质切入,对《说文解字》中“文”与“字”的所指进行了说明,指出“文”“字”以及《说文叙》中的“书”其实指的都是文字;继而从语义和文化两方面对《说文解字》的现代价值作出了细致且深入的阐释,如借助《说文解字》不仅可以认识古文字、解读古文献,还可以掌握汉字分析方法、系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了解古代科技文化以及生态等。报告为《说文解字》的当代研究指明了新的道路。

 

7月9日下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常耀华教授作了题为《视觉型汉字的文化间性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汉字文明中心温敏教授主持。常教授探究了汉字知觉探测的视域盲点,讨论了视觉型汉字的图像与文字二重性特征,表示汉字是华夏先民自然造化的心理投影。常教授结合感性的汉字样态,重点讲解了视觉型汉字的文化间性,发掘了汉字中蕴藏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智慧。

 

7月9日晚,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林金锡教授作了题为《科技与中文字词学习》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由汉字文明中心李晶副教授主持。林金锡教授从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谈起,介绍了“自我调节学习”这一理论体系。林教授通过对多项具体研究成果的介绍,揭示了在语言学习中,学习策略因素对效果的影响往往大于学习动机,且学习动机对结果的影响是通过调动学习策略实现的。林教授还讨论了汉语的单字词和双字词所采取的不同学习策略、拼音打字和手写汉字在语言学习中的不同作用等问题。此次报告在计量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方面极具启发性,也有助于学员们在二语教学方面寻找新方向,拓宽新思路。

 

7月10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家语委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主任王立军教授作了题为《谈古今字构形的系统优化》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张素凤主持。王立军教授分别从古文字阶段汉字构形的建构、“隶变”阶段汉字构形系统的调节与优化、现代汉字字形的整理和优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由于各阶段汉字发展的主要矛盾不同,王立军教授结合具体字例与文献资料,从不同层面分析出各阶段汉字构形系统如何进行优化,揭示出三个阶段汉字系统演变所呈现出的系统化、便捷化、复杂化等不同特点。此外,王教授还详细讲解了古籍印刷用字和当代通用规范汉字的整理与优化,以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处理方法。

 

7月10日下午,韩国教员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会长金锡永教授作了题为《东亚汉字词的跨语言比较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郑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牛振副教授主持。金教授从东亚同形词的界定和分类展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表{东西}义、{菠菜}义的同义异形词以及“馒头”“工夫/功夫”的同形异义词在东亚的地理分布和词义演变,并在最后探讨了汉字词在不同语言中的性质问题。

 

7月11日上午,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沈国威先生作了题为“汉字的跨语言造词力及可理解性”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由郑州大学特聘教授何华珍主持。沈教授从大航海时代以后人类概念共同体的形成展开,重点论述了中日两国汉字造词成分在数量和类型、构词法和造词能力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并介绍了日本学界在汉字词的跨语际理解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提出制定“东亚共同汉字表”的倡议。沈教授的讲座在汉字与汉文教育、东亚汉字词交流史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员们的研究视野,也为学界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7月11日下午,韩国釜山大学许喆教授作了题为《数位知识时代下教育的变化——以汉字处理为例》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汉字文明中心执行主任何余华副教授主持。许教授首先从“知识”与“经验”,“教育”与“教学”谈起,提出教育与学习的目的,随后介绍了中外教育内容与制度、教学理论与模型的异同、教育现实的变革、教师的任务、未来学习的新模式等内容。随后,许教授分享了CJK Unified Ideographs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就数字化时代的教育任务、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素质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7月12日上午,研究生论坛在文学院顺利举办,本次研究生论坛共分为三组,营员们分别围绕“中文国际教育及语言本体研究”“传世文献与近代字词研究”“古文字与‘说文学’研究”等三个主题宣读论文,郑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齐航福教授,章秀霞教授、温敏教授、王凯博副教授、孙嘉铭副教授、尉侯凯副教授针对论文的修改完善提出了细致的指导意见,现场交流气氛热烈,与会人员收获颇丰。

7月12日下午,郑州大学“汉字与汉文教育”夏令营研讨成果汇报会在文学院203报告厅举行,报告会由温敏教授主持。四组学生代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对夏令营生活进行汇报总结,展现学习成果,抒发生活感悟,对领导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们表示衷心感谢。

 

各组汇报后,文学院副院长张力副教授、苗利娟副教授、李晶副教授、王晓玉老师对学生们送上寄语与祝福,勉励诸位学员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期待以后的相聚。

随后,郑州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校文学院分校(“汉字与汉文教育”研究生国际夏令营)暨“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闭幕式如期举行,韩国釜山大学许喆教授主持,他对郑州大学承办此次夏令营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宣布此次夏令营研究生优秀论文的获奖情况。金锡永教授、何华珍教授,齐航福教授、温敏教授,文学院牛振副院长、张力副院长、苗利娟副教授分别为获得一、二、三等奖的研究生颁发优秀学术论文证书。

 

最后,汉字文明中心执行主任何余华副教授对本次夏令营作学术总结,并代表主办方致谢辞。他指出,本次夏令营是汉字文明与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深度结合,是古今贯通、中西合璧的深度结合,是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的深度结合,也是国际视野与传统朴学精神的深度结合。此次夏令营充分体现了“广参与、高质量、重理论、强应用、促交叉、国际化”的风格,提高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开阔了大家的研究视野,也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他认为参加此次夏令营的研究生都是正在茁壮成长的新苗,代表着语言文字事业的将来。这次研究生论坛的汇报,体现同学们的科研热情高、论文研究范围广、研究态度真、学术水平高,论文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材料方面有“新关注”,在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方面有“新拓展”,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方面有“新尝试”,寄语同学们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将来能够真正沉下心去沉淀、去历练,取得更大的学术成就,并期待在郑州大学再聚。本次夏令营在众学员的热烈掌声与依依不舍中圆满落下帷幕。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