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郑州大学数学系纪事1956至2011(征求意见稿)

作者:admin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12-05-10

郑州大学数学系纪事19562011

(征求意见稿)

郑州大学数学系纪事1956_2011.doc

各位老师:

1. 恳请您就《系志》的结构、内容、表述,包括文字,提出修改意见。

2. 请入编的老师仔细校对各自的简历。如有修改、补充、更新的地方,请提出。

以上修改意见请于6月之前用电子邮件发送至linyixun@zzu.edu.cn。

3. 征集历史照片。最好不是个人肖像,应有一点故事情节。纸质照片请交系资料室,注明提供者姓名(用后归还);电子照片发往上述信箱。

《系志》编写小组

2012年4月

郑州大学数学系纪事19562011

(草稿)

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数学系是最早设置的三个系之一。

如今56年过去了。创业时期的师长前辈们已相继辞世;风风雨雨的年月已从记忆中淡去。惟有一代代人辛勤耕耘积淀的治学传统,扎下了深厚的根基,变成无形的财富。根据外界的评价,数学系老师保持一种朴实无华的作风。也许这是长期经受数学事业熏陶的结果,一是一,二是二,无需太多的修饰。

回顾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我们是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上下求索。

《系志》将分为两部分。上篇:大事年记,记叙历史沿革,说明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下篇:人物志略,记录为我系建设做出贡献的代表人士。算不上立传,权且作为纪念吧。后面还附上一些历史照片。总之,这里所能记述到的事件和人物,只是时空中的一些&ldquo坐标点&rdquo而已。

数学系的成长,伴随着郑大的发展,伴随着国家命运的变迁,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它大致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1956&mdash1966 十年草创;

1966&mdash1976 十年动乱;

1977&mdash1992 复兴发展;

1993&mdash2011 稳步前进。

其中1956建校,1966 &ldquo文革&rdquo爆发,1977恢复高考,1993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这些都是里程碑。

&ldquo大事年记&rdquo将逐年记事,如流水账一般,不做过多的评论。千秋功罪,谁能评说?其中涉及的人物,一般不加称谓;并列出现时,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在&ldquo人物志略&rdquo中,有历任领导的任职年表、历任教授的简历以及历年教职工名单。其中的简历有详有略,只说明岁月偶然留下的痕迹不同。先后在数学系工作的教师、干部、职工不下数,学生有好几千。他们或者匆匆走过,或者在这里默默奉献了一生。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记下他们的名字。

往事如烟,一些事件的准确日期已经难以核查,记叙的时间可能不太准确。同时,遗漏在所难免。收集到的照片零零散散,不成系统,只是一个&ldquo随机样本&rdquo罢了。编写这部《系志》得到几代人的关心和支持。谨此向所有提供资料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系志》编写小组 2011年12月

上篇:大事年记

1956年

郑州大学建立于1956年8月。校园坐落在郑州市西郊金水河畔。首任校长为嵇文甫(历史学家,学部委员),副校长龚依群(原东北人民大学教务长)。数学、物理、化学是最初设立的三个系。

1954年河南省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同年,经过院系调整之后,教育部决定在郑州市建立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各部属院校支援,并由山东大学负责筹建。建校时期的干部和教师大部分来自山东大学。其中最早来郑州选址征地的人员中有董树德,开学后任数学系代理系主任。数学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丁树勋来自东北财经学院。

9月15日举行隆重的开学仪式。此前,承郭沫若题写校名。

数学系教师主要是来自各重点院校的老师和应届毕业生。北京大学:杨振德(暂留北大进修一年);复旦大学:胡克(讲师);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肖而广(教授,微分几何方向)、戴云芳、黄相昭、邱忠煌、阮师效、王一莘、魏光祖、杨庆生、张惠民;山东大学:董树德(副教授,代数方向);山东师院:刘子义(讲师);青岛工学院:王桂藩(讲师);四川大学:殷国华;武汉大学:丁培贵、侯双印、帅启慧、张广柱、张杰恒。王绥旃(副教授)来自西南师范学院;戴天戟来自北京气象专科学校(只短暂逗留)。行政干部除书记丁树勋外,还有黄克义、李克田、李绥芸、徐馥兰、张国钧。

第一届学生面向全国招生,招收数学专业学生8个班,310人。除本省同学外,他们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还有几位归国华侨。各门主课的主讲教师是:数学分析&mdash王桂藩,高等代数&mdash董树德,解析几何&mdash肖而广。各班都配备了习题课老师。王绥旃担任物理系高等数学主讲,殷国华担任化学系高等数学主讲。

数学专业教材是教育部推荐的&ldquo高等学校教学用书&rdquo:辛钦著《数学分析简明教程》,库洛什著《高等代数教程》,穆斯海利什维利著《解析几何教程》。这套教学用书是翻译苏联名家所著的教科书,数量很多,包括吴亲仁等翻译的《数学分析原理》(菲赫金哥尔茨著),吴祖基、裘光明翻译的《微分几何教程》(拉舍夫斯基著),以及裘光明翻译的《数论教程》(维诺格拉托夫著)、《高等几何学》(叶菲莫夫著)等。还有三卷本的《微积分学教程》(菲赫金哥尔茨著)及《数学分析习题集》(吉米多维奇著),成为教师的主要备课参考书。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均参照各部属院校制定(接近苏联体制)。外语课以俄语为主。

1957年

郑州大学1957年招生简章中介绍:数学系现有教师18人,另有一人在外进修,暑假后可增加十余人。

继续从全国高校选派教师及毕业生。北京大学:陈国旺、苏锦祥(去年从东北人大毕业分配到北大)、吴书勤(力学专业教师)、肖赣雄、朱康如、诸勤华(去年从东北人大毕业分配到北大);复旦大学:顾璞园、林白云、施德明;南开大学:郑世斌;武汉大学:吴亲仁(副教授,函数论方向)、刘纪贤、汤之玉、杨振坤、张伯先、张启新;兰州大学:刘古杰(教授,微分方程方向);四川大学:黄艳娟。

第二届(57级)学生继续向全国招生,但因全国招生人数紧缩,只招一个班30人(加上前一年级留下的两个班)。数学分析课改由吴亲仁主讲,其他老师不变。

上半年开始&ldquo鸣放&rdquo运动,帮助党整风。暑假前后进行&ldquo反右派&rdquo运动,主要对&ldquo鸣放&rdquo时期有&ldquo右派言论&rdquo的人划定为右派分子,进行批判斗争。我系被划定为&ldquo右派分子&rdquo的有六位教师(不必记下姓名)和一定比例的学生。他们中的一部分&ldquo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rdquo,继续留在学校,其他相继离开郑大。至1961年,部分学生右派被&ldquo摘帽&rdquo后回校复读。被摘帽的右派仍带着&ldquo摘帽右派&rdquo的帽子。迟至20年后,到&ldquo文革&rdquo结束的1977年,全部&ldquo右派分子&rdquo才被平反。

1958年

从北京大学调来吴祖基(副教授,微分几何方向),9月任命为数学系主任。同年,从北京大学调来裘光明(讲师,代数方向)、邓长松;从清华大学调来傅廷慧(微分方程方向);从新乡师范学院调来杜孟模(教授,副省长);从武汉大学分配来毕业研究生莫启吾(复变函数方向)。苏锦祥、殷国华派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培训班学习,一年后回来建立计算专业。此前,邱忠煌在北大数学系概率统计研究班进修,回来后成为概率方向的带头人。此时,教师队伍已初具规模,承担数学系及理工科的数学课教学。吴亲仁出任副系主任(兼任分析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及有关机构进行调整,健全各种制度。

陈新一担任党总支书记。稍后柳捷调来任副书记。其他行政干部有黄克义、李克田、张国钧等。

郑州大学开始建立机械、水利等工科专业。后来的&ldquo文科楼&rdquo即是当时新建的&ldquo机械楼&rdquo,现在图书馆的位置是水利系的水工实验室。规划中的郑大校园西部边界是碧沙岗(当时校园没有围墙,周围都是农田)。郑州大学的建制从&ldquo部属&rdquo改为&ldquo省管&rdquo。58级学生主要在省内招生,数学专业招收学生两个班,60多人。杜孟模担任&ldquo数学分析&rdquo课主讲。

董树德、杜孟模、吴亲仁等老教师上课,讲解的条理和板书都非常清楚,深受学生欢迎,体现了教育家的风范。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治学态度为数学系确立了优良的学术传统。

1958是大跃进、大办钢铁之年。学校里主要搞教育革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ldquo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rdquo。批判理论脱离实际,对&ldquo脱离实际&rdquo的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程度的删减,增加力学、概率统计等课程教学。

2月郑大组织81名教师干部下放农村劳动锻炼半年至一年,实践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总务处处长于健为领队。我系六名青年教师下放到郑州郊区的贾寨等农村劳动。

8月18日&ldquo郑州大学人民公社&rdquo成立。随即开始建高炉炼铁,&ldquo放卫星&rdquo。同时开展&ldquo红专辩论&rdquo和&ldquo拔白旗&rdquo,对&ldquo只专不红&rdquo的典型进行严厉批判。我系一些师生在运动中受到批判。除了炼钢铁之外,各种劳动较多,如挖&ldquo劳动湖&rdquo(现在叫&ldquo眉湖&rdquo),挖出的土堆起来叫做&ldquo跃进山&rdquo。夏收时全校800多名师生开赴汝南宿鸭湖抢收小麦12天。全校师生参加挖贾鲁河劳动,一天挖河一天上课。

1959年

从四川大学分配来毕业生:刘士芳、王世强、熊大忠、张惟明。从清华大学分配来力学研究班毕业生寿楠春、郑百哲。为创办新专业做准备,从56级学生中选派李自安、刘功成、王全忠到北大数学系力学专业,李世存、张庆德到北大数学系计算专业寄读(代培)。除李自安提前回校工作之外,其余4人于62年毕业回校工作。

学校里主要搞教育革命和理论联系实际。正值国内运筹学的&ldquo群众运动&rdquo兴起,数学系师生到厂矿去推广运筹学和应用数学。大部分师生由书记陈新一带队,到固县水库做&ldquo定向爆破&rdquo项目,历时近一年。其他师生到厂矿去做运输调度及统计抽样检查等项目。例如肖而广、莫启吾、熊大忠等到郑州北站从事铁路驼峰解体项目,张惟明等到铁路局研究平顶山煤矿申楼枢纽站的机车调度问题。12月数学系ZDS1型模拟电子计算机安装成功,向学校报喜。

59年国内的中心工作是进行&ldquo反右倾&rdquo运动。学校里主要批判&ldquo只专不红&rdquo和&ldquo资产阶级成名成家&rdquo思想,提倡&ldquo做党的驯服工具&rdquo。

1960年

5月吴亲仁出席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

7月第一届学生毕业。留校工作的有:高秋喜、何文趋、李岱森、李瑞杰、廖蔚祥、吕绍燕、齐熙波、田玉清、夏映仙、宣启真、张建邦等,包括在北大寄读的李世存、李自安、刘功成、王全忠、张庆德。刘光武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留学回国,分配到郑大数学系。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

9月阮师效任命为系主任助理,负责教学工作安排。

除数学专业外,增设计算数学及力学两个专业。60级学生招收4个班,分设数学专业两个班、计算数学专业一个班与力学专业一个班。新成立力学、计算数学、概率三个教研室,包括原有的分析、几代、方程,共有六个教研室。力学教研室除原有寿楠春、郑百哲外,包括即将从北大回来的李自安、刘功成、王全忠。计算教研室有刘光武、苏锦祥、殷国华以及即将从北大回来的李世存、张庆德。概率教研室由从北大进修回来的邱忠煌负责,成员有张惟民、吕绍燕等。

陈国旺被选派到捷克查尔斯大学留学。至1964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回国。

此时已是&ldquo三年困难时期&rdquo(19591961),提倡&ldquo劳逸结合&rdquo,各方面比较平静。

1961年

61届毕业留校工作的教师有:陈国勋、陈玉如、蒋士蘅、李连友、刘书芳、阎站立、袁忠信、朱心亮等。从外地分配来我系任教的有:北京大学毕业研究生孙振祖(微分几何与马尔科夫过程方向);复旦大学杨连鸿、武汉大学林诒勋、舒忠烈。此后很少再有外校分配来的毕业生。寿楠春调往土建系,后并入郑州工学院。

原党总支书记陈新一调物理系,新任书记为王明苏。

正值&ldquo低标准&rdquo的困难时期,暑假放了三个月,61级新生到十月初开学。放眼校园,操场和空地到处种满了庄稼。每个教研室都分了一小片地,种麦子或红薯。晚上饿着肚子备课,大家还很认真。工会不知从什么地方买来一批严重过期的鸡蛋分发给教职工。

数学系从老行政楼(后来的北物理楼)搬到东门内的一幢三层楼,从此叫做&ldquo数学楼&rdquo。楼前有一口深水井,清澈的泉水从一个碉堡状的井台源源不断地流出,冬天还冒着热气,沿着一条小沟流到不远的菜地里。老师们下课时喜欢在这里洗去手上的粉笔灰,然后捧一口水喝。

1962年

元月20日,郑州师范学院正式宣布并入郑大。其校址变为郑大北校(一年后又变为郑州工学院),在那里建立文科系。师院附中改为郑大附中(后改为实验中学)。师院数学系并入我系。其系主任谷树楷(副教授)转任我系副主任。同时调来办公室主任董芳远及一批教师:邓乃慧、丁承杰、贾海、李菊祥、刘灿、刘人杰、王爵禄、王向离、王恩三、王广德、王楫芳、仵淑苒、岳佐舜等。全部学生90人也同时并入。61级新生连同师院转来的学生,一共4个班。程惠芬(讲师)从郑州纺专调来。金昭华(四川大学积分方程方向研究生)从省科专调来。

武广孚调任数学系党总支书记,崔同娟任副书记,直至1966年。

62届毕业生李泽民、陶爱荣留校任教。

成立高等数学教研室,加强公共课领导。教师可以参加两个教研室:一是业务进修的专业教研室(参加讨论班),一是课程教研室(如高等数学教研室)。

系里青年教师很多,一项重要工作是抓进修。每个人都要订进修计划,教研室制定培养计划,并为老教师配备助手。吴祖基主持制定&ldquo数学系师资培养规划&rdquo,要求青年教师打好基础,站稳讲台。他还为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开设&ldquo点集拓扑&rdquo课。聘请化学系留法教授娄定莲为教师讲授法语课,并请外语系王涛老师给大家补习俄语。各教研室的讨论班坚持不断。有的老师为了练基本功,做完了吉米多维奇《习题集》的四千多道习题及那汤松《实变函数论》上下册的题目。吴祖基委派肖而广负责资料室建设工作,定购大量图书期刊。

吴祖基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亚历山大洛夫的整体几何合作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孙振祖为助手。吴祖基译《凸曲面的内蕴几何学》(亚历山大洛夫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裘光明等译《数学&mdash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亚历山大洛夫等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吴亲仁译《解析函数的边界性质》(普里瓦洛夫著)出版。裘光明译《群伦》(赫尔著)出版。

经济生活好转,麦地重新变为操场。系工会组织多样的文体活动。李泽民、吕绍燕分别蝉联郑大教工男女乒乓球冠军。足球、田径、桥牌、象棋在校内也有好成绩。在校运会上数学系总能得到总分第一。

在华罗庚的倡导下,北京和其他省市开展中学生的数学竞赛,选拔优秀数学人才。

1963年

8月国务院批准郑大的工科分出,成立郑州工学院(隶属化工部),搬迁到北校区。同时,几个文科系搬回到南校区机械楼(变成文科楼)。数学系分出一批教师到工学院基础部。这些教师包括:程惠芬、邓乃慧、丁培贵、侯双印、李菊祥、刘大喜、刘人杰、舒忠烈、王广德、王楫芳、王爵禄、王世强、王向离、张启新、朱心亮等。在此前后,一批其他同事调往其他单位。

数学系的机构和人员相对稳定下来。各教研室的负责人如下:

&bull 分析教研室:吴亲仁、郑世斌;

&bull 几何代数教研室:裘光明;

&bull 方程教研室:杨振德、魏光祖;

&bull 概率教研室:邱忠煌;

&bull 计算数学教研室:殷国华、苏锦祥;

&bull 力学教研室:郑百哲。

杜孟模讲授选修课&ldquo测度论&rdquo。他去北京开人代会时由张惟民代课。在计算数学教研室,刘光武与苏锦祥、殷国华合作翻译《线性代数计算方法》(法捷耶夫、法捷耶娃著),后于1965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计算数学方向最早的译著之一。

试行全国统一研究生考试,但招生规模较小,我系还没有招生资格。

1964年

毛主席&ldquo春节谈话&rdquo下达,对教育界震动很大。他主要讲学制要缩短,课程要改革。&ldquo现在课程多,害死人,可以砍掉一半。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考试可以交头接耳,冒名顶替,抄一遍也有收获。&rdquo学校组织教师反复讨论,但落实措施不多,只要求老师与学生&ldquo打成一片&rdquo,同吃同住同学习。我系老师一度与学生一起到食堂吃饭。在&ldquo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rdquo的号召下,每周的政治学习加紧了对&ldquo资产阶级知识分子&rdquo的批判。

从华东师范大学分配来统计方向毕业研究生张逸。64届留校工作的毕业生有王改正等。

9月郑大第一批下农村参加&ldquo四清&rdquo运动的530名干部教师集训后开赴偃师县农村,历时8个月。我系派出部分教师参加。报刊上开展&ldquo一分为二&rdquo与&ldquo合二而一&rdquo的大辩论,强化了斗争哲学与阶级斗争意识。

1965年

上半年教学工作照常进行。特别对四年级开设较多的选修课,学生举办讨论班,准备毕业论文,教学形式比较活跃多样。

政治气氛更加凝重,文化教育领域有&ldquo山雨欲来&rdquo的感觉。暑假前,部分青年教师和四年级学生下连队当兵。其余中青年教师及学生暑假时集中在校内营房军训,拉练时日夜行军走到嵩山脚下。实行&ldquo天天读&rdquo制度,每天至少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小时。知识分子改造问题提高到新的高度,教师要不时检讨自已的思想。

