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積單位{畝}的歷時用字考察(五)

发布人:管理员 时间:2018-04-13 点击数:

何余華

五、地積單位{}與不同用字的字詞關係、不同用字間的字際關係

1大致反映出地積單位{}的歷時記錄字位的演變和分佈,地積單位{}產生於西周中期,前後出現過20個相關字位,18個字位真正使用過,先後習用“畮、、畒、畝、亩”等五個字位。西周至春秋時期,習用“畮”,從田每聲,構形理據清晰;戰國開始了漫長的形體變異之路,戰國至東漢習用“”,魏晉至宋元習用“畒”,明清及民國習用“畝”,建國後習用“亩”。由“畮”變異出的形體多達16個,除構件“田”起表義作用外,其餘多已演變成代號構件,用字者挖掘變形音化的可能。

1 地積單位{}歷時記錄字位演變關係

就字詞關係而言,地積單位{}與不同用字間的字詞關係,以專造本字記錄佔據優勢。地積單位{}起初作為專用量詞表“田一畝”或“地一畝”,逐漸才固定為計量單位,用字史上出現過的18個字位幾乎都是為地積單位{}專造的,其中16個都是“畮字的變異,也可看作是專造本字。多個記錄字符都是為量詞而造,字符的構形理據與量詞音義密切相關,彼此構成異體關係,地積單位{}不同用字間的字際關係以本字異體為主,16個記錄字位有著共同的形體來源——“,不同字符之間有的共存分佈過。地積單位{}的不同用字的具體時代分佈、字詞關係、字際關係見用字總表

書寫變異在地積單位{}的用字史上起過關鍵性的作用,隸變過程中變異拆解字作成為關鍵性的一環,地積單位{}的各種用字幾乎都導源於變異形體;出於書寫簡便的需求,將構件省斷成,將構件變異成,草寫作等。進入雕版印刷階段以後,開始對變異形體進行返改,這也是字明清能夠成為社會習用字的主要原因。受上下文相鄰字形的影響,變異形體在理據不明的情況下被同化,如“畂𤰜㽗”的產生都與此有關。我們也可以看出書寫變異總是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最初往往是點畫或佈局的差異,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推動詞語用字習慣的更替。探討書寫變異對詞語用字的影響不能就字形談字形,必須結合文獻字符的具體記錄職能和上下文語境進行。加強漢語詞的歷時用字的考察,對於全面瞭解文字系統與詞彙系統的交互影響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也是今後研究有待加強的。


3  地積單位{}用字總表

//////////𠭇//𤰜////𤱈/

字位

字位成員

字形分析

使用屬性

字際

關係

使用時代

西周

春秋

戰國

西漢

東漢

魏晉六朝

隋唐

宋元遼金

現代

從田每聲

本用

異構

+

+

+

+

+

+

+

+

+

+

從田又聲

本用

異構

+

從田母聲

本用

異構

+

畮變異;從田從十夂代號

本用

異構

+

+

+

+

+

+

𤱑

畮變異;從田從十久聲

本用

異構

+

+

+

+

畮變異;從田從十又聲

本用

異構

+

畮變異,從田從十人代號

本用

異構

+

變異從田從十省夂代號

本用

異構

+

f3c06

變異從田從十省人代號

本用

異構

+

+

+

+

畒省筆,從田;人代號

本用

異構

+

+

𠭇

𠭇

變異從田從十省,又聲

本用

異構

+

+

+

𤱔

畞變異,從田厶聲從十省

本用

異構

+

+

+

+

𤰜

𤰜

畆省變;從田厶聲

本用

異構

+

+

“畆或“麽

借用

本借

異構

+

+

畞變異;從田從十省久聲

本用

異構

+

+

+

+

+

畝省變從田久聲

本用

異構

+

𤱈

𤱈

畒變異,從田從十省卜聲

本用

異構

+

簡化,從田從十省

本用

異構

+

參考文獻

何余華  2016  《漢字“形構用”三平面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語文研究》第2期。

何余華  2016  《漢語量詞用字特點論析》,《勵耘語言學刊》(總第23輯),學苑出版社。

何琳儀  1989  《戰國文字通論》,中華書局

胡云鳳  2016  《说畝》,载《第二十七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323-332頁,台中教育大學。

李運富  2005  《漢字語用學論綱》,載《勵耘學刊》(語言卷)(2005年第1輯),學苑出版社。

李運富  2016  《“漢字學三平面理論”申論》,《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期。

李修松 1987  《簡析周代的畝與田》,《農業考古》第1期。

李家浩 1996  《戰國官印考釋兩篇》,載《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第166-169頁,吉林大學出版社。

毛遠明 2012  《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商務印書館。

裘錫圭  1992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讀後記》,載裘錫圭《古文字論集》,第498頁,中華書局。

魏宜輝  2012  《說“畞”》,《語文研究》第4期。

魏宜輝  2015  《“畞”字構形新探》,載《戰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18-321頁,復旦大學。

   (本文原載《農業考古》2017年第8期)



 總表標題下所列字位是有實際用例的字位,僅存在於歷代字書的字位不再出現。表格中“+”表示某字位在某時代出現過,塗有背景色的“+”表示某字位在某時代是習用字。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