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传播博物馆”筹建说明

发布人:管理员 时间:2017-06-06 点击数: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也蕴育了汉字文明。汉字在河南起源,也从河南开始向外传播。汉字的学术研究由传世文献到出土文献,现在已经扩展到跨文化的汉字文献和类汉字文献。

 汉字的跨文化传播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向中国境内的非汉语地区传播,二是向中国境外的国家传播。汉字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留下了很多文献,有直接传承传抄的汉字文献,也有他族他国人创作的汉字文献,还有受汉字影响而新造的类汉字及其文献。除了文献之外,也会有一些与汉字传播相关的文物。为了收藏、研究和展示这些跨文化传播的汉字历史资料,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提议学校建立“汉字传播博物馆”。

 汉字传播博物馆以收集和保藏汉字传播的文献、文物为基础,以研究汉字传播的历史为本体,以服务汉字传播的国际交流为用途,以图物展示和动态观赏为体验,集资料收藏、学术研究、展览观赏、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馆,主要面向跨文化汉字研究人员和跨文化汉字教学人员。具体内容和建设目标如下:

 一、收藏。征集、搜购、影印、拍摄或复制汉字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献和文物,如中国产生而流传到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的汉字字典辞书、汉文典籍和汉字物件,日、韩、越籍人士用汉字撰写的书籍,日、韩、越等国家产生和收藏的汉字碑刻、契约、信函、文书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汉字传播文献及文物类此。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该博物馆的汉字传播文献、文物资料应该是全国全世界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

 二、研究。利用该馆收藏的汉字传播资料开展汉字传播学术研究。该馆将设立“汉字传播研究所”(定为“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下属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有关学术活动。主要学术形式有:1.设立汉字传播研究项目(包括外源项目和自主项目,如东亚汉字传播史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汉字使用现状调查等)。招聘专家学者签约承担相应项目,可以异地承担,也可以短期住馆研究。2.开展系列学术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就汉字传播的系列专题分别作学术报告或演讲,大体每两月举行一次,面向学校和社会免费公开。3.组织学术交流。大体每年主办一次汉字传播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并经常性地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馆访问和交流。

 三、展览。有关文献和文物的展览既是汉字传播历史的呈现,也是汉字传播知识的科普。拟设三个展区:第一展区“汉字之源·中原故乡”,主要用图文、模具和动漫形式将汉字产生发展的过程呈现出来,包括汉字形体的来源与演变、汉字结构的方式与演变、汉字职用的时代特征和演变动因等,适当配以河南出土的远古符号、甲骨文、陶文、铜器铭文、简牍、碑刻等文字资料以及文房四宝、排版印刷等工艺的图片、视频和实物。第二展区“汉字之旅·民族篇”,分纳西族、党项族、壮族、苗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族别或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片区,用相关文献和文物的图片、视频、实物等展示汉字传播到非汉语民族的过程以及对非汉语民族产生的影响。第三展区“汉字之旅·国别篇”,分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别,或亚州、欧洲、美洲等区域,用相关文献和文物的图片、视频、实物等展示汉字传播到不同国家的过程以及对别国产生的影响。

 四、数字化。本馆所有文献、文物及展品都将制作成数字化产品,并建立专门网站上网公布,免费供全世界共享。

 专题博物馆是展示大学文化品位、辅助大学科研教学的重要机构。国外大学大都建有各具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国内目前也有300多家高校设有各种博物馆。作为汉字发源地、作为汉字资源大省,在河南郑州大学建立“汉字传播博物馆”,属于具有地域优势的开创性工程。它将为保存汉字特种文献和文物作出贡献,将为汉字传播研究的国内外专家提供学术交流高端平台,将为汉字文明的继续传播和汉字知识的普及提供便利,最终将成为郑州大学的文化品牌,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的文化机构。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