8月中旬65届(61级)毕业生结束军训,分配工作。其中留校工作的有段志先、赵振云等。以后吕胜关工作调动,回系工作。邓聚成、李梦如十四年后回系读研究生,毕业后分别在河大和郑大任教。

8月底郑大400多名师生参加第二批农村&ldquo四清&rdquo运动。66届与67届学生停课,与教师一起参加&ldquo四清&rdquo工作队。68届与69届学生与少部分教师留在学校上课。郑大的四清工作队进驻灵宝县水泉城公社,数学系师生多数分派到破胡大队和稠桑大队。每一个大队有一个由干部、教师、学生组成的工作组,一边劳动,一边开展工作,历时8个月。部分同志参加第三批&ldquo四清&rdquo工作,直至次年&ldquo文革&rdquo开始被紧急调回。

1966年

大部分师生从农村回来,恢复正常上课。66届学生先上选修课,后在老师带领下,到附中进行教学实习。部分教师派到砂轮厂、国棉纱厂劳动。

5月16日党中央发出&ldquo5.16通知&rdquo。6月初文化大革命爆发,全校停课。刘光武由于在留苏期间的言论(对大跃进及困难时期的看法),被加上&ldquo反党&rdquo罪名,受到猛烈批判。继政治系学生王湘海之后,刘光武跳楼自杀。图书馆的两位老馆员相约从文科楼上跳下来。稍后,吴祖基被戴上&ldquo反动学术权威&rdquo的高帽游街,裘光明被剃去半边头发。调往郑州工学院的张启新(数学教研室主任)受到大字报围攻,不堪其辱,卧轨自杀。在红卫兵&ldquo破四旧&rdquo中,许多老教师被抄家,抄出的物品(如西装、照相机、旧邮票等)在外语楼举办&ldquo破四旧展览&rdquo。一些老教师被扣发工资。多数教师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包括女同志被剪去辫子。

66年停止招生。62级(66届)学生也不毕业,留校&ldquo闹革命&rdquo。

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拉开全国大串连的序幕。几乎所有学生和青年教师都到北京及全国各地串连(坐火车不要钱)。回来后,成立&ldquo战斗队&rdquo,写大字报、印传单。校园内两条东西向的干道变成两条大字报长廊,贴满各种批判大字报和&ldquo最新指示&rdquo。总务处大量供应纸张和笔墨,随到随领。几栋办公教学楼上的高音喇叭持续不断。系内、校内、省内两派群众组织之间,由于观点不同,辩论逐步升级。此时,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做一样的事情(所以《系志》也不必详细记述了)。

1967年

一月从上海开始,&ldquo夺权&rdquo运动传遍全国。从省到校都由群众组织&ldquo夺&rdquo了权。数学系系主任吴祖基也被勒令交出了图章。

3月6日 河南军区宣布&ldquo二七公社&rdquo一派为非法组织。所属群众(包括数学系许多教师和同学)被强制写检查。六月两派冲突又起,并出现&ldquo文攻武卫&rdquo口号,武斗逐步升级。数学楼也被筑成了防御工事。所幸武器主要是长矛、柳条帽,枪支只用于壮威,直接射击者尚不多见。

11月1日郑州大学成立革命委员会,主任为党言川(学生)。数学系革委会主任朱久海(68届学生)。

12月66届学生毕业离校。部分进入领导班子的学生,如数学系张书震等,以后又回校继续工作。

1968年

一月河南省成立革命委员会,主任为刘建勋。随后各省均成立革委会,实现&ldquo全国山河一片红&rdquo。

3月在&ldquo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大会&rdquo上,裘光明被剧烈殴打。吴祖基也挨了一皮鞭。

7月刘古杰教授病逝。

8月毛主席接见工宣队代表,赠送芒果。8月26日工宣队(国棉六厂)、军宣队(7293部队)进驻郑州大学。郑大的军宣队和工宣队组成指挥部,军代表为7293部队政委徐柏生(老红军),工宣队总指挥为国棉六厂的胡庆禹。&ldquo文革&rdquo进入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时期。由军宣队和工宣队领导全校全部工作,执行文革的路线政策达五年之久。

各部门严格执行&ldquo早请示,晚汇报&rdquo仪式。

10月67届学生毕业离校。

文革进入&ldquo清理阶级队伍&rdquo阶段。数学系全体教师集中住在数学楼,在食堂吃饭,不许回家。由工人师傅和军代表负责,对每一个人的家庭历史进行审查。每个人都要详细交代问题,叫做&ldquo献忠心&rdquo,讲好几遍才让过关。不能过关的就立专案审查,工军宣队频繁派人出差外调,整理专案材料。

1969年

元月2日,全校师生到西平县二郎公社&ldquo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rdquo。数学系分配到焦店大队。集中住宿,分男生宿舍、女生宿舍,睡稻草铺的通铺。数学系自办食堂,炊事员也跟着下乡。主要工作还是搞&ldquo清理阶级队伍&rdquo,分专案组审查批斗。我系十几位被审查的同志蒙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伤害。如杜孟模是中共早期党员,老革命家,也被隔离审查,加上种种罪名。杜孟模的夫人段老师(历史系教授)受到株连,在此期间投井自杀。

4月1日 &ldquo九大&rdquo开幕。全校集中在二郎镇举行准备已久的庆祝活动,放化学系研制的焰火,由校宣传队表演节目。周围十里八乡的老百姓拥挤着前来观看,只有审查对象仍留在驻地被看守着。

6月68届学生毕业离校。至此,剩下最后一届(69届)学生。

7月下乡师生回到郑州继续搞运动。同时,响应&ldquo深挖洞,广积粮&rdquo的号召,教师轮流参加挖地道劳动,男同志下井挖土,女同志开卷扬机。

11月12日作为&ldquo战备疏散&rdquo,全校师生员工(包括家属)紧急搬迁到郾城县新店公社。数学系作为一个&ldquo连&rdquo(七连),军代表常秋冬担任指导员,工宣队负责人李师傅、程梅香为正副连长。数学系人员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教师(老教师居多)去邓县农场;一部分教师作为一个&ldquo排&rdquo(郑世斌任排长)并入后勤部门的&ldquo九连&rdquo,住在尧庄;其余教师和学生在大新店本部。教职工和家属都分配住在老乡家里。搬迁时,从火车站到村里,一队农民的牛车,在纷飞的小雪中帮大家拉行李。行李中大部分是舍不得扔掉的书,纸箱一个摞一个,写着姓名和编号。当时的说法是:郑大不办了,知识分子长期在农村改造。校园人去楼空,原来作为郑州市区航向标识的三棵大杨树,也被下令砍下来拉走。

数学系老师在搬迁中互相帮助。第二天一早,有的人准备炉灶,有的人赶集买菜,让娃娃们第一批吃上热饭,第二批才轮到大人吃。几天后郑大食堂开伙,生活逐渐安顿下来。

晌午,正值农村的&ldquo饭时&rdquo,在去食堂打饭的路上,老乡们一个个端着大碗,蹲在各自的门前吃蒜面条,都热情地打招呼:&ldquo来吃点吧!&rdquo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这种特殊的礼仪。

1970年

元月中央下达文件,开展&ldquo一打三反&rdquo运动,以清查打击&ldquo现行反革命&rdquo为主。3月又发出&ldquo清查5.16反革命集团&rdquo通知。数学系又将分散在三处的有关人员(主要是认为有问题的人)集中到新店搞运动。按照被审查对象分为专案组,并配备专案人员,分别负责批判审讯。七位被审查的老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长时间的伤害,酿成了冤案。裘光明晚上不许睡觉,强迫在一盏小油灯前写检查,直至凌晨三点钟才让睡一会。杨连鸿因以前汇报思想时说过有去香港见父母的念头,而被隔离审查,倍受逼供。5月6日深夜杨连鸿离驻地出走,溺水身亡,草葬于新店&ldquo幸福渠&rdquo旁。至78年才在郑州开追悼会平反。

7月最后一届(69届)学生离校分配工作。从此隔离被解除,被审查的老师允许回家与家人团聚。运动转向&ldquo自我教育&rdquo和整风。各系要求排练&ldquo样板戏&rdquo,到全校去演出评比,好像换了一派景象。

1971年

2月12日郑州大学搬回郑州。校园一片荒芜。上班第一个任务是打扫数学楼。

数学系开办发电机工厂,生产农用小型发电机,按一定批量生产。由先办厂的老师当师傅,后进厂的老师当学徒,大家分为绕线工和车工,到金工厂(现在的西南生活区)上班。

&ldquo清查5.16&rdquo运动继续进行。挖地道工程投入更大人力,直至76年。学校已经没有学生了,教师干部轮流劳动半年至一年。郑大的邓县农场交还当地政府,保留郾城农场。夏收时干部教师开赴农场割麦。学校里每位教职员工都能分到一袋麦子。有时也能分到校园里种的苹果,但要轮流看守苹果园。

9月13日林彪事件。随后,开展批林整风运动。学校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天天开会,搞&ldquo斗批改&rdquo。大家已经习惯了不读书的生活。

1972年

&ldquo复课闹革命&rdquo,开始招收推荐上学的学员,后称&ldquo工农兵学员&rdquo。数学系招收计算技术专业一个班(三年制)。

5月15日第一批学员报到。

&ldquo支左部队&rdquo换防,7293部队军宣队撤出,8212部队军宣队进驻。军代表的工作作风有较大转变。来我系工作的冯团长抓教学工作具体细致,给人一种温暖感觉。教师们满怀热情投入教学工作,编写讲义,为学生补习初等数学。老教师董树德、裘光明重新走上讲台,仿佛忘却了过去的荣辱。资料室重新开放,徐馥兰、常玉枝整理尘封已久的图书资料。

华罗庚来河南推广优选法,并来我系作报告。此前,苏锦祥和王全忠参加华罗庚的&ldquo小分队&rdquo,到东北几省做推广应用。吴祖基带领一个小组,参加河南省推广优选法办公室工作。小组成员有傅廷慧、林诒勋、莫启吾、施德明等。尔后吴祖基还参加&ldquo小分队&rdquo,到山西省做推广工作。大家开始有事做了。多年不许做学问,想不到数学还有点用处。

1973年

73级学生招收数学专业两个班及计算技术专业一个班。齐铁山从中科院计算所调来,开设&ldquo程序设计&rdquo等计算专业课程。

4月工宣队、军宣队最后撤离学校。学校各项工作由&ldquo核心组&rdquo领导。

7月清查&ldquo5.16&rdquo运动结束,举行仪式焚烧大量清查材料。

9月郑百哲的&ldquo5.16问题&rdquo平反,被任命为数学系第一系主任。吴祖基仍为系主任,阎站立为副主任。武广孚调任校部政工组组长。继孙日新之后,辛固任数学系核心组组长(相当于总支书记),直至1977年。

学生和教师到洛阳拖拉机厂、襄樊机械厂、郑州发电设备厂等进行&ldquo开门办学&rdquo,一边劳动,一边学习。

1974年

委派齐铁山、殷国华出差到贵州凯里738厂,购买我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DJS121机(80万元)。机器设备庞大,装备一个机房。当时的程序要用机器语言(机器指令代码)编写,然后在打孔机上手工制成长长的穿孔纸带,才能输入计算机。写程序和输入的工作量极大(算法语言是以后80年代的事情)。这台计算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数学系接受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建筑设计院、机械研究所等单位的大型数值计算任务,如大坝应力及渗流计算、建筑升板设计、汽轮机叶片振动分析等。正值&ldquo开门办学&rdquo的潮流,不少教师参与各种应用项目的研究。例如陈国旺、施德明、莫启吾与中科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及黄委会水利科研所合作,从事&ldquo王圪堵水库水力拉砂坝静应力和地震应用分析&rdquo及&ldquo王圪堵水库水力拉砂坝地震稳定性分析&rdquo等项目(论文发表在郑大学报1977年第2期)。

第二砂轮厂的钣金工李合林运用圆柱螺旋线设计煤气储气塔的升降轨道。吴祖基对此非常赏识,推荐他的论文在郑大学报上发表,并一度聘请他为兼职教师。

74级学生招收数学专业一个班及计算技术专业两个班。

开展&ldquo批林批孔&rdquo运动,再现一些政治风波,表示路线斗争仍在继续。

9月16日杜孟模教授病逝。至1979年举行追悼会,为其在文革中蒙受的不白之冤平反。

1975年

75级学生仍招收数学专业两个班及计算技术专业一个班。

中科院张里千来系作学术报告,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其后,孙振祖带领一个小组在郑州化学制药厂、陶瓷厂、市郊委等单位推广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利用我系的计算机,计算教研室对研究设计单位举办培训班,如与郑州机械研究所联合举办&ldquo第一机械工业部有限元方法短训班&rdquo。老师继续带领学生搞&ldquo开门办学&rdquo,如做建筑应力计算及钣金数值放样等项目。

8月河南发生特大洪水,沙河上游水库坍塌,郑大郾城农场被淹。原数学系总支书记武广孚时任农场负责人,被困洪水中。医生刘孟学在撤离途中殉职。党委书记宋玉玺下令组成救援队,由副书记王启亭带队,奔赴灾区。

1976年

76级新生试行学制改革:&ldquo工业班&rdquo三年,&ldquo农业班&rdquo两年,&ldquo师资班&rdquo一年半,课程设置也有所不同。此项改革给后来的毕业分批带来很大的麻烦。

部分师生继续到工厂劳动并做应用项目。

从73级毕业生留校工作的有:邓俊强、丁玉荣、范明、李新文、王洪恩、王世杰、王玉茹、徐光亚等。

1月8日周恩来逝世。数学系教师自发组织追悼会。总支书记辛固说:&ldquo我支持你们,但上级有命令,我不能参加。&rdquo4月5日天安门出现大规模悼念周总理活动,史称&ldquo四五运动&rdquo。7月6日朱德逝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月粉碎&ldquo四人帮&rdquo。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1977年

1月8日学校在大礼堂正式举行周恩来总理追悼大会。此前,各系师生赶制花圈,美工人员连夜画出周总理的大幅画像。

开始对&ldquo右派&rdquo和&ldquo文革&rdquo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恢复高考招生,实行教育战线的&ldquo拨乱反正&rdquo。10月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恢复高校招生。12月7日举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570万考生涌入考场。众多考生背着行李集中到县政府大院参加考试。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冬季招生,录取新生次年春天入学。教师们,和学生们一样,以巨大的热情迎接这个历史的转折。

陈学义担任党总支书记,直至1979年。

朱康如调往中国矿业大学。从74级毕业生留系工作的有:李文彪等。

1978年

3月,在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说:&ldquo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rdquo,使得&ldquo臭老九&rdquo的称呼成为历史术语(后代人恐怕要加注释才能明白)。陈国旺、施德明等科研项目&ldquo升板设计与施工技术─预应力锥形柱帽&rdquo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同时,此项目以及裘光明等的项目&ldquo单层工业厂房排架基础计算&rdquo获得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3月6日77级新生报到。数学系招收文革后第一届本科学生:数学专业两个班(分别为35人,32人)及计算机专业一个班(29人),共96人。各门课都配备最强的老师讲课,辅导老师也加倍配置。担任三门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的老师是郑世斌、黄相昭、孙振祖。陈国勋首次为计算专业开设离散数学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师也心情舒畅,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第一次设立班主任制度,贾海、李泽民、林诒勋分别为三个班的班主任。

78级学生提前在6月考试,10月入学。数学系全体教师赴信阳参加高考评卷工作。数学系仍招收三个班;两个数学班,一个计算班。

数学系招收首批研究生,陈绍春、邓聚成、李志波、宋鸿藻、吴报强、徐肇昌等六人入学。微分几何、微分方程、计算数学等研究方向首先启动研究生教育工作。

曹策问(66年北大毕业的研究生)及康文心从洛阳调来我系任教。从75级毕业生留系工作的有:王国强、颜立祥(以后出国)。

11月在成都举行中国数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吴祖基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第三届理事(19791983)。吴祖基担任河南省数学会理事长。同时,郑州大学学术委员会成立,吴祖基任副主任。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陈景润的传奇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转变。陈景润应邀来我系做报告。

1979年

8月15日嵇文甫、杜孟模同志平反昭雪追悼会在郑州举行,省长刘杰主持并宣布平反决定。

8月27日任命裘光明为系主任,黄艳娟、阮师效、吴亲仁、谷树楷为副主任。张天贵任党总支书记,李自安、杨志友为副书记。黄汝英担任教学秘书,直至88年退休。郑百哲、陶爱荣调往北京轻工业学院。

正常招收三个班:两个数学专业班,一个计算机专业班。第二届招收的研究生有曹贤通、李梦如、李蔚、徐人成、张立龙等5人。

恢复职称制度。7月20日郑大提升第一批讲师237名。我系二十多位助教提升为讲师。56年建校时期参加工作的教师当了23年助教!12月下文件批准董树德晋升为教授,裘光明晋升为副教授。从此以后逐步转入正常,定期评定职称。同时实行工资改革,许多同志也是第一次提工资。生活区兴建&ldquo教授楼&rdquo和&ldquo讲师楼&rdquo。

肖而广为中青年教师讲授日语课,并亲自批改作业。这个班中成绩最好的是徐光亚,后来赴日本留学。

次年年初公布的郑州大学1979年先进工作者名单有:曹策问、郑世斌、高秋喜、董树德、董汝堂、黄汝英、李文彪。

1980年

教学与科研工作走向正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形成规范。为77级和78级开设门类多样的选修方向和讨论班,指导毕业论文工作投入较多人力。

曹策问的论文&ldquo偏微分算子迹的渐近估计&rdquo(发表在《中国科学》1979年)获得1980年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该奖项三等奖的有林诒勋&ldquo最优化理论的若干问题&rdquo及张惟民&ldquoLevy过程的一个强极限定理&rdquo。

改革开放之后,国际学术交流起步。国外学者开始来华讲学,师生有机会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第一次来我系访问的外宾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数学系主任,裘光明及各学科代表参加接待座谈。

3月15日董树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宣誓仪式上,党委宣传部长祝一清介绍董老师的坎坷经历。

9月中国数学会运筹学会成立。数学会理事长华罗庚兼任运筹学会理事长。至1992年被中国科协批准,正式成立中国运筹学会。先后担任学会理事的有林诒勋(1984&mdash2004)及原晋江(2004&mdash)。

11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成立。以后经通讯选举,担任学会理事的有林诒勋(1990&mdash2006)及慕小武(2006&mdash)。

11月公布的郑州大学三好学生名单中有数学系的谈新敏、吴承业、李虹、赵祥生、周清雷。

12月校长樊道远率团出访美国,成员有曹策问、李云楼等,与密苏里大学及堪萨斯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1981年

国家正式建立学位制度,《学位条例》1月1日开始实施。郑州大学成为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数学系获得&ldquo基础数学&rdquo专业硕士授予权。曹贤通、陈绍春、邓聚成、李梦如、李蔚、李志波、宋鸿藻、吴报强、徐人成、徐肇昌、张立龙等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此时学位点的学术基础是:微分几何与微分方程方向(称为&ldquo双微&rdquo)力量最强,其次是函数论及计算数学。前一领域的师生积极参加陈省身倡导的一年一度的&ldquo双微&rdquo国际会议。

3月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成立,理事长为华罗庚。吴祖基担任副理事长。

从77级学生开始,正式实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为此,对四年级学生开设各研究方向的选修课,组织讨论班,并分配任务,指导学生撰写学士学位论文。不少老师编写选修课讲义。

77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毕业留校工作的有:郜国民、刘华民、罗来兴、谈新敏(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属马列主义教研室)、王玉林、张金顺、赵占才等。耿献国、刘玉敏等先后考回我系读研究生。作为这一届优秀毕业生的代表,吴承业分配到河南财经学院,84年参与领导河南省投入产出模型制定,后来在计量经济领域颇有建树,90年代出任华侨大学副校长、校长。

1982年

继续加强选修课和指导毕业论文工作。

78级毕业生留校工作:宋士仓、孙步跃、王春、武跃民。在78级毕业生中,杨同增后来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从事机器人研究,成为我系优秀毕业生的代表。79级毕业研究生留校工作:李梦如、张立龙。

从香港购买&ldquo寰宇&rdquo计算机,建设一个较大面积的机房,供师生上机。大家学习用BASIC语言及FORTRAN语言编写程序。

国内学术交流开始活跃起来。2月我系举办全国高校拟阵研讨会。10月下旬中科院越民义、韩继业来系讲学。以后还有多次学术访问。

1983年

9月曹策问担任系主任,郑世斌、武锡林、段志先担任副主任。焦友三被任命为党总支书记,王晓杰为副书记。

9月郑州大学设立教学优秀奖。数学系首批获奖者有:郑世斌、邓俊强、张立龙、邱忠煌、何文趋。

79级毕业生留校工作:李雪梅、梁飞、王鸿业、王文玉(读研究生后去经济系)、周清雷等。

教育部批准设立应用数学专业,当年招收一个班30人。

黄建华从德国Bieleld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有限群方向)后回国,由教育部分配来我系任教。随后熊胜利从河南大学调来。慕小武从北大数学系毕业分配来我系任教。

系主任曹策问邀请校外专家来讲授专题课程,对青年教师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如北京大学叶其孝讲授Joel Smoller的&ldquoShock Waves and ReactionDiffusion Equations&rdquo,中山大学周作领讲授拓扑动力系统,山东大学郭大钧讲非线性泛函分析,邵品琮讲初等数论,内蒙古大学曹之江讲微分算子。曹策问还面向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开设&ldquo经典力学的现代数学方法&rdquo等课程。为提高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邀请美籍教师Knapp(倪佩)每周来上一次口语课(晚上用英语聊天)。

美国系统科学专家来访,在小礼堂做学术报告,计算专业学生王军生担任现场翻译。

作为协作单位,数学系参加&ldquo河南省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数学模型&rdquo研究,齐铁山等承担部分数值计算任务。

1984年

9月计算机专业分出,成立计算机科学系,肖育东、苏锦祥、何文趋、武锡林任副系主任(肖育东主持工作)。分到计算机系的教师还有:陈国勋、范明、贾海、高秋喜、李连友、李正民、梁飞、刘书芳、王国强、王洪恩、王世杰、齐熙波、仵淑苒、徐鸿章、徐光亚、严立祥、阎耀卿、杨庆生、张逸、周清雷等。金昭华调往财经学院。

曹策问、苏锦祥、杨振德等先后参与建设黄河大学工作。

80级毕业生留校工作:陈小山、窦秋生、李忠献、马岭、石东洋、王长群、杨中华、张东明、张洁等。

数学系专业结构有所调整,开始招收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举办助教进修班(二年制)。省编委批准增设郑州大学数学研究所,陈国旺任筹备组组长。

我系负责河南省的数学函授教育,所有老师义务到安阳、濮阳、洛阳、漯河、平顶山、信阳、周口等地授课。

吴祖基连任中国数学会第四届理事(19841987)。10月河南省数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吴祖基继续担任理事长。

曹策问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数学系先后向校部机关输送一批干部:刘功成出任教务处处长,黄艳娟先任科研处处长,后任研究生处处长,李自安接任科研处处长,段志先任总务处处长,阮师效任图书馆副馆长。

1985年

招收研究生数量增加,多个方向招生,并招一个研究生班(二年,不授学位)30多人。同时开办助教进修班。魏光祖任研究生班主任。

81级毕业生留校工作:白广思、吕延华。另外,范龙振、郭金龙、邢家省等读研究生,于1988年毕业后留校。

1月2731日主办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9月10日我国首届教师节,学校举行庆祝活动。

12月6日中国数学会五十周年年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做出表彰老一辈数学家的决定。在表彰的&ldquo从事数学工作五十年以上的数学家名单&rdquo(共83位)中,有我系的吴亲仁、董树德。

过去,吴祖基、肖而广在国外发表论文(吴祖基,Duke Math. J.,1943 肖而广,Tensor,1960)被加上&ldquo里通外国&rdquo的罪名,受到严厉批判。80年代初开始允许向国外杂志投稿,但必须学校办公室开具证明,贴在信封上,海关才能放行。这样的限制逐渐解除,大家才从封闭禁锢中迈步走出来。至80年代中期,我们开始有论文陆续出现在国外学术期刊上,例如:

&bull 曹策问、耿献国,Neumann and Bargmann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the coupled KdV soliton hierarchy,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General, 1990, Vol. 23.

&bull 耿献国,Four new hierarchies of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 Physics Letters A, 1990, Vol. 147, 89.

&bull 黄建华,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2local subgroups of RU and HS, Lecture Notes in Mathematics, Springer 1985, Vol. 1185, 289308.

&bull 黄建华,Some parabolic systems of rank 2 related to sporadic groups, Journal of Algebra, 1986, Vol. 106, 78118.

&bull 李志波,Harmonic foliations on the sphere,Tsukub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1991, Vol. 15(2).

&bull 林诒勋,A level structure approach on the bandwidth problem for special graph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989, Vol. 576, 344357.

&bull 齐铁山、三井斌友,Attainable order of the Pstable family of certain twostep methods for periodic second order initial value problems,Japa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1990, Vol. 7(3),423432.

1986年

继续招收研究生和研究生班。耿献国、王鸿业等研究生毕业留系任教。耿献国兼任研究生班主任。

82级毕业生留校工作:寇晓明、刘红琳(教务处)等。

学校试行&ldquo三学期制&rdquo(缩短暑假,暑假后有一个6周的短学期)。在短学期中,各系开设较多选修课,供全校学生跨专业选修。三学期制持续到1995年。

应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的邀请,我系曹策问、耿献国、黄建华、李梦如、林诒勋先后担任评论员,同时成为美国数学学会(AMS)会员。以后担任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还有胡泽军、陈绍春、石东洋、杨志坚、任景莉、王长群等。担任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评论员的有吴祖基、耿献国、任景莉等。

9月校庆30周年活动。

11月在省科技馆主办中南五省运筹学学术交流会。

1987年

元月曹策问升任副校长。郑世斌升任系主任,袁忠信、王金铎担任副主任。稍后赵振云增补为副系主任。

83级毕业生留校工作:李清善等。刘海军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来系工作。

我系主办全国泛函分析会议。

中国数学会以通讯选举方式,产生第五届理事。继吴祖基之后,曹策问当选为第五届理事(任期19881991)。

曹策问获得我系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dquo可积动力系统&rdquo(19881990)。至此,我校共取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88年

基础数学专业被评为首届省重点学科(19881990),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王万里任党总支书记,王晓杰为副书记。

郑大学位评定委员会成立,曹策问为副主任,陈国旺、郑世斌为委员。郑大校务委员会成立,曹策问为副主任,魏光祖为委员。

由北京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郑州大学联合主办的《偏微分方程》杂志创刊,主编:姜礼尚(北京大学),副主编:李大潜(复旦大学)、孙和生(九所)、陈国旺(郑大,常务副主编,并负责编辑部工作)。该杂志以后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并在国外发行。

84级毕业生留校工作:齐禾等。胡泽军研究生毕业留系任教。李怀恩从研究生班毕业留系工作(名义上属数学研究所编制)。

88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较多。作为我系早期培养的优秀研究生的代表,苗长兴(导师陈国旺)毕业后进入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郭柏灵),曾荣获第二届于敏数理科学奖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国内率先从事偏微分方程的调和分析方法的研究,出版专著《调和分析及其在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偏微分方程的调和分析方法》、《非线性波动方程的现代方法》等,成为国内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苗长兴的第一个硕士与博士生,中科院应用数学所张晓轶获得2010年美国斯隆研究奖(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每年颁奖,专门奖励科学领域最杰出的年轻教授)。 她也是郑大数学系的毕业生,1998毕业。

11月省教委首次科研成果奖公布。我系多项成果获奖。

11月27日至12月2日受国家教委委托,我系主办全国复变函数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30余人。会议由武汉大学路见可主持,主要讨论复变函数教材编写计划。

12月数学系更名为&ldquo系统科学与数学系&rdquo(习惯上仍简称&ldquo数学系&rdquo),标志着探索数学、应用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管理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经济转型时期,我们面临&ldquo招生难,分配难,创收难,专业改造难&rdquo的问题,提出面向河南经济建设实际,拓宽学科应用范围的举措。

1989年

针对数学系的改革思路,郑世斌、袁忠信、王金铎的教研项目&ldquo实施综合管理,培养合格人才&rdquo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一九八九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3月25日校报发表报道&ldquo在困境中崛起 &mdash 数学系综合管理记略&rdquo。

与中科院系统所合作从事人口理论研究。施德明、郑世斌等的论文&ldquo胎次递进的人口动力学&rdquo发表在《中国科学》1989年1期,6678。

陈绍春从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计算数学方向)。原晋江研究生毕业留系任教。

11月河南省数学会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吴祖基致开幕词。会议选举曹策问为新一届理事长。

为庆祝国庆40周年,12月公布表彰的优秀教师与教育工作者名单,其中省级有陈国旺,校级有顾璞园、孙振祖。

从80年代初开始,中央做出扩大派遣留学生的决定,&ldquo出国潮&rdquo持续多年。我系相继有较多教师被公派出国做访问学者。其中回国工作的有:李志波(日本)、林诒勋(英国)、罗俊明(日本)、齐铁山(日本)、张金顺(意大利)等。90年代派遣留学生的政策有所调整,更加规范化。90年代出国的访问学者有:陈绍春(比利时)、胡泽军(德国)、柳朝阳(荷兰)等。

1990年

曹策问、林诒勋(1990)、陈国旺、郑世斌(1992)、耿献国、慕小武(1995)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随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还有陈绍春()、原晋江(1999)、石东洋(2002)等。

曹策问的论文&ldquoNonlinearization of Lax system for AKNS hierarchy&rdquo(发表于Science in China, Ser. A, 33(1990), No. 5)创立的非线性化方法有较大学术影响,后来被广泛引用(引用率达200多次)。慕小武的两篇论文&ldquoGeometrization of nonholomic mechanical systems and their solvability&rdquo及&ldquoNew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aints of Hamiltonian systems and their solvability&rdquo先后发表于Science in China, Ser. A, 33(1990), No. 2 and No. 7.

中国数学会向国际数学联盟推荐我国927名数学工作者编入《世界数学家名录》1990第九版(World Directory of Mathematicians 1990, 9 th Editions, Publish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其中有我系的曹策问、陈国旺、黄建华、林诒勋、吴祖基、肖而广。河南省入编的学者还有党颂诗(解放军测绘学院)。入选该名录1994第十版的还有施德明等。

4月柳朝阳从中科院成都计算所调来,创建计算机图像研究室。

1991年

3月基础数学专业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19911993)。

9月18日黄河大学并入郑大,一批教师调入数学系,他们是:黄玉琴、李景冬、施仁杰、王广德、谢吟秋、张先桂、朱振兴等。

中国数学会从第六届开始,以省市学会推荐的方式产生理事。此后,河南省推荐的中国数学会理事为:第六届曹策问(19921995),第七届林诒勋(19961999),第八届郭宗明(20002003,河南师范大学),第九届陈绍春(20042007),第十届耿献国(20082011)。

中国数学会计算数学学会理事:第四届齐铁山(1994&mdash1998),第五届陈绍春(1998&mdash2002),第六届陈绍春(常务,2002&mdash2006),第七届石东洋(2006&mdash2010)。

9月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成立。担任学会理事的有曹策问(1991&mdash1995)、林诒勋(1996&mdash2004)、耿献国(2005&mdash)。

继黄建华、陈绍春之后,慕小武在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非线性控制方向)后回系任教。在90年代,陆续有一批教师取得博士学位,使得我系成为全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最多的院系。他们是:马建国(1993,复旦大学),袁付顺(1993,华南理工大学),杨春鹏(1994,南开大学),原晋江(1995,四川大学),胡泽军(1996,四川大学),卜春霞(1997,中科院系统所),马岭(199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柳朝阳(1997,浙江大学),石东洋(1997,西安交通大学),王长群(1997,北京大学),李怀恩(1998,四川大学),邢家省(1998,东南大学)等。

由于教学与学科建设成绩卓著,郑世斌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袁忠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王金铎在行政管理岗位上任劳任怨,始终保持转业军人的作风,晚上和假日经常在数学楼加班,以系为家。他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7月底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孙述寰访问,赠送馆藏图书一册。

12月张松祺调入系资料室工作,接替退休的徐馥兰、贺玉玲。

7月1日董树德教授逝世,享年81岁。

1992年

受中国数学会委托,召开全国第一届特征值会议。

88级毕业生邹松涛留校任团总支书记。

邀请国外学者讲学逐年增加。巴黎科学院院士、Wolf奖获得者J. L. Tits来访,他在群论与几何的相互关系做出奠基性的工作。德国Bieleld大学教授B. Stellmacher学术访问,讲学题目为&ldquo有限单群分类&rdquo。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数学家R. A. CuninghameGreen访问,讲学三次,题目为&ldquo最大最小代数&rdquo及&ldquo计算几何的工业应用&rdquo。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E. K. Lloyd讲学题目为&ldquo置换群指标与等价类计数&rdquo。新加坡大学叶宏博讲学题目为&ldquo图的全着色&rdquo。

施仁杰著《马尔科夫链基础及其应用》出版(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1992)。黄建华等译《有限群伦》出版(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原晋江的论文&ldquoThe NPhardness of the single machine common due date weighted tardiness problem&rdquo(System Science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1992, 5(4), 328333)解决了一个排序论的未解问题。随后,他的论文&ldquo图的填充与运算&rdquo(中国科学A,1994,24(10),10211028)及&ldquo图的弱准带宽和前沿带宽&rdquo(中国科学A, 1995,25(11),11211129)推进了图的标号研究。

1993年

郑州大学批准为博士授权单位(全国第五批)。&ldquo基础数学&rdquo和&ldquo有机化学&rdquo两专业分别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曹策问和吴养洁为首批博士生导师。基础数学专业申报博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组合数学、泛函分析等。

自从1983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应用数学专业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体系。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普通物理、理论力学、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数理方程、微分几何、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近世代数、计算方法、算法语言、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同前)、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数据库、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企业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与金融、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年初,李海中在南斯拉夫Novi Sad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冒着贝尔格莱德的硝烟回国。后于1995年调往清华大学,一直从事整体微分几何研究。

2月《偏微分方程》获得全国优秀期刊三等奖。

黄建华等的论文&ldquoAmalgams of rank 2 and characteristic 3 involving &rdquo(发表于Science in China, Ser. A, 1993,37(11))解决了一个单群的刻画问题。

5月31日谷树楷教授逝世。

1994年

王晓杰任党总支书记,杨中华为副书记。袁忠信调任教务处处长,郜国民接任副系主任。张东明担任行政副系主任,接替退休的王金铎。陈强担任系办公室主任。

马建国(复旦大学博士,多复变函数方向)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调入我系。阎国军从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分配来我系。

从80年代末开始,我们持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学研究得到有力的支持。目前已完成及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及课题名称)如下:

&bull 曹策问,可积动力系统(19881990)。

&bull 曹策问,特征值问题及其在孤立子理论研究中的应用(19901992)。

&bull 曹策问,孤子方程与经典可积系统(19911995),国家科委攀登计划。

&bull 曹策问,非线性科学 &bull 可积动力系统(19912000),国家科委攀登计划。

&bull 林诒勋,离散系统的序结构与最优化(19911993)。

&bull 慕小武,一般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纤维丛理论研究(19931995)。

&bull 耿献国,离散的和连续的可积系统(19941996)。

&bull 陈国旺,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及其应用(19941996)。

吴祖基的传记(李泽民执笔)入选《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四卷(程民德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杨宇军等开发爆破焊接项目,在黄河滩做爆炸试验。齐铁山等与南阳油田合作油田管网优化设计项目。数学系图像公司成立。时下高校经受&ldquo创收&rdquo浪潮的冲击。我系加大函授与成人教育的力度。

1995年

获得计算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有限元方法、最优化方法、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孤子方程的数值解等。次年开始招收计算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5年郑州大学实行并轨招生,全部本科生交学费上学。本科计划招生人数:数学专业20人,应用数学专业50人,计算机财会专科50人,计算机商业管理专科50人。研究生仍有公费与自费之分(自费名额较少)。

91级毕业生留系工作:刘红生、任国彪。

据学校统计,系统科学与数学系现设有本科数学专业、应用数学专业及硕士研究生基础数学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本科学生人数352人,硕士研究生人数38人。专任教师人数7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4人、讲师16人、助教9人、博导1人、硕导24人、具有博士学位21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最早入学的博士研究生有杜殿楼、张金顺(19951998)及王鸿业(19961999),导师:曹策问,研究方向:孤立子与可积系统。

6月河南省数学会举行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曹策问为理事长,郑世斌、阎家杰(郑州工业大学)等为副理事长。

李梦如承担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ldquo非数学专业理科数学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rdquo(19952000)。

郑大开始组织理工科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此项竞赛是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及教育部高教司主办,每年9月竞赛一次。数学系负责组队、培训、选拔、指导参赛等活动。同时承担河南赛区组委会工作。

10月31日主办全国计算数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冯康科学计算奖颁奖仪式。与会代表160人。冯康奖获得者:舒其望(美国布朗大学)、许进超(美国宾州大学)、袁亚湘(中科院计算所)。

数学系自筹经费,将数学楼装修一新,教学工作条件有较大改善。数学系改革发展的成绩受到好评。95年有600多人、96年有800多人来系参观。

1996年

11月5日郑州大学通过&ldquo211工程&rdquo(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等院校)部门预审。11月14日举行通过&ldquo211工程&rdquo部门预审庆祝大会。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进入&ldquo211工程&rdquo建设院校行列。数学系在学科建设方面制定出进一步的发展规划。

92级毕业生李俊强留系工作,先担任辅导员半年,次年担任教学科研秘书,管理系里大小事项。此前教学秘书胡肇芬已退休。

7月为迎接校庆40周年,学校出版《郑大学人》,数学系74名(包括退休的)正副教授入选。9月15日隆重举行校庆40周年活动,出版《郑州大学校友通讯录》。众多校友回到数学楼开座谈会。

9月省教委关于郑州大学申报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批复,批准郑大9名教师为博士生导师,其中基础数学学位点有曹策问、陈国旺、林诒勋。开始制定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准备次年就孤立子与可积系统、非线性发展方程、组合数学与最优化等三个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后逐年批准的博士生导师依次为:陈绍春、慕小武、原晋江、石东洋、耿献国、黄建华、胡泽军、任景莉、杨志坚等。

耿献国获得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两年后(1998)原晋江亦获得此项基金。

运筹方向与奥地利Graz技术大学数学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该所R. E. Burkard(欧洲运筹学会主席)来访,讲学题目为&ldquo组合最优化的Monge性质&rdquo。次年5月林诒勋应邀赴奥地利Graz技术大学做合作研究两个月。10月奥方B. Klinz回访,讲学题目为&ldquo动态流&rdquo。

4月主办全国排序论暨中南地区运筹学会议,以及《应用数学学报》编委会。

1997年

7月21至23日通过&ldquo211工程&rdquo建设项目立项论证。

武跃民担任总支书记,直至99年。

卜春霞从中科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回系任教。任景莉硕士毕业来系任教。

以后每年正常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是:孤立子与可积系统、非线性发展方程、组合数学与最优化。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是:微分几何、孤立子与可积系统、控制理论、有限群、泛函分析、随机过程、偏微分方程理论、最优控制。计算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是:最优化计算、微分方程数值解、结构工程有限元。

郑世斌、王晓杰、赵振云、张东明、郜国民的教研项目&ldquo地方院校基础学科专业改革的新路子 ── 基础数学专业改造的实践&rdquo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一九九七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

8月18&mdash23日李梦如应邀赴保加利亚Plovdiv出席第八届国际微分方程会议并作一小时邀请报告。

河南师大郭宗明陪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微分方程专家E. N. Dancer来访,并作学术报告。

9月宋金玉调入系资料室工作。

1998年

陈绍春担任系主任,耿献国、袁付顺、郜国民、罗来兴、张东明担任副主任。

获得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学规划与最优设计、图论与组合最优化、非线性控制理论、鲁棒与自适应控制理论等。次年开始招收该专业硕士研究生。

杜殿楼博士毕业后留系任教。

90年代后与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并试行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先后到这些大学做合作研究的教师有曹策问、耿献国、杜殿楼、李梦如、李雪梅、林诒勋、原晋江、录岭法等。港方亦有多位教授来郑大访问。

王长群等的论文&ldquo有限群的正规Cayley图&rdquo发表在《中国科学》A, 1998, No.3 。

继续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5年以来被国家基金委批准主持的项目有:

&bull 曹策问,可积动力系统(1996&mdash2000),国家攀登计划子课题。

&bull 林诒勋,组合最优化中的排序、标号与嵌入(19951997)。

&bull 陈绍春,与自锁现象有关的数学物理问题新的有限元模式(19961998)。

&bull 陈国旺,非线性发展方程组理论和应用研究(19971999)。

&bull 耿献国,离散型特征值问题非线性化产生的可积辛映射(1997&mdash1999)

&bull 黄建华,Tits几何及融合理论与可解群伦(19971999)。

&bull 林诒勋,序贯最优化中的若干新课题(19982000)。

&bull 陈绍春,复合材料有限元的数学理论及其应用(19992001)。

&bull 原晋江,图的树分解参数与子式理论(19992001)。

10月荷兰Twente大学计算几何方向教授Cees R. Traas 学术访问,讲学题目:Subdivision curves and surfaces.

运筹方向与斯洛伐克科学院信息科学研究所的合作项目&ldquo网络通讯&rdquo,纳入中国&mdash斯洛伐克政府科技合作协定(但科技部的拨款出现财务手续问题,经费没有到位)。

9月7日吴亲仁教授逝世,享年89岁。

1999年

暑假后郜国民担任党总支书记(不再担任副系主任),李华峰担任副书记。袁付顺辞去副系主任职务。都春景担任副系主任。

经人事部批准设立数学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有来自各地的博士进站,从事两年的科学研究。他们是:李春光(西安交通大学,19992001)、戚仕硕(山东大学,20002002)、孔祥智、杜兰(云南大学,20002002)、毛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2004)、柳朝阳(荷兰Twente大学,20032005)、张昭(新疆大学,20032005)、宋晓新(中科院系统所,20042006)、张玉峰(大连理工大学,20052007)、张习永(信息工程大学,20062008)、蒲利群(上海交通大学,20072009)等。

阎国军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读博士(马尔科夫过程及其应用方向),于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接着到汕头大学做博士后。于2004年回系工作。

9月承办&ldquo郑州&mdash名古屋计算科学与工程研讨会&rdquo(ZhengzhouNagoya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99)。日方鸟居达生、三浦洋等20人前来参加。中方由陈绍春主持,齐铁山、石东洋等多人出席。

徐明曜、黄建华、李慧陵著《有限群导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郑州大学中青年讲课大赛,卜春霞获得一等奖。

6月5日副系主任张东明英年早逝,时年37岁。

2000年

在世纪之交,郑州大学与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建立新的郑州大学,并开始建设新校区。7月10日在省人民会堂隆重举行新郑州大学成立大会。

郑州工业大学的数学力学系及河南医科大学基础部的十多位数学教师并入数学系。他们是:安学庆、陈建梅、陈铁生、成立社、胡玉萍、贾军国、李锁柱、李文华、王锦玲、王书彬、王树生、杨松华、杨志坚、张国强、张新育、赵玉莹、周世国、左静等。杨志坚次年担任副系主任。

计算数学专业被评为省重点学科(20002002)。

今年获准两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子课题:

&bull 曹策问,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20012005);

&bull 耿献国,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20012005);

以及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12003)资助项目:

&bull 陈国旺,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的若干问题(10071074);

&bull 耿献国,连续的和离散的高维孤子方程的代数几何解(10071075);

&bull 林诒勋,图与通讯网络的最优嵌入问题(10071076)。

胡泽军的科研项目&ldquo几何变分问题的研究&rdquo(20012003)获得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原晋江获得国家教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励基金。卜春霞获得第七届霍英东教育基金委员会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类三等奖。至2004年,卜春霞再度获得第九届霍英东教育基金委员会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类三等奖。

人们广泛关注新世纪的数学发展。1900年希尔伯特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23个问题,对20世纪的数学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世界著名数学家纷纷对21世纪的研究问题提出展望。美国克莱数学促进会提出悬赏7个最大的未解难题,称为&ldquo千禧年问题&rdquo。大家谈论较多的问题有黎曼假设、庞加莱猜想、堆球问题的开普勒猜想、P与NP问题等。在六年后马德里举行的世界数学家大会上,Fields奖颁发给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俄国数学家G. Perelman。

2001年

系名恢复为&ldquo数学系&rdquo。

以曹策问为负责人,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dash数学(20022005)立项。

继曹策问之后,李梦如担任教育部非数学专业基础课指导委员会委员。至2005年后慕小武继任此职。

阎站立编《微积分》(上下册)及王长群、赵振云、李梦如、熊胜利编《线性代数》先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Springer出版社出版。这是我校理工科数学课程的指定教材。这两部教材,作为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改立项研究成果,载入肖树铁主笔的结项报告《高等数学改革研究报告》。

罗来兴获得&ldquo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rdquo称号。

今年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mdash2004)项目一项:

&bull 陈绍春,各向异性有限元(10171092)。

石东洋的科研项目&ldquo语音厂结构耦合问题相关的有限元方法&rdquo获得人事部留学回国择优资助项目基金(20022004)。石东洋的项目&ldquo各向异性有限元方法及应用&rdquo(2002&mdash2007)获准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基金(经费55万)。

9月陈绍春、齐铁山、宋士仓、赵永城赴日本参加&ldquo名古屋&mdash郑州计算科学与工程研讨会&rdquo(NagoyaZhengzhou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1)。

10月30日至11月2日主办&ldquo全国第三届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学术讨论会&rdquo。谷超豪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组委会主席曹策问主持开幕式。

4月13&mdash16日新西兰Waikato大学Dr. Chuda Basnet 访问,讲学题目为&ldquo新西兰的运筹学研究及应用&rdquo。

2002年

新校区建成。本科生开始在新校区上课。南校区、北校区、东校区的教师每天乘班车到新校区上课。新区数学楼的设施有很大改善:每一位教授有一个工作室,每三位博士有一个工作室,教研室、资料室、计算实验室、博士生工作室等都配备起来。三校合并的教师职工正式到新校区上班。 但老校区仍有研究生和专科生。

研究生教育规范化。所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基础课为:泛函分析、点集拓扑、基础代数、代数拓扑、微分流形、组合论。然后各研究方向再开设4&mdash5门专业课。博士生的学位课程由各研究方向制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均有严格要求。

《数学分析》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为省级优秀课程。

2002年8月20&mdash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这是ICM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1998年8月在国际数学联盟代表大会上,北京申办成功)。部分教师到北京参加中心会议或到其他城市参加卫星会议。例如,李梦如在黄山举行的卫星会议&ldquo非线性演化方程和动力系统&rdquo上作报告,原晋江在石家庄举行的卫星会议&ldquo图论与组合&rdquo上作报告。

6月15&mdash19日原晋江赴台湾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图论与组合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

2003年

获得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李梦如获得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当年教师节受到温家宝总理接见,并由教育部领导颁发获奖证书、证章、奖杯。他的事迹被河南日报以&ldquo河南名师第一人&rdquo为题作专题报导(2003年9月8日)。

在&ldquo2003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数学)&rdquo上,卜春霞获得特等奖;刘华民、宋士仓、张金顺、成立社、王书彬获得二等奖;安学庆、陈建梅获得三等奖。

3月张松棋担任科研秘书,兼管研究生工作。李俊强担任教学秘书,主要负责本科生教学安排。刘辽燕调入资料室工作。

3月国内出现传染病&ldquo非典型肺炎&rdquo(SARS),河南省亦有疫情。学校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学生一度禁止走出校园。

今年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mdash2006)项目:

&bull 陈国旺,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研究(10371111);

&bull 原晋江,装配型排序理论&mdash计算复杂性、近似算法和随机算法(10371112);

&bull 石东洋,高阶变分不等式问题新的有限元模式研究(10371113)。

获得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

&bull 胡泽军,整体微分几何中若干问题的研究(2004&mdash2006)。

2月10日吴祖基教授逝世。

2004年

4月17日计算数学领域的石钟慈院士及崔俊芝院士受聘为郑州大学&ldquo双聘&rdquo院士,每年来系工作一段时间。数学楼内设立院士办公室。

大学扩招,教学任务加重。相继从本校和外校来了一批硕士毕业生,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这一批青年教师包括:达芳、郭红霞、李展、刘宏超、刘君、聂惠、齐祥来、王兰、杨永琴、曾昕、翟书杰、张李盈、赵可琴、赵建彬、朱华等。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继续读博士。

5月27&mdash29日河南省数学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陈绍春当选为新一届理事长。前一届理事长是郭宗明(河南师范大学)。

6月2123日召开郑州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主办的《偏微分方程》杂志创刊15周年学术研讨会,60多人出席。

10月主办&ldquo全国高精度有限元学术研讨会&rdquo,林群院士主持,20多位专家到会。

今年获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5&mdash2007)项目有:

&bull 耿献国,高维孤子方程的分解及其显式解(10471132);

&bull 陈绍春,有限单元构造的新模式(10471133)。

获得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

&bull 原晋江,图的导出匹配的划分与扩张(20052007)。

2005年

成立新一届的行政领导班子:耿献国任系主任,胡泽军、罗来兴、杨志坚、都春景任副主任。

6月2530日主办&ldquo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国际学术研讨会&rdquo,70多人出席。

《陈国旺论文集》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

陈绍春在《数值分析》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改革。卜春霞、王鸿业获得教育部和国家基金委双语教学留学基金项目资助,赴国外进行双语教学培训半年。

国际学术交流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每年都有数十篇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校和系对被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及EI (Engineering Index) 检索的论文给与奖励。除国内的核心期刊之外,我系教师经常发表论文的国外学术期刊有如(论文题目不能一一列举):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Applied Numerical Mathematics

Archiv der Mathematik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s

Discrete Mathematic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IEEE Transaction on Automatic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Analysis and Modeling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Journal of Geometry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Journal of Scheduling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Nonlinear Analysis,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Nonlinearity

Pacific Journa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Letters A

Physics Review E

SIAM Journal on Discrete Mathematics

Studi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Systems & Control Letters

近年来各个研究方向的教师,除经常参加在国内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之外,每年都有人到国外访问讲学或在国外的国际会议上做报告。例如,

&bull 王长群访问斯洛文尼亚(2000);

&bull 石东洋访问悉尼科技大学(2003);

&bull 陈绍春访问挪威Bergen大学(2005)及英国Kent大学(2006);

&bull 杨志坚访问日本九州大学(2006);

&bull 胡泽军访问柏林工业大学(2007);

&bull 陈绍春,第三届中韩计算数学研讨会(2005,韩国济州),第13届国际有限元会议(2006,英国),第三届中德国际数值数学会议(2009,德国Heidelberg);

&bull 胡泽军,几何分析国际会议(2007,日本仙台),微分几何国际会议(2008,波兰);

&bull 任景莉,ÖMGDMV年会(2009,奥地利)。

获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mdash2008):

&bull 任景莉,某些生物动力系统的复杂性及其控制(60504037/F030302)。

任景莉的科研项目&ldquo生物动力系统的复杂性及其控制&rdquo(20062008)获得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6年

5月30日数学系党总支升级,成立郑州大学数学系党委。郜国民担任党委书记,李华峰任副书记。

获得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此前获得&ldquo概率论与数理统计&rdquo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10月教育部派出专家组,对郑州大学进行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此前,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全校师生经过一年的认真准备,迎接这次评估。评估时,专家听取汇报,观看展览,抽查试卷、教案,并随堂听课。最后评估结果为优秀。来数学系评估的专家对《数学系教师教学工作条例》等规章感兴趣,提出索取相关材料。

任景莉04年从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今年从中科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回系任教。

6月23&mdash27日美国Alabama大学教授J. N. D. Gupta学术访问,讲学题目为&ldquoSome interesting scheduling problems&rdquo。

9月意大利Roma Tre大学教授D. Levi学术访问,讲学题目为&ldquoSymmetries for ordinary and partial equations&rdquo。至2009年7月再度来访,讲学题目&ldquo离散可积模型的Lie对称&rdquo。

11月主办&ldquo全国组合最优化会议&rdquo,与会代表90余人。

今年获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mdash2009):

&bull 胡泽军,黎曼泛函及其相关曲率与拓扑问题的研究(10671181);

&bull 陈国旺,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10671182);

&bull 原晋江,多代理多工序排序理论:计算复杂性与可近似性(10671183);

&bull 石东洋,各向异性非常规高精度有限元的新模式及其应用(10671184)。

获得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

&bull 慕小武,右端非连续系统的稳定与镇定(2007&mdash2009)。

2007年

5月9&mdash13日主办&ldquo分析、计算及其应用(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naly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rdquo国际会议,50余人出席会议。

阎站立编《微积分》(第2版,上下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Springer出版社出版。

6月美国West Virginia 大学赖虹建教授学术访问,讲学内容为&ldquo图论的若干新进展&rdquo。

8月召开组合数学与最优化研讨会,与会代表42人。

9月主办第二届河南省数学博士论坛。

慕小武领导的分析学教学团队获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李梦如主持的&ldquo高等数学&rdquo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方法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

最近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讲学较多,例如李大潜(复旦大学),彭实戈(山东大学),郭雷(中科院),陈叔平(贵州大学),龙以明(南开大学),刘克峰(浙江大学),李尚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宗本(西安交通大学)等。

获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mdash2010):

&bull 裴利军,时滞耦合动力系统的同步机理研究(10702065)。

&bull 原晋江,物流与供应链中的调度(NSFCRGC70731160633),中港联合基金项目。

&bull 陈绍春,高聚物制品力学行为的有限元分析(10771198)。

2008年

获得河南省数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基础数学专业、计算数学专业、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已分别于1988年、2000年、2008年获得省重点学科。

5月23&mdash25日主办河南省数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会议选出理事长耿献国、秘书长石东洋,挂靠单位定为郑州大学数学系。

7月13&mdash17日主办&ldquo全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暨第十一次全国理科高等数学研究会年会&rdquo,出席代表300余人。

8月27&mdash31日主办&ldquo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第十届年会暨第二届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颁奖国际大会&rdquo。中外代表250人出席大会。

近几年相继有23位博士来系(留系)工作,成为新一代学术骨干。他们是:常祖领(北京邮电大学),程桂芳(郑州大学),董云达(南京大学),范兆慧(兰州大学),付士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向前(中科院),李华(加拿大),李珂(武汉大学),刘燕(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岭法(郑州大学),裴利军(同济大学),蒲利群(上海交通大学),任国彪(郑州大学)、尚卫苹(中科院),万建军(中科院),王秀梅(郑州大学),吴剑锋(美国),薛艳(清华大学),姚昌辉(挪威),杨潇(郑州大学),杨广宇(武汉大学),杨永琴(郑州大学),朱俊逸(郑州大学)。

任景莉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基金前往德国进行合作研究。

经过充分筹备,正式开设金融数学方向,首届招收本科生70名。

今年获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mdash2011):

&bull 耿献国,代数曲线在孤立子系统研究中的应用(10871182);

&bull 慕小武,非线性不连续系统的稳定与镇定(60874006);

&bull 程桂芳,微分包含关于不变集的稳定与镇定(10826078),天元基金项目。

耿献国的项目&ldquo代数曲线在孤立子系统研究中的应用&rdquo(2008&mdash2010)获准为河南省杰出人才计划(经费50万)。

2009年

新一届行政领导连任:耿献国继续担任系主任,胡泽军、罗来兴、杨志坚、都春景任副主任。郜国民继续担任党委书记,寇晓明调任副书记。李华峰调往物理工程学院。

前几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稳定在每年3项左右。今年一次获准8项(2010&mdash2012),创历史最高记录:

&bull 杨志坚,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的理论及其应用(10971199);

&bull 曹策问,离散与连续的有限维可积系统及其应用(10971200);

&bull 原晋江,平行机分组工件排序的多面体方法(10971201);

&bull 任景莉,三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的分析和控制(10971202);

&bull 石东洋,各向异性高效非协调混合有限元方法研究(10971203);

&bull 录岭法,两阶段物流排序和工件可拒绝排序理论研究(青年10901142);

&bull 刘 燕,基于排队论的未决赔款准备金分布研究及其应用(青年10901143);

&bull 尚卫苹,无限网络中一些图论与组合优化问题(青年10901144)。

获得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的项目:

&bull 原晋江,排序理论研究(2008&mdash2010)。

&bull 耿献国,可积系统中的代数曲线方法(2009&mdash2011)。

&bull 石东洋,各向异性高精度非协调混合有限元方法(2010&mdash2012)。

5月13日卜春霞获得河南省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8月2429日邀请国际著名微分几何学家、法国瓦朗西纳大学(Université de Valenciennes)数学系主任Luc Vrancken教授来访,并从事重要课题的合作研究。

2010年

申报数学学科一级博士点工作历时一年多。我系学科点以一定的优势通过学校及河南省的评选,进入全国评审。

&ldquo公修数学&rdquo2010年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今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20112013)有:

&bull 陈绍春,有限元的各向异性后验误差估计及其应用(11071226);

&bull 胡泽军,超曲面的几何与拓扑分类研究(11071225);

&bull 朱俊逸,谱变换在非线性可积方程初边值问题中的应用(青年,11001250);

&bull 郭向前,与Virasoro代数相关的无限维李代数的表示理论(天元,11026155)。

暑假期间举办全国中学生&ldquo数学之星&rdquo夏令营,来自全国16个省市70余名优秀中学生及教师参加活动。曹策问、李大潜、林群、孙义燧、文志英、张恭庆等著名数学家亲临营地讲课。

由数学系、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国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在我系建成了其设施、功能为国内一流金融工程实验室,为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研究、金融实训、资格认证等供了支撑。

2011年

2月12日最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正式批准,郑州大学数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这标志着数学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次申报一级学科点的学科方向有:

&bull 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学术带头人耿献国;

&bull 组合数学与最优化,学术带头人原晋江;

&bull 有限元方法,学术带头人石东洋;

&bull 控制理论与动力系统,学术带头人慕小武;

&bull 微分几何与微分方程,学术带头人杨志坚。

目前数学系拥有专任教师90人,其中省特聘教授1人、教授23人、副教授35人、有博士学位51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专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人、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和杰出人才计划各1人。研究领域已涵盖数学的全部二级学科专业。特别在孤立子与可积系统、组合数学与最优化、有限元方法、控制理论与动力系统、微分几何与微分方程等一系列优势学科方向上,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建立了较强的学术队伍。2005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6项;主持省杰出人才计划、省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等省部级基金项目24项。数学学科点已培养硕士740人、博士93人,在读硕士生254人,博士生27人。

今年获准的科研项目又有大幅度增加。今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20122015)有:

&bull 王书彬,高阶非线性波动方程(11171311);

&bull 耿献国,三角曲线与孤子方程的代数几何解(11171312);

&bull 李文华,基于调度管理与客户利益之间平衡的排序问题(11171313);

&bull 朱训林,非均匀采样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61174085)。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的项目(20122014)有:

&bull 郭向前,Witt代数及相关无限维李代数的表示理论(11101380);

&bull 赵艳敏,发展方程有限元半离散系统的辛算法(11101381);

&bull 杨潇,负可积系统(11101382);

&bull 王秀梅,图的匹配理论的多面体方法(11101383);

&bull 姚昌辉,Maxwell方程非协调有限元方法研究(11101384);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数学天元基金资助的项目(2011)有:

&bull 郭向前,与Virasoro代数相关的无限维李代数的表示理论(11026155);

&bull 赵艳敏,基于矢量有限元方法的时域Maxwell方程的辛计算(11026154);

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20122015)有:

&bull 刘瑞芳,图谱理论研究中的极图问题及其应用(2011M500796);

&bull 王秀梅,三匹配交猜想及相关问题的多面体方法(2011M500797)。

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的项目(20122015)有:

&bull 任景莉,非晶合金锯齿流变中的数学问题(NCET10141)。

9月主办第九届全国计算数学年会,与会代表600余人。

我系在一些优势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若干学术论文跻身于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例如,耿献国、薛波的论文&ldquoA threecomponent generalization of CamassaHolm equation with Npeaken solutions&rdquo 发表在Advances in Mathematics, 226(2011) 827839, 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 胡泽军、李海中、Luc Vrancken彻底解决了具有平行FubiniPick形式的局部严格凸仿射超曲面的完全分类,长篇论文&ldquoLocally strongly convex affine hypersurfaces with parallel cubic form&rdquo于2011年发表于国际微分几何学权威刊物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第87卷第239307页,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原郑州工业大学(郑州工学院)数学教研室纪事

郑州工业大学数学教研室,成立于1963年底。早期骨干成员主要由原郑州大学数学系教师调配组成,教研室后又陆续从其他院校调入一些教师,以及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分配来的一些高校生,人数多时曾达近40人。数学教研室除承担零星几届数学或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培养课程任务外,日常主要担任郑州工业大学全校工科博士生、硕士生、本专科生及成人函授生的全部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郑州工业大学(原名郑州工学院)是在1963年下半年,按国家政策由原郑州大学的几个工科系及新乡化工学院新组建成立的一所综合性工科院校,属化工部直接领导。数学教研室归属基础部,后基础部更名数理力学系(亦简称数力系)。

2000年郑大、工大、河医三校合并,教研室所承担培养的&ldquo信息与计算科学&rdquo专业的本科生并入数学系。数理力学系又改称工程力学系。2002年秋季学期随着郑州大学新校区的建成使用,郑州工业大学数学教研室正式脱离工程力学系,室成员20人左右分别加入郑州大学数学系各个专业教研室。至此,郑州工业大学数学教研室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又回到她40年前的发源地。

从郑州大学数学系调入的程惠芬老师担任基础部主任兼直属党总支部书记。曾担任系级领导的数学教研室成员还有:韩芝隆、刘人杰、阎家杰、蒋逢海等同志。阎家杰教授还担任两届郑州工业大学副校长,主管全校教学工作。孟廷芳、李文华曾分别担任过系教学秘书。数学教研室首任室主任为张启新。张启新老师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到错误批斗,含冤自杀,用生命控诉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不正常现象。王向离随后主持了一段教研室的日常工作。接下来担任教研室主任的是丁培贵教授,他也是任期最长的主任。丁老师退休后,依次担任数学教研室室主任的有袁荣福、韩芝隆、贾军国。曾担任过教研室副主任的依次有阎家杰、蒋逢海、郭同德、贾军国、张新育、王书彬。韩芝隆教授曾长期担任数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随后郭同德、张新育曾分别担任室党支部正、副书记。

据不完全统计,数学教研室成员有:程惠芬、丁培贵、侯双印、李菊祥、刘人杰、邓乃慧、舒忠烈、王广德、刘大喜、王楫芳、王爵禄、王世强、王向离、张启新、朱心亮(郑大调入);韩芝隆、阎家杰、王发明、蒋逢海、袁荣福、赵万忠、孟廷芳、刘绳宗、黄世强、王彪、王利川、马桂荣(陆续从别校调入);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包括:赵玉莹、左静、杨志坚、钱春林、郭同德、张新祥、贾军国、刘江国、陈永华、徐建国、蒋慧琴、王书彬、王锦玲、张新育、王树生、李文华、安学庆、陈建梅、成立社、杨松华、张国强、杨金陵、裴发财、王霞、周世国、胡玉萍等,其中上世纪80年代中期调出的教师或考研离开的部分年青教师因资料不全未统计在内。

另外,数学教研室并入数学系前,除一些老教师退休离岗外,钱春林考入中科院早已调走,张新祥考研后分至河南财院,徐建国考博后分至佛山大学,刘江国、蒋慧琴、杨金陵深造出国,陈永华调入郑大信息工程学院,郭同德调入郑大水利与环境学院,王霞调入河南轻工业学院。杨志坚已于2000年调入数学系并任系副主任。

在数学教研室几十年的日常工作中,得到了校、系领导的关怀和全体数学教师的支持,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研任务。&ldquo高等数学&rdquo主干课分别获得学校及河南省&ldquo优秀课程&rdquo称号。在化工部所属本科院校的数学竞赛中,我校多次获得第一名,曾有一届获得全部个人一等奖,得到化工部教育司的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1996年获得全国一等奖;还组织学生参加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多次获得二等奖。在化工、石油五所院校集体组编的五本教材中,我校占两本。数学教研室组织或承担的教研项目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多项。多项科研论文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一、二等奖。数学教研室党支部连续七次被河南省高工委、省教委党组、郑州市委、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组织。

数学教研室日常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高度重视年轻教师首次走上讲台的培训、试讲和传帮带工作,例如:丁培贵、阎家杰、韩芝隆、孟廷芳、蒋逢海等老教师多次给青年教师开如何上好课(第一次课、习题课、难点课)的讲座;教研室曾多次出现让年轻教师在室内部试讲多达三次的情况;李菊祥老师讲课很受学生欢迎,还曾主动给一位年轻教师助课,随堂听课,随时指出其讲课不足,以使之尽快站稳讲台。这些举措极大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和教学水平,为提高本科数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下篇:人物志略

一、任职年表

建系以来,处于领导岗位的创业者们恪守职责,辛勤工作,为数学系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业绩已凝聚在各个时期的每一项成就之中。他们把责任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姓名 职务 年限

董树德 副系主任(代理系主任) 1956&mdash1958

丁树勋 党支部书记 1956&mdash1958

黄克义 党支部副书记 1956&mdash1959

吴祖基 系主任 1958&mdash1966,1973&mdash1979

吴亲仁 副系主任 1958&mdash1966,1979&mdash1983

陈新一 党总支书记 1958&mdash1962

柳 捷 党总支副书记 1959&mdash1962

阮师效 系主任助理 1960&mdash1966

谷树楷 副系主任 1962&mdash1966,1979&mdash1983

王明苏 党总支书记 1962

武广孚 党总支书记 1962&mdash1966

崔同娟 党总支副书记 1962&mdash1966

郑百哲 第一主任 1973&mdash1977

阎站立 副系主任 1973&mdash1979,1985&mdash1988

辛 固 核心组组长 1973&mdash1977

陈学义 党总支书记 1977&mdash1979

裘光明 系主任 1979&mdash1983

黄艳娟 副系主任 1979&mdash1983

阮师效 副系主任 1979&mdash1983

张天贵 党总支书记 1979&mdash1983

李自安 党总支副书记 1979&mdash1983

曹策问 系主任 1983&mdash1987

郑世斌 副系主任 1983&mdash1987

段志先 副系主任 1983&mdash1987

焦友三 党总支书记 1983&mdash1988

王晓杰 党总支副书记 1983&mdash1994

袁忠信 副系主任 1986&mdash1994

郑世斌 系主任 1987&mdash1998

王金铎 副系主任 1987&mdash1994

王万里 党总支书记 1988&mdash1993

赵振云 副系主任 1989&mdash1999

王晓杰 党总支书记 1994&mdash1997

杨中华 党总支副书记 1994&mdash1999

张东明 副系主任 1994&mdash1999

郜国民 副系主任 1995&mdash1999

武跃民 党总支书记 1997&mdash1999

罗来兴 副系主任 1997&mdash

陈绍春 系主任 1998&mdash2004

耿献国 副系主任 1998&mdash2004

袁付顺 副系主任 1998

都春景 副系主任 1999&mdash

郜国民 党委书记 1999&mdash

李华峰 党委副书记 1999&mdash2009

杨志坚 副系主任 2001&mdash

耿献国 系主任 2005&mdash

胡泽军 副系主任 2005&mdash

寇晓明 党委副书记 2009&mdash

二、教师名录选编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他们有着不同的口音和言谈举止,

他们把一生的荣辱与追求留在了这里。

董树德(1910&mdash1991)

董树德,男,河北新城人,1910年6月生。193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55年参加郑州大学筹建工作,此前是山东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总务处主任秘书。1956年任数学系代理系主任,成为建系元老。1957年在&ldquo反右&rdquo运动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曾任九三学社河南省顾问。1979年晋升为教授。1980年3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在1985年中国数学会五十周年年会上,被表彰为&ldquo从事数学工作五十年以上的数学家&rdquo。早期的译著有1935年宣明学社出版的《平面几何学》(&ldquo三S平面几何&rdquo汉译本,与肖奉宗、骆风合译)。在郑大数学系开设高等代数、近世代数、数论等课程,并编写相应课程的教材。主要著作有《初等几何研究及方法》、《方程式论》、《三角学》、《代数学》、《高等代数纲要》、《球面三角》等。1991年7月1日逝世,享年81岁。

肖而广(1908&mdash1999)

肖而广,男,江西萍乡人,1908年11月生。193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34至1936年留学日本帝国大学。1945至1956年先后在安徽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任副教授、教授。民盟盟员。1956年调入郑大数学系,成为建校时期最早的教授之一。 主讲解析几何、微分几何等课程。从事微分几何方向的科学研究。从1978年开始指导研究生,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6名。领导教研室的几何方向讨论班,指导青年教师进修。例如指导青年教师完成&ldquo曲面上向量场的法曲率&rdquo研究(论文以微分几何讨论班名义发表在《郑州大学学报》1964年第1期)。曾主持鉴定江西大学&ldquo微分几何在板金放样中的应用&rdquo项目。负责数学系的图书期刊室建设工作。&ldquo文革&rdquo中被批斗,受到严重伤害。1987年退休。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引自美国MR)有:

1 E. K. Hsiao, Another proof for properties of the generators of a ruled surface. Amer. Math. Monthly, 66(1959), 707709.

2 E. K. Hsiao, Notes on differential geometry. Amer. Math. Monthly, 66(1959), 898899..

3 E. K. Hsiao, On the theory of Loebell on transformation of surfaces. Amer. Math. Monthly, 67(1960), 353356.

4 E. K. Hsiao, Normal curvatures of a congruence of curves relative to a congruence. Tensor (New Series), 10(1960), 7380 further investigation, 139143.

5 E. K. Hsiao, A note on normal curvature of a vector field. Tensor (New Series), 10(1960), 133138.

吴亲仁(1909&mdash1998)

吴亲仁,男,江西波阳人,1909年2月生。193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35年至1957年在武大数学系任教,任讲师、副教授。民盟盟员。1957年调入郑州大学数学系。担任副系主任,直至1983年。当选河南省第二、三届人大代表及郑州市人民政府人委委员。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85年荣获中国数学会颁发的&ldquo从事数学工作五十年以上的数学家&rdquo荣誉证书。主要从事基础数学及复变函数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研室中领导函数论的讨论班,热心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出版著作《高等数学解析基础》及《函数插补与逼近理论》等。译著有《数学分析原理》(一卷一分册,菲赫金哥尔茨著)、《微积分学教程》(三卷二分册,菲赫金哥尔茨著)(合译)及《解析函数的边界性质》(普里瓦洛夫著)等。1982年晋升为教授。1987年退休。1998年9月7日逝世。

刘古杰(1910&mdash1968)

刘古杰,男,江苏阜宁人,1910年生。1928至1932年在南京中央大学上学。1946年前曾在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任教。有译著《霍氏高等代数学》(大东书局1950)。1949年至1951年在张家口军委工程学院任教授。1951至1957年在兰州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九三学社成员。在1957年的&ldquo反右&rdquo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后调入郑州大学数学系。主要从事微分方程的教学与研究。1968年7月病逝。

杜孟模(1904&mdash1974)

杜孟模(字宏远),男,河南杞县人,1904年生。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翌年由共青团转为中共党员。1931年毕业于北大数学系。长期从事数学教育与研究工作。1949年任开封高中校长。先后担任黄河水利专科学校、豫皖苏建国学院、河南大学、新乡师范学院教授,担任新乡师范学院副校长兼教务长,担任河南省数学会理事长。1958年调入郑州大学数学系。先后担任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河南委员会主任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64年担任河南省副省长。在郑大数学系,开设课程数学分析、泛函分析、测度论等,为数学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突出的贡献。&ldquo文革&rdquo中受到迫害,蒙受不白之冤。夫人段子彬(历史系教授)受到株连,于1969年元月自杀于西平农村。尔后,杜老师一直病卧在床,于1974年9月16日逝世。至1979年8月15日嵇文甫、杜孟模同志平反昭雪追悼会在郑州举行,省长刘杰主持并宣布平反决定,二人的骨灰安放在烈士陵园。

吴祖基(1915&mdash2005)

吴祖基,男,江西婺源人,1915年6月生于南京。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同年被苏步青选定为研究生。1942年获得硕士学位,并留在浙大数学系担任讲师。1943年两篇学术论文发表在美国Duke 杂志。1946年随校自贵州迁回杭州,后经陈省身推荐,被清华大学聘任为讲师。1950年晋升为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时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与裘光明合译的高等学校教学用书有《解析几何教程》(狄隆涅与拉伊科夫著,高教出版社1954)及《微分几何教程》(拉舍夫斯基著,高教出版社1956)等。在此期间担任《数学通报》编委及德国《数学评论》评论员。1958年调入郑州大学数学系,担任数学系主任,直至1979年,为数学系的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做出奠基性的贡献。他主要从事整体微分几何的研究,一度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的A. D. 亚历山大洛夫签署&ldquo关于开展整体微分几何研究&rdquo协议,并列入国家计划。译著《凸曲面的内蕴几何学》(亚历山大洛夫著)于196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ldquo文革&rdquo中作为&ldquo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rdquo被批斗,受到严重伤害。1973年参加华罗庚领导的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工作,曾担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及经济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78年后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第三届理事(19791983)及第四届理事(19841987),并担任河南省数学会理事长、河南省政协委员。1982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与邵品琮(曲阜师范大学)联合招收数论方向研究生。1987年离休。传记1995年入选《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四卷(程民德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10日逝世。吴先生一生酷爱古典音乐,在追悼会上始终播放着柴可夫斯基的&ldquo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rdquo。主要论著(引自美国MR)有:

1 George Wu, Systems of quadrics associated with a point of a surface (I),Duke Math. Journal 10 (1943), 499513。

2 George Wu, Systems of quadrics associated with a point of a surface (II),Duke Math. Journal 10 (1943), 515532。

3 George Wu,Study of a surface by means of certain associate ruled surfaces in affine space,Amer. J. Math. 69(1947), 801814。

4 George Wu, A note on the asymptotic quadrics of a surface, Science Record, Academia Sinica, 1949, 345350.

5 George Wu, Nonholonomic asymptotic quadrics Science Record, Academia Sinica, 1951,101107.

谷树楷(1911&mdash1993)

谷树楷,男,河南安阳人,1911年11月生。民盟盟员。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46年至1961年先后在河南大学、开封师院、新乡师院、郑州师院任教。1961年以前任郑州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副教授。1962年元月随郑州师院并入郑州大学,转任郑大数学系副主任,直至1983年。谷树楷长期从事基础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数学系主要开设&ldquo数学分析&rdquo等课程,并主管教学管理工作。1993年5月31日逝世。

裘光明

裘光明,男,浙江慈溪(宁波)人,1923年6月生。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随即留校任助教。1952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任讲师。1958年调入郑州大学数学系,任几何代数教研室主任。&ldquo文革&rdquo中受到严重伤害。从1978年开始招收几何及代数方向的研究生,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10人。1979年评定为副教授。1979至1983年担任数学系主任,为数学系的整顿和复兴做出重大的贡献。1986年晋升为教授。与一机部第六设计院合作的项目&ldquo单层工业厂房排架基础计算&rdquo获得1978年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著作有《解析几何学》第一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等。 译著中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ldquo高等院校教学用书&rdquo有《数论教程》(维诺格拉托夫著)、《高等几何学》(叶菲莫夫著)、《微分几何教程》(拉舍夫斯基著,与吴祖基合译)、《解析几何教程》(狄隆涅与拉伊科夫著,与吴祖基合译)等。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群伦》(赫尔著)等。并参与翻译《数学&mdash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亚历山大洛夫等著,科学出版社)。翻译的科普名著有《数学万花镜》(史坦因豪斯著)、《拓扑学奇趣》(巴尔佳斯等著)、《数学巡礼》(彼得逊著)等。主编《数学辞海》第一卷(山西教育出版社)。

孙振祖

孙振组,男,江苏泰州人,1935年5月生。1952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毕业后从1957至1961年继续读研究生。在此期间,先在吴光磊教授指导下学习微分几何;后在许宝禄教授指导下学习马氏过程。1961年2月分配到郑大数学系任教。1979年任讲师,1982年任副教授,1987年任教授。在郑大,主要从事几何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成为该方向的学术带头人。1978年起指导微分几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5名。担任的课程有解析几何、微分几何、曲面的整体微分几何、微分流形、黎曼几何、子流形的几何与流形上的结构等。与梅向明、章学诚合译《微分几何讲义》(A. B. 波戈列洛夫著),与邓友祥、杨俊林合著《高等几何》(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已发表的部分论文:

1 孙振祖,一类马氏过程的一般表达式,郑州大学学报(自然),1962年2期,1723。

2 孙振祖,高维欧氏空间中2n维子流形的总曲率,郑州大学学报(自然),1981,13(1).

3 孙振祖,曲面无穷小变形的平移定理,郑州大学学报(自然),1991,23(1),14。

4 孙振祖、李海中,Kaehler流形的Sasaki子流形,数学进展,1991,20(3),363&mdash370。

5 孙振祖、胡泽军,Sasakian submanifolds of Kaehlerian manifolds (II), 数学季刊,1992, 7(4), 89&mdash94.

6 李志波、孙振祖,Complex foliations on a complex projective space, 数学学报,1994年6期。

7 孙振祖、李志波,SinhGordon方程的微分几何解法,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6,17(3)。

8 胡泽军、孙振祖,常曲率空间中具平行平均曲率向量的子流形,数学研究与评论,1996年1期。

9 胡泽军、孙振祖,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ecklu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ineGordon equation, Kodai Math. J. 23(1)(2000), 100&mdash104.

10 孙振祖、胡泽军、刘连珠,Two problems on Sasarkian manifolds, Differential Geometry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in Honour of Professor Su Buchin on His 90th Birthday, 208214.

邱忠煌

邱忠煌,男,江西玉山人,1933年10月生。1956年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郑大数学系任教。1957年至1959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概率统计研究班进修,1959年8月返回郑大。1960年起担任概率统计教研室主任。1979年任讲师,1983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主要从事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系概率统计方向的学科带头人。40年来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与研究生讲授十多门类的课程,编印出5门课程的讲义,培养了数名应用统计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着重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致力于数理统计方法的普及应用。1983年起历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和常务理事、河南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长、《数理统计与管理》杂志编委。承担过的科研项目有:&ldquo中国中部重力梯级带破坏性地震的概率统计预报&rdquo、&ldquo南北地震带大震(M>6.0)震中纬度的判定预报&rdquo、&ldquo核武器杀伤半径的探讨&rdquo、&ldquo水泥强度快速测试&rdquo等。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有:&ldquo平稳随机函数序列的均方一致收敛性&rdquo(《郑州大学学报》1962年)、&ldquo水泥强度快速测定方法研究&rdquo(《数理统计与管理》1987年1期)、&ldquo一类双参数Gaussian过程的YehWiener过程的表示&rdquo(《郑州大学学报》1988年1期)、&ldquo椭球等高分布样本矩阵的不变性分布&rdquo(《郑州大学学报》1990年1期)、&ldquo最大相关成分的构造及其应用&rdquo(《郑州大学学报》1992年3期)、&ldquo一般统计假设的容许检验与Bayes检验&rdquo(《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1988年1期)、&ldquo距离逐步判定&rdquo(《郑州大学学报》1986年1期)等十几篇。其中多篇论文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995年退休。

魏光祖

魏光祖,男,浙江诸暨人,1933年10月生。1956年于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到郑州大学,成为创建数学系的首批教师。1979年任讲师,1986年任副教授。1988年被任命为郑州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1992年任教授。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特别在非线性发展方程及拟微分算子方向上培养研究生,已指导硕士研究生10名。主持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dquo数学物理中的反问题&rdquo等。著作有《Sobolev空间与偏微分方程》(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发表的主要论文有:&ldquom阶复拟微分方程柯西问题解的唯一性和连续相依性&rdquo(数学物理学报,1990年,10卷第1期)及&ldquoRadon变换CHD反演方法的稳定化数值方法&rdquo(应用数学,1993年,6卷第4期)等。以上论文均获得河南省教委优秀论文二等奖。在教书育人方面深受师生的尊敬,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硕士生导师及&ldquo三育人&rdquo优秀工作者等。1985年加入民盟,曾任民盟郑大总支主任委员、省民盟教育委员、全国民盟七大代表等职。1995年退休。2006年5月3日逝世,享年73岁。

杨振德

杨振德,男,河南登封人,1931年4月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次年来郑大数学系任教。1979年任讲师,1982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曾任郑大数学系微分方程教研室主任、黄河大学科研处处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计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从事微分方程特征值理论与计量经济学及其应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的课程有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偏微分方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解析理论、变分法、积分方程等。出版的论著有《数学物理方程例题与习题》(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任主编)、《微积分及其应用》(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年,任副主编)、《文科应用数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任审校)。发表学术论文&ldquo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经济学中的应用&rdquo(《郑州工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及&ldquoLaquerre算子的非线性扰动&rdquo(《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等9篇。上述两篇论文分别获得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三等奖及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986年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师。2003年在河南省教育厅举行的教学大奖赛中获得优秀奖。1993年退休。

陈国旺

陈国旺,男,1935年6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万全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同年分配到郑州大学数学系任教至今,在此期间于1960年2月被选派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赴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俄语,同年10月赴捷克斯洛伐克查理士大学数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于1964年10月在该校获副博士学位并学成回国。多年来一直从事应用数学和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给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讲授过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泛函分析、二阶线性抛物型方程、反应扩散方程、索伯列夫空间及其应用、椭圆方程、线性算子半群与偏微分方程、非线性发展方程、非线性波动方程、插值空间和调和分析等课程。为了培养研究生和提高河南省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学术水平自1978年起主持一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讨论班至今。参与了《Journal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偏微分方程》杂志)的创办,1988年正式创刊出版,向国内外发行。1988年至2010年2月一直担任该杂志副主编并负责编辑部日常工作。该杂志对我国偏微分方程的发展及与国外的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主持完成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及其应用》(1994.11996.12)

2. 《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组)理论和应用研究》(1997.11999.12)

3. 《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中的若干问题》(2001.1&mdash2003.12)

4. 《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研究》(2004.1&mdash2006.12)

5. 《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2007.1&mdash2009.12)。

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76篇论文。合作完成的《升板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mdash预应力锥形柱帽》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合作完成的《预应力锥形柱帽升板结构》获1978年河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陈国旺、邢家省和杨志坚合著的《Cauchy Problem for generalized IMBq equation with several variables》论文获1999年河南省优秀论文一等奖;陈国旺和张宏伟合著的《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a system of generalized IMBq equations》论文获2006年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陈国旺和薛红霞合著的《Global existence of solution of Cauchy problem for nonlinear psendoparabolic equation》论文获2009年河南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陈国旺,198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出版工作者。

施德明

施德明,男,上海崇明人,1932年10月生。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随即分配至郑大数学系任教。长期从事分析数学、实变函数论及泛函分析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分析续论、函数逼近论、实变函数论与泛函分析等基础课以及不动点理论、算子理论、半群理论、线性算子谱论、现代分析与非线性发展方程、人口系统与分布参数理论等研究生课程。1979年任讲师,1986年任副教授,1992年任教授。科研工作主要从事非线性算子理论及应用、线性算子半群理论以及人口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成果有:

(1)19751978年与陈国旺及76级学生参加国家建委及省建委设计院的&ldquo预应力锥形柱帽升板结构的应力分析&rdquo课题。该课题的成果&ldquo升板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mdash预应力锥形柱帽&rdquo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并出席1978年河南省科学大会。

(2)同期参加黄委会的&ldquo小浪底水坝地震应力分析和稳定性分析&rdquo课题,为小浪底水坝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数据。

(3)1988&mdash1991年完成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dquo胎次递进人口学理论&rdquo。作为主要成果的论文&ldquo胎次递进人口动力学理论&rdquo发表在《中国科学》中文版1989(1)及英文版1990(1)。该文获得1992年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4)在非线性算子理论及应用方面发表一系列论文,如:&ldquo关于可交换的轨道压缩映射的公共不动点&rdquo(《科学通报》1984(18)),&ldquo非线性三阶伪抛物型方程的特征值问题&rdquo(《数学物理学报》1988(4)),&ldquo非线性湿气迁程的初边值问题&rdquo(《应用数学学报》1990(1)),&ldquo局部等度连续C半群&rdquo(《系统科学与数学》1994(2)),&ldquo扰动方法在胎次递进人口系统中的应用&rdquo(《数学物理学报》1994(14))等。

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不少被美国《数学评论》评论,有的被收录入1996年出版的《国家85优秀科技成果选》。1994年被国际数学联盟收入《世界数学家名录》。1990年被评为&ldquo郑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rdquo。1995年退休。

郑世斌

郑世斌,男,湖北恩施人,1936年4月生。195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分配到郑大数学系任教。1979年任讲师。1986年任副教授。1991年晋升为教授。1983至1986年任数学系副主任;1986至1997年任数学系主任。中共党员。曾任郑州市数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技术进步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郑州市二七区人大常委等职。于2000年退休。

曾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数学分析、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学史与方法论、非线性算子理论、不动点理论及应用、半序空间引论、分形理论及应用等课程。指导过11名研究生。主编教材《高等数学》,合编教材《数学分析》。在教学第一线工作43年,全身心地投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树立了师德的典范,深受学生的爱戴。在科研工作方面,主要从事非线性泛函分析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代表作有&ldquo一阶拟总体列紧算子的特性及应用&rdquo,&ldquo胎次递进人口动力学理论&rdquo(合作),&ldquo映射对的不动点与周期点&rdquo,&ldquo广义Cantor集与Hausdorff维数的非拓扑性质&ldquo等。在迁移理论研究中,建立了拟列紧算子列谱逼近理论的若干新定理,并将其应用于定态迁移的离散纵标法的收敛问题;在人口理论的合作研究中,运用算子半群理论首次建立了胎次递进人口系统的数学模型及理论;在不动点理论研究中,统一和发展了前人的重要成果;在分形理论研究中,阐明了Hausdorff维数不具有拓扑不变性。1992年获得省教委科研成果优秀论文一等奖。在行政管理工作方面,1983年走上系领导岗位,为探索经济转型时期数学系的发展道路,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经过十多年改革建设,数学系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基础数学专业连续四次被评为省重点学科,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在1996年的&ldquo211工程&rdquo预审中,评审专家对数学系的改革思路和成绩给与肯定和赞许。1997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郑世斌由于在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方面的成绩,获得如下荣誉:1984年郑州市劳动模范,1986及1995年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1986及1987年河南省优秀教师,1991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人民教师奖章,199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河南省优秀专家。

张惟民

张惟民,男,四川双流人,1937年3月生。1959年于四川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到郑大数学系任教。1979年任讲师,1983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曾任河南省第一届通讯学会理事。从事测度论、概率论及随机过程的教学工作,并指导研究生。主要科研方向是Levy过程的极限理论、非齐次生灭过程理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非齐生灭微分方程解的唯一性等。出版著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副主编)。论文&ldquo关于Levy过程的一个强极限定理&rdquo获得1980年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其他代表性论文有&ldquo再论非齐次生灭过程有真分布的条件&rdquo(河南科学1991年2期)、&ldquo非齐次生灭微分方程的唯一性&rdquo(郑州大学学报,1992年1期)、&ldquo两指标Levy过程的强极限定理&rdquo(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1997年1期)、&ldquo广义非齐生灭微分方程解的唯一性&rdquo(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1996年3期)等。1997年退休。

李世存

李世存,河北省冀州市人,1936年2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数学系(1956.9&mdash1959.1就读于郑州大学数学系,1959.2&mdash1962.2就读于(代培生)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1996年退休,职称:教授。

一) 对数学系创建应用数学专业和创建会计电算化专科及创建成人教育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作出的工作:①在80&mdash90年代,在数学系首次独立(数学系不再聘请外系教师)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系列课程(BASIC、FORTRAN、PASCAL等)和数据库系列课程(dBASEⅡ、dBASEⅢ、FOXBASE等 )。②1994&mdash2006年。在数学系首次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是成人教育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主课,曾作为本科选修课。③1984&mdash1991年前后,在数学系首次开设了本科选修课:《矩阵特征值反问题》、《统计计算(程序设计方法)》、《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④1962&mdash1994年,先后担任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和外系高等数学课程。

二)科研工作:

1)1987年,发表论文《由谱集构造Jacobi矩阵》,获郑州大学三等奖。

2)1982&mdash1996年,和医学专业有关专家协作,开展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在医学中的应用系列研究》课题,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及著作(独著及合著),主要有:

①《Computerized Expert System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rauterine Fetal Distress 》(第二作者,1989年&ldquo世界第六届医药信息学大会(北京分会场)&rdquo宣读)。

②《胎儿宫内窘迫电脑诊疗专家系统》(第二作者,中华妇产科杂志,1990年第五期)。

上述两论文获1992年&ldquo河南省教委科技成果贰等奖&rdquo。,

③《综合性无痛计划分娩》及其&ldquo数据库分析系统&rdquo的研究成果,包括国内正式出版发行的著作(安徽科技出版社)、论文、教学录像带(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等,获河南省科委&ldquo科技进步奖&rdquo 贰等奖,本人获奖名次为第4名。

④《高危妊娠数据库分析系统》(第一作者,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⑤《电子计算机实现由B型超声多项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第二作者,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第一期)。

⑥《Bayes公式在计算机计量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第一作者,郑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林诒勋

林诒勋,男,广东台山人,1937年12月生。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分配到郑大数学系任教。从1959年参加&ldquo运筹学讲习班&rdquo开始学习运筹学。早期论文有&ldquo循环联系法的证明&rdquo(数学通报,1959第3期;武汉大学学报,1959第4期)及&ldquo用向量迭代法求解一极值问题(即选址问题)&rdquo(武汉大学学报,1960第1期)。70年代参加推广优选法工作,并做过优选法的理论证明。1979年任讲师。80年代进入图论与组合最优化领域。1982年解决美国第7届东南图论会议提出的&ldquo(m,n)构形带宽问题&rdquo(科学通报,1982年12期,764765)。1982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19881989年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和伯明翰大学做访问学者。90年代后主持完成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dquo离散系统的序结构与最优化&rdquo(19911993),&ldquo组合最优化中的排序、标号与嵌入&rdquo(19951997),&ldquo序贯最优化中的若干新课题&rdquo(19982000),&ldquo图与通讯网络的最优嵌入&rdquo(20012003)。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时序性组合最优化问题。1990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合数学与最优化。1997年后曾在奥地利格拉兹技术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等做短期访问。

在数学系始终在教学第一线工作。除担任本科生的基础课之外,讲授研究生课程组合论、图论、组合最优化、计算复杂性等。已指导博士生8名,硕士生29名。出版教材《线性规划与网络流》、《动态规划与序贯最优化》。在国内学术刊物《应用数学学报》、《数学进展》等及国外学术期刊Discrete Mathematic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等发表论文80余篇。曾经担任中国数学学会理事(19961999)、中国运筹学学会理事(19842004)、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19902006)、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19962004)。曾担任学术期刊《系统科学与数学》编委(19872004)、《运筹学学报》编委(19972008)、《应用数学》编委(19941998)、《数学季刊》编委(1985)及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19861999)。

袁忠信

袁忠信,男,浙江宁波人,1939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61年郑州大学数学系毕业留校。1979年任讲师,1986年任副教授,1992年评为教授。1986至1994年担任数学系副主任,对学科建设及教学管理作了大量的工作。1994年起担任教务处处长。并担任河南省数学会理事。作为主要完成人,项目&ldquo实施综合管理,培养合格人才&rdquo1989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指导研究生。主持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dquo逆问题的理论和数值反演&rdquo等。发表的学术论文有:&ldquoBornInfeld方程与极值曲面&rdquo(数学物理学报,1990年2期;1992年省教委优秀论文二等奖),&ldquo一类非线性色散型发展方程的反问题&rdquo(应用数学学报,1991年2期),&ldquo代数级束与GarryDym方程的对合群&rdquo(郑州大学学报,1991年1期),&ldquoKdv方程及相应的约束条件&rdquo(与王玉林合作,数学物理学报,1993年2期)等。1999年退休。

齐铁山

齐铁山,男,辽宁铁岭人,1938年8月生。196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数学专业。1962年9月&mdash1972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实习员。1973年1月到郑大数学系任教。1979年任讲师,1986年任副教授,1992年任教授。其间,1974&mdash1991年任计算数学教研室副主任,1991&mdash1998年任教研室主任;1988年1月&mdash1989年1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信息工程系做访问学者。教学工作:为本科生讲授程序设计、计算方法、复变函数、数理方程、FORTRAN语言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样条函数、数值代数、数值逼近、微分方程数值解、发展方程数值分析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并取得硕士学位者12人。1994年被评为河南省硕士研究生优秀导师。关于科研工作,已完成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关于&ldquo数值天气预报方法及程序库&rdquo、&ldquo球面爆炸波马赫反射计算&rdquo、&ldquo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桥梁钻孔桩水平承载力&rdquo等项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关于&ldquo一类非线性混合型方程的数值方法&rdquo、&ldquo周期抛物问题及周期双曲问题的差分逼近&rdquo、&ldquo二阶周期初值问题的P稳定&rdquo等方面的论文,被国内外学者作为基本文献而多次引用。2000年获得河南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担任《数学辞海》第四卷编委及撰稿人。曾任中国计算数学会理事、河南省数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3月退休。

曹策问

曹策问,男,湖南长沙人,1940年2月16日生于四川成都。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当年秋天在北京市高校体操比赛中获得单杠第一名。北大当时理科为6年制,特别强调基础,一流老教授到第一线教基础课业已形成传统。曹策问听过段学复的高等代数,程民德的数学分析,吴光磊的微分几何,申又棖的数理方程,江泽涵的拓扑学。4年级进入偏微分方程专门化,学习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主要内容为周毓麟从苏联带回的一整套理论和工具,主讲老师为姜礼尚和应隆安。同时跟萧树铁学习抛物型方程的拟基本解理论。5年级下学期奉命转到申又棖门下主攻微分方程特征值理论和解析理论。1963年秋考上申先生的研究生,继续该方向的学习和研究。1966年研究生毕业时文革开始。1968年分配到洛阳农村一所初中,从此开始长达10年的体育教师生涯。1979年调入郑州大学数学系。1984年担任数学系系主任,自此又开始了长达20年的行政领导经历,其间19871994年任副校长,19942003年任校长。1986年任郑州大学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数学会理事(19882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组评委(19941997),兼任河南省数学会理事长(19902000)。

曹策问多年从事微分方程特征值、孤立子与可积动力系统等方向的研究。发表论文62篇。已承担过的国家课题有:19881990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可积动力系统》;1990199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特征值问题及其在孤立子理论中的应用》;19912000《国家攀登计划(A)》项目《非线性科学》子课题《可积动力系统的数学理论》;2001200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mdash&mdash《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子课题《经典可积系统的数学结构、显式解法及物理意义》。1988年以来先后被聘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在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大学、城市大学等校作学术访问与合作研究。已培养博士10名,硕士17名。

曹策问重视基础,重视课程教学。他先后教过的本科生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点集拓扑学等;教过的研究生课程包括:代数拓扑、微分流形、经典力学中的数学方法、特征值问题、椭圆算子的谱、反散射问题、孤立子理论、辛流形与可积系统、李代数、代数曲线与Riemann面、李群及其应用等。

曹策问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微分算子的迹公式2,4,5;有限维Liouville完全可积系统的非线性化方法8,9;孤子方程的有限带精确解1015;可积辛映射16。主要论著:

1 曹策问,关于SturmLiouville问题特征函数双线和的估计及其应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微分方程论文集,125133,1963年。

2 Cao Cewen, On the asymptotic estimation of the trace of a partial differential operator, Scientia Sinica (中国科学), special issue on Math. II, (1979)5668.

3 Cao Cewen, On the asymptotic trace of the second order selfadjoint elliptic operator, Proceedings of the 1980 Beijing Symposium on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Vol.3, pp11071114, Science Press, Beijing, 1982.

4 曹策问,非自伴SturmLiouville算子的渐近迹,数学学报,24: 1(1981)8489.

5 曹策问,微分算子的迹,数学进展,18: 2(1989)170178.

6 曹策问,AKNS族的Lax方程组的非线性化,中国科学,A辑,7(1989)701707.

7 Cao Cewen, A classical integrable system and the involutive representation of solutions of the KdV equation, Acta Math. Sinica, New Series, 7: 3(1991)216223.

8 Cao Cewen and Geng Xianguo, Classical integrable systems generated through nonlinearization of eigenvalue problems, pp6678, Nonlinear Physics, Research Reports in Physics, edi. Gu C. et al., Springer 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1990.

9 曹策问,Hill方程特征函数的一个迹公式,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 1(1992)6270.

10 C. W. Cao, Y. T. Wu and X. G. Geng, Relation between the KadomtsevPetviashvili equation and the confocal involutive system, J. Math. Phys. 40: 8(1999) 39483970.

11 C. W. Cao, X. G. Geng and Y. T. Wu, From the special 21 Toda lattice to the KadomtsevPetviashvili equation, J. Phys. A: Math. Gen. 32: 46(1999) 80598078.

12 C. W. Cao, X. G. Geng and H. Y. Wang, Algebrogeometric solution of the 21 dimensional Burgers equation with a discrete variable, J. Math. Phys. 43: 1(2002) 621643.

13 Cewen Cao and Jianli Cao, On an integrable (21)dimensional Kortewegde Vries equation with a discrete variable, Il Nuovo Cimento 121: 7(2006)675687.

14 Cewen Cao and Jianli Cao, An integrable (21)dimensional Toda equation with two discrete variables, Phys. Lett. A 365(2007)301308.

15 Cewen Cao and Xiao Yang, A (21)dimensional derivative Toda equ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KaupNewell spectral problem, J. Phys. A: Math. Theor. 41(2008)025203.

16 Orlando Ragnisco, Cewen Cao and Yongtang Wu, On the relation of the stationary Toda equation and the symplectic maps, J. Phys. A Math. Gen. 28(1995)573588.

陈绍春

陈绍春,男,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1947年2月。1964至196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本科生。1969至1978年军垦农场劳动锻炼。1978至1981年郑州大学数学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6至198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博士生,获博士学位。1991至1992年德国汉诺威大学访问学者。1995至1996年比利时Gent大学博士后(原国家教委与原欧共体合作项目)。1998年和2001年日本名古屋大学学术访问。2002年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学术访问。2005年挪威Bergen大学学术访问。2006年香港浸会大学学术访问。

19972004郑州大学数学系主任。现任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开设过的课程有:数值分析,FORTRAN语言,高等代数,数学史,有限元,数值逼近,数值代数,非线性方程与最优化,泛函分析,混合元,各向异性有限元等。已培养硕士生43人,已培养博士生11人,在读5人。主要研究领域是有限元方法,尤其是在非协调有限元和各向异性有限元方向。与石钟慈院士一起提出构造非协调元的&ldquo双参数法&rdquo,开辟了非协调单元构造的新途径,构造了一批有效单元,应用于板弯曲问题、4阶奇异摄动问题,并构造出双参数各向异性元。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各向异性有限元的研究,给出各向异性插值的一个一般性定理和易于进行检验的判别准则,将其有效地应用于众多具体单元的各向异性检验和构造。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与自锁现象有关的数学物理问题新的有限元模式(1996&mdash1998),复合材料有限元的数学理论及其应用(1999&mdash2001),各向异性有限元(2002&mdash2004),有限元单元构造的新模式(20052007),高聚物制品力学行为的有限元分析(2008&mdash2010),有限元的各向异性后验误差估计及其应用(2011&mdash2013)。已发表的代表性论文章有:

1 S.C.Chen,G.B.Ren,S.P.Mao, Secondorder lockingfree nonconforming elements for planar linear elasticity, J.Comp.Appl.Math., 233 (2010) 25342548

2 S.C.Chen,Y.Y.Qin, S.P.Mao,Anisotropic conforming rectangular elements for elliptic problems of any order, Appl. Numer. Math., 59 (2009) 11371148

3 S.C.Chen,L.C.Xiao, Interpolation theory of anisotropic finite elements and applications, Science in China A, 51 (2008) 8: 13611375.

4 S.C.Chen,L.Yin,S.P.Mao, An anisotropic, superconvergent nonconforming plate finite element, J.Comp.Appl.Math., 220 (2008) 96110,

5 S.C.Chen, Y.C.Zhao, D.Y.Shi,Non C0 Nonconforming elements for elliptic fourth order singular perturbation problem, J.Comp.Math., 23 ( 2005) 2: 185198.

6 S.C.Chen, D.Y.Shi, Y.C.Zhao, Anisotropic interpolation and quasiWilson element for narrow quadrilateral meshes, IMA J. Numer. Anal., 24 (2004) , 7795.

7 S.C.Chen, Y.C.Zhao, D.Y.Shi, Anisotropic interpolations with application to nonconforming elements, Appl. Numer. Math., 49 (2004),135152.

8 S.C.Chen, D.Y.Shi, G.B.Ren, Three dimension quasiWilson element for plat hexahedron meshes, J. Comp. Math., 22(2004), 178187.

9 Z.C.Shi, S.C.Chen, F.Zhang,Convergence Analysis of Bergan Energy Orthogonal Plate Element, Math. Modl. Mech. Appl. Sci., 4 (1994) 489507。

10 陈绍春, 石钟慈, 构造单元刚度矩阵的双参数方法, 计算数学 3(1991), 286296。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教师,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数学会第九届理事,中国计算数学会第五届理事、第六届常务理事,河南省数学会第六届副理事长、第七届理事长,中国计算物理学会第六届理事、&ldquo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rdquo编委,&ldquoMathematics Review&rdquo 评论员。

施仁杰

施仁杰,男,江苏苏州人,1938年3月生。1964年于南开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专业研究生毕业,师从王梓坤院士。后即分配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任教。1982年晋升为副教授,并担任硕士生导师。曾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陕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全国工科院校应用概率统计委员会委员(19851998)、《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杂志编委(19851998)等职。1990年调入黄河大学,1991年并入郑州大学,在数学系任教。1991年晋升为教授。

施仁杰主要从事概率论、数理统计及随机过程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在该方向上培养研究生。曾主持完成电子工业部科研项目&ldquo多指标随机过程理论及其统计特性分析&rdquo(19861988)及省级项目&ldquoMarkov随机系统的理论与应用&rdquo(19911993),参加并完成了&ldquo自动化指挥系统理论研究&rdquo项目(19881990)。还主持郑州大学公共基础课程&ldquo概率论与数理统计&rdquo重点建设项目(19961998)。出版专著《马尔科夫链基础及其应用》(1992)及《时间序列分析引论》(1988,合作第一作者)。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有:&ldquo可列马尔科夫过程的随机时间替换&rdquo(1964),&ldquo马尔科夫过程对于随机时间替换的不变性质&rdquo(1964),&ldquoMarkov随机系统的单一输入超状态分解&rdquo(1993),&ldquo计算大马尔科夫链的平稳分布的聚集状态方法&rdquo(1995),&ldquo多指标随机过程&rdquo(1988),&ldquo大马尔科夫链单一输入超状态分解的择优准则与增效使用&rdquo(1997,合作第一作者),&ldquoBradford累积分布函数的数字特征与参数估计&rdquo(1995,合作第一作者),&ldquo两指标AR过程的修正LS估计的相合速度&rdquo(1988,合作第二作者),&ldquo数字锁相环中的时间环路滤波器&rdquo(1977,合作第二作者),&ldquo数论变换&rdquo(1978,合作第三作者)。发表的教学论文有:&ldquo概率论课程中研讨对象的数学演变与深化&rdquo(1989),&ldquo澄清概率论中几个常被误解的问题&rdquo(1990),&ldquo讲授点估计理论的体会&rdquo(1995),&ldquo对工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的几点意见&rdquo(1992,合作第二作者)。1998年退休。

张立龙

张立龙,男,上海人,1942年12月生。民盟盟员。1981年郑大数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主要从事高等数学、微分方程、最优控制理论的教学与研究。1986年任副教授,1994年晋升教授。除基础课外,担任研究生课程现代控制及最优控制等。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ldquoCIMS生产线中缓冲区状态及可靠性分析&rdquo(自动化学报,1994,20(3)),&ldquo带缓冲故障的多级CIMS生产线模型&rdquo(控制理论及应用,1993,10(2)),&ldquo考虑一类运行规则的两级生产线的可靠性分析&rdquo(自动化学报,1995,21(4)),&ldquo混合式CIMS生产线的可靠性分析&rdquo(信息与控制,1995,24(5))等。1993年获郑州大学教学优秀奖。曾兼任民盟河南省委委员及郑大副主委。

李梦如

李梦如,男,1944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965年郑州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1965年至1979年在焦作市一中教数学课。1979年 至1981年在郑州大学数学系读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1982年至今在郑州大学数学系任教,1987年被评为副教授,1994年被评为教授。

长期担任本科生基础课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曾主持过国家教委立项项目&ldquo面向21世纪理科非数学专业数学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rdquo的子项目。在非数学专业数学教学体系与内容改革方面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并极力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 曾于1997年、2001年分别获(两届)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主持的&ldquo高等数学&rdquo课程2002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7年主持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ldquo分析学教学团队&rdquo的建设工作。1993年参加编写河南省自考用书《高等数学》(商业出版社出版),2002年参加编写非数学专业教材《线性代数》(高教出版社出版)。任2006&mdash2009年郑州大学本科生教学督导组副组长,2010&mdash2013年郑大本科生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09年&mdash2011年任研究生院教学督导团督导。

2001年被教育部和人事部授予&ldquo全国模范教师&rdquo称号。被教育部聘请为(2000年至2005年)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非数学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2003年获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多次应教育部高教司邀请,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奖的网评和终审工作。

除了本科生教学外,一直从事常微分算子谱理论和孤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三十余篇。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微分算子的特征函数的完备性、特征值和特征函数的迹公式及其应用、反散射和有限维可积系统,在离散情形和带有非局部项的特征值问题研究上有一定特色。代表性论文有:

1 The trace formula of a matrix differential operator with application of integrable system, Physics Letters A 288(2001)196206

2 An inverse scattering transformation for generalized coupled 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s,IL NUOVO CIMENTO,Vol.115 B,N.6 (2000) 587600.

3 Some trace formulas for the eigenvalue problem of Schrodinger system,J. the Physical Society of Japan,Vol. 68, No. 4,April,(1999) 11071114.

4 The trace formula of a matrix differential operator with application of integrable system,Invited lecture at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ugraia,(1997).

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1997年应国际微分方程会议第八届组委会邀请出席大会(保加利亚)并做了题为&ldquo微分算子的迹公式及其应用&rdquo的一小时的专题报告。2002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北京)的合肥(黄山)分会场做了题为&ldquo周期位势的狄拉克算子的特征函数的迹公式&rdquo的报告。曾三次应邀到香港浸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被美国《数学评论》邀请为评论员。共指导硕士生30余名。

黄建华

黄建华,男,福建省福州市人,1942年4月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68年分配到新疆乌鲁木齐市12中工作,担任中学教师。1980年获教育部奖学金赴西德留学,就读于西德Bilefeld大学数学系,学习有限群论。1983年3月获得Bielefeld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84年回国,到郑州大学数学系工作。1986年被评为副教授。1987年被美国《数学评论》聘为评论员。1988年至1992年应邀赴美国和德国进行访问。1993年被评为教授。1993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2009年退休。

黄建华主要从事代数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有基础代数、代数概论、Galois理论、有限群基础、有限群局部分析等。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2名。其科学研究领域包括有限群论、Tits几何和amalgam方法的应用。Tits几何和amalgam理论是上个世纪伴随着有限群分类工作的进展发展起来的理论。Tits几何利用Building结构对于刻画李型群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者发现零散单群中也有类似的结构,amalgam方法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发展起来的。他利用amalgam方法对一些零散单群进行了刻画,特别于1986年发表的论文&ldquoSome parabolic systems of rank 2 related to sporadic groups&rdquo( Journal of Algebra, 106(1986), 78118)已成为quasithin群分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除以上论文外,还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过20多篇文章,其中部分论文: 1 Huang Jianhua, Li Huiling. Amalgams of rank 2 and characteristic 3 involving M11,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1994, 37(2): 151161.

2 黄建华, 李慧陵. 包含M11的秩2特征3 amalgam. 中国科学, 1993, 23(11): 11551162.

3 Li Huiling, Huang Jianhua. A characterization of 3local subgroups of Ly .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1991, 7(1): 6674.

4 Huang Jianhua, Ma Jixin, Bernd Stellmacher. Amalgams of rank 2 in characteristic 3 involving L2(5).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1989, 5(3): 263270.

5 Huang Jianhua, Stellmacher B., Stroth G. Some parabolic systems of rank 2 related to sporadic groups. Journal of Algebra, 1986, 102(1): 78118.

6 Huang Jianhua.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2local subgroups of Rudvalis group and HigmanSims group. Lecture Notes in Mathematics, 1985, 1185, 289307. 出版的著作有:

1 黄建华, 李慧陵 译. 有限群论 (第一卷, 第二分册) (德)胡佩特 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年5月.

2 徐明耀, 黄建华, 李慧陵, 李世荣 著. 有限群导引(下册)。 科学出版社, 1999年5月.

慕小武

慕小武,男,河南温县人,1963年4月15日生。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是程民德和邓东皋。程先生指定毕业论文的任务就是阅读两本书,即E.M.Stein的名著&ldquoSingular Integrals and Differentiability Properties of Functions&rdquo及Weiss经典著作三角级数,邓先生要求对E.M.Stein的书要读得和微积分那样熟悉的程度。在程先生的要求下,还参加了他当时主持的面向研究生、高年级学生的调和分析讨论班。1983年7月本科毕业时被分配到郑州大学数学系分析教研室做助教。198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应用数学专业郭仲衡的研究生,三年后被免试推荐为博士生。博士阶段,郭先生当时很关注物理、力学等的几何化问题,当时就选择了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几何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选题,但从此研究兴趣转到了非线性控制理论方面。读博士期间,获得了北大九章数学一等奖学金及光华一等奖学金。1991年8月重新回到郑州大学教书。当年11月被评为副教授,1996年被评为教授。1999年聘为郑州大学博士导师。2000年至2001年在中科院系统研究所做访问教授。2004年2005年及2010年两次到日本上智大学控制研究室做访问教授。2006年当选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慕小武主要从事非线性控制与复杂系统的动力学性态研究。先后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河南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3篇。先后指导了12名博士生,40多位硕士生。主要研究成果有&ldquo非完整系统几何化与可解性研究&rdquo、&ldquo约束Hamiltonian系统分类与可解性研究&rdquo、&ldquo一般非线性控制纤维丛理论的研究&rdquo、&ldquo非线性系统Hamiltonian实现理论研究&rdquo、非线性随机控制系统的稳定与镇定等。现任中国系统工程会理事,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特殊津贴。

慕小武从1992年开始在数学系招收控制理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到1999年开始在数学系招收控制理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发展了郑州大学数学系的控制理论方向,并通过培养青年教师及博士生,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水平高的学术队伍,使得该方向发展为数学系六个优势研究方向之一。

1996年开始担任分析教研室主任,主持了数学分析课程的建设,1999年数学分析课程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课程。1996年起协助李梦如参加面向21世纪理工科非数学专业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国家教改项目。2007年后成功申报分析系列课程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高等数学国家精品课程等。前后获得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1项,二等奖1项。2010年作为公修数学团队的主持人成功申报河南省公修数学优秀教学团队。

熊胜利

熊胜利,女,江西南昌人,1945年8月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84年调入郑州大学数学系。1992年评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代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在基础课教学方面成绩卓著。多年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教师。1988年及1994年被评为校级教学优秀奖,1995年被评为郑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主持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dquo群环、群模理论与Amalgam方法&rdquo。合作出版教材《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与Springer出版社,2001)及《线性代数与群论初步》(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前者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文&ldquo关于有限群GF(P)模的几个结果&rdquo(河南科学,1995年1期)、&ldquo有限域上酉群的某些性质&rdquo(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4期)、&ldquo关于关联几何、复形与室系的若干注记&rdquo(数学季刊,1996年2期)、&ldquoSz(q) wr C_t 的GF(2)模&rdquo(与王秀琴,数学季刊,1997年4期)等。2005年退休。

耿献国

耿献国,男,河南内黄县人,1957年3月生。1982年1月毕业于郑州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83至1986年在郑大数学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6年留系任教至今。1987年元月晋升为讲师,1992年元月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1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至2001年在本系读博士,师从曹策问教授,获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12月至今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12月至2005年2月任数学系副主任,2005年2月至今任数学系主任。

耿献国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是孤立子与可积系统, 这是近年来数学物理中发展迅速且最引人注目的主流领域之一,做出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他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特征值问题的非线性化方法,并应用到离散的孤子系统。找出了获得足够数目守恒积分的一般生成格式,进而使与孤子方程相联系的高阶特征值问题非线性化产生的有限维Hamiltonian系统的可积性得到了证明,解决了这一困惑多年的困难问题。之后他将其推广并应用到证明高阶离散型特征值问题非线性化产生的辛映射的可积性。 高维孤子方程代数几何解(拟周期解)的研究是重要的,由于空间维数高并涉及到困难的代数几何理论,其研究是挑战性的。高维孤子方程代数几何解的研究甚少,进展十分缓慢。耿献国与曹策问教授合作找到一种新的系统方法,用以计算困难的21维可积模型的显式代数几何解,其计算过程分为3步:(1)分离变量;(2)流的拉直;(3)反演。他们将这一方法拓广到求解21维离散可积模型的代数几何解。已应用于一批21维连续型和离散型孤子方程是非常成功的,受到中外同行专家的高度重视。他承担完成国家重点基础性研究发展规划(973)的子项目,曾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杰出人才项目和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在SCI学术刊物上发表70多篇研究论文,这些研究工作被SCI学术刊物引用650多次。1990年被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 聘为评论员。1993年10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7月获河南省优秀专家; 1992年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6年5月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被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 聘为评论员。2004年8月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2007年11月中国数学会理事;2008年5月24日当选河南省数学会理事长。

杨志坚

杨志坚,男,河南郑州人,1958年2月生。1978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后在郑州工业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1987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7至2000郑州大学数学系博士研究生, 师从陈国旺教授,2000年7月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9月任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 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河南省数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6月至今任郑州大学数学系副主任,分管数学系本科生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2004年9月至2005年7 月大连外国语学院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学习日语。2005年10月至2006年10 月日本九州大学数理学研究院访问教授, 2006年9月获九州大学数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 &ldquoMathematical Reviews&rdquo评论员、美国 &ldquo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rdquo编委、&ldquoJournal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rdquo编委。

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发展方程、无穷维动力系统。主要研究出自物理、力学和量子力学中的非线性发展方程及所对应的无穷维动力系统的长时间行为。例如:Boussinesq型方程、Greenberg型粘弹性波动方程、Kirchhoff 型方程、KirchhoffBoussinesq 型方程、具阻尼双弥散非线性发展方程等。研究上述方程的各种定解问题整体解的存在性与不存在性、解的渐近性以及对应的无穷维动力系统的全局吸引子的存在性及其Hausdorff维数和分形维数估计、指数吸引子的存在性等。自1993年以来,在美国SCI期刊&ldquo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rdquo、&ldquo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rdquo、&ldquo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rdquo、&ldquoNonlinear Analysis&rdquo、&ldquoDynamics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rdquo和德国SCI 期刊&ldquoMathematical Methods in the Applied Sciences&rdquo发表论文25篇。在《应用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等数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和方法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和跟踪研究。经SCI和Mathematical Reviews数据库检索,上述论文已被国际同行引用160多次。2004年6月,应邀参加在美国佛罗里达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非线性分析大会并作45分钟报告。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dquo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的理论及其应用&rdquo1项(2010.1&mdash2012.12)。负责完成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负责完成的项目&ldquo流体力学与粘弹性力学中的非线性模型方程&rdquo 获得2000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ldquo非线性高阶发展方程物理与力学中的若干模型方程&rdquo 获得1997年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宋士仓

宋士仓,男,河南原阳人,1963年1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7月郑州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毕业留校任教,期间1986.91989.5国防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9.92002.7郑州大学读博士学位,2003.92005.8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1996年晋升副教授,2004年晋升教授。

主讲过高等数学、计算方法、数学分析、复变函数、C语言、数据库等多门课程,教学效果优秀。主持郑州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方法》的课程建设。曾获郑州大学教学优秀青年奖(1996)、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03)、郑州大学三育人积极分子等(2007)。参与原国家教委教改项目《高等数学CAI软件质疑与自测系统》的研制,作为主要参加者荣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参编《微积分学习指导》(上、下册)(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主编研究生教材《数值方法》(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发表教学论文《数值方法渗透到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高等数学研究 2004年第6期。

目前从事的专业为计算数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微分方程数值解、有限元混合元方法、复合材料物理问题的多尺度方法.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空天飞行器材料与结构的性能评价及关键理论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向异性有限元》的研究,发表了与此相关的二十余篇文章。研究论文A quasilinear Mixed Element Scheme for Solving Second Order Elliptic Problem, Numerical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 27(4),2005;复合材料稳态热传导问题多尺度计算的一个数学模型, 应用数学 2005.4;小周期复合材料稳态热传导问题的一种双尺度渐近展开收敛性分析,数学物理学报,2007.4;一个各向异性插值定理及在二阶问题混合元中的应用,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2004.3,获河南省优秀科技论文、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奖。

胡泽军

胡泽军,男,河南省光山县人,1961年8月6日生。1978&mdash1982 在江西大学数学系学习。19821985在江西省安福县严田中学任教师。1985&mdash1988在郑州大学数学系上硕士研究生(导师孙振祖教授),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7月至今在郑州大学数学系任教。同年9月任讲师。 19931996 在四川大学数学系上博士研究生(导师李安民教授,200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任副教授。1996&mdash1998在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沈一兵教授)。2002&mdash2003由国家出国留学基金资助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 Berlin)学术访问(访问教授Udo Simon)。2003年9月由TU Berlin提供经费赴该校进行学术访问。2003年12月起任教授。2004年12月任博士生导师。2005年3月至今任数学系副主任。20052006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和TU Berlin的经费资助第三次赴柏林工业大学访问并开展合作研究。现为美国数学会会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河南省数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为微分几何。在包括仿射微分几何、共形微分几何、子流形几何、黎曼泛函、曲率与拓扑等领域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年,编号10671181)、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2003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42006年)、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9992001年,编号994050200)。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2002年,编号19971060)。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获得者(2005)。截至2010年,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7篇。2007年1月应邀访问日本东北大学,期间在仙台举办的&ldquo几何分析&rdquo国际会议上做一小时学术报告。2008年6月应邀参加在波兰Banach国际数学会议中心召开的微分几何国际会议,并应邀作学术报告。曾应邀在中日第四、第六届微分几何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应邀在中国数学会2009年、2010年学术年会上作分组报告。曾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解析几何、微分几何、仿射微分几何、复流形几何、微分流形、黎曼几何等几何学课程和其它公修课程。截至2010年,共指导硕士研究生24人,已有17人毕业。曾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2次和二等奖3次,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2次和二等奖1次。曾荣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河南省优秀教师、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石东洋

石东洋,男,1961年11月生,河南鲁山县人。中共党员,河南省特聘教授,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重点学科&mdash&mdash郑州大学计算数学学科带头人。1980年9月&mdash&mdash1984年6月获郑州大学数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mdash&mdash1987年6月获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硕士学位;1994年9月&mdash&mdash1997年6月获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博士学位;1997年&mdash&mdash1999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研究员、日本文部省外国人研究员;1999.92000.9 西安交通大学客座研究员;2001.92002.4 2003.72003.8 两次到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做访问教授;2003.102003.12中国科学院访问教授; 2008.12008.4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教授;先后获得&ldquo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rdquo、&ldquo河南省优秀专家&rdquo、&ldquo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rdquo等称号;国际SIAM会员;美国《Math.Review》评论员;中国计算数学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数学学会秘书长;河南省科协理事;《河南科学》编委。主要从事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2004年以来在各向异性有限元的构造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诸方面取得了有特色和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处国内于领先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关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课题2项;获省优秀科技成果及论文奖11项;有2项成果通过省科技厅鉴定;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50余篇)。主要创新点包括:(1)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各向异性有限元这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若干热点及难点问题。(2)解决了一个近8年来&ldquoOpen problem&rdquo,即用一个反例证明了弱条件不是凸四边形单元上等参双线性元具有1模最优估计的必要条件,而此前曾有许多国外学者猜想或试图证明它是必要条件;(3)给出各向异性插值的一个一般性定理,并用于众多单元的各向异性检验和构造;(4)成功将著名Wilson矩形元推广到任意四边形情形,并克服了以往的约束限制。多次作为特邀报告人代表中方参加国际会议。主编《数值计算方法》并参编国家《数学大辞典》有限元章节。

始终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了《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法》、《数值分析》、《变分不等式》、《高精度有限元构造与分析》、《发展方程的Galerkin方法》、《混合有限元方法》、《数学模型》、《计算方法》、《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10余门课程。共培养研究生74人(其中已毕业博士6人、硕士53人)。指导的硕士生获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人次,指导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了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4项。为河南省计算数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原晋江

原晋江,男,山西河津人,1965年3月生。1980年9月1984年7月:太原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9月&mdash1989年7月:郑州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89年7月至今:工作于郑州大学数学系;1990年任讲师;1992年9月&mdash1995年7月:四川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3年任副教授;1998年任教授;2002年任博士生导师。学术访问:1998年7月&mdash1999年2月,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进行研究访问;1999年7月&mdash2002年1月,赴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研究访问,曾任研究助理、博士后研究员、访问教授等职位(此后,曾8次访问香港理工大学,累计4年多时间);2002年10月&mdash12月及2007年12月&mdash2008年2月,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行研究访问,任职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为排序论、组合最优化与图论。共发表学术论文165篇,其中在国际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8篇。主持的科研基金项目有:

1、1998年至2000年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ldquo图的树分解与子式理论&rdquo。

2、1999年至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dquo图的树分解参数与子式理论&rdquo。

3、2000年至2003年国家教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励基金项目&ldquo图的子式理论&rdquo。

4、2004年至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dquo装配型排序理论&mdash计算复杂性、近似算法和随机算法&rdquo。

5、2004年至2006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ldquo导出匹配的划分与扩张&rdquo。

6、2007年至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dquo多代理多工序排序理论&mdash计算复杂性和可近似算法&rdquo

7、2008年至2010年中港NSFCRGC联合基金项目&ldquo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的调度问题&rdquo。

8、2008年至2010年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ldquo排序理论研究&rdquo。

9、2010年至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dquo平行机分组工件排序的多面体方法&rdquo。

1998年被评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同年获得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奖,被授予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9年被评选为河南省优秀专家。现任中国运筹学会理事、中国组合与图论研究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组合与图论分会委员、中国数学规划学会理事。

柳朝阳

柳朝阳,男,1963年生,河南新野人。于1982年7月新乡师范学院数学系本科毕业,198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硕士毕业并工作。1990年4月调入郑州大学数学系任教。2001年 7月荷兰特文特大学数学系博士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郑州大学数学系博士后,2002年10月获评教授职称。从事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研究。 出版有专著《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onvex curves and surfaces in CAGD》(ISBN 9036515777,Press of University of Twente, 2001, pp1222.),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系列教材《计算机图形学图形的计算与显示原理》(ISBN 7560614663/TP078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p1316),发表有学术论文《压入区间端点的区域填充算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1996年12月)、《On convexity of planar parametric curv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GD》(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1997, Vol.14(7), pp653670.)等,所获研究成果被编入通用的大学教材。 目前,与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在研《公路虚拟现实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开发》软件。

李雪梅

李雪梅,女,河南省沈丘县人,1961年11月出生。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1986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郑州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6月博士毕业于郑州大学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6月留校任教至今。1994年11月晋升副教授,2002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3年12月晋升正教授。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承担的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工程数学,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经典力学中的数学方法,李代数等。

研究方向为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8篇被SCI收录,5篇分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等奖。已指导毕业研究生17名,其中一名研究生的硕士论文获得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已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完成河南省骨干教师资助项目一项。曾于2001年1月至3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作访问学者。主要参与完成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非线性科学&mdash&mdash可积系统的数学理论;2.高维孤子方程的分解及其显式解;3. 离散型特征值问题非线性化产生的可积辛映射;4. 代数曲线在孤立子系统研究中的应用;5. 连续的和离散的高维孤子方程的代数几何解。主要发表论文:

1. Lax matrix and a generalized coupled KdV hierarchy,Physica A, Vol.327 (2003)357370.

2. A generalized TD hierarchy through the Lax matrix and their explicit solutions, Physics Letters A, 321(2004)1423.

3. A new finitedimentional integrable system associated with the generalized Schrödinger equation,IL Nuovo Cimento, Vol. 116B, N.4(2001)459473.

4. Explicit solutions for some (21)dimensional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General, 34(2001) 96539661.

5.Darboux transformation and multisoliton solutions of BoussinesqBurgers equation, Physics Letters A, 342(2005) 413420.

6. Darboux transformation and soliton solutions for BoussinesqBurgers equation, Chaos,Solitons & Fractals, 27(2006) 4349.

王长群

王长群,男,河南新乡人,1965年8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84年7月&mdash1987年9月,在郑大数学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后留系工作。1994年9月&mdash1997年7月,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学习,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再回系工作。1989年任讲师,1997年任副教授,2005年任教授。曾经两次应邀赴国外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现任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豫教200100571号)及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豫教200411820号)。主要从事群与图的研究。现在主持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项,河南省教改项目一项。现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现为美国《数学评论》的评论员。著作有:《线性代数》,王长群,赵振云,李梦如,熊胜利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线性代数学习指导》,王长群等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主要论文:

1 On semisymmetric cubic graphs of order 6p2 , Lu Zaiping, Wang Changqun, Xu mingyao, (SCI)Sciences in China, Ser. A, (1)2004,.

2 Cubic edgetransitive Graphs of order 2p3, A. Malnic,D. Marusic, C. Wang,(SCI)Discrete Mathematics, 274 (2004), 187198.

3 An infinite family of cubic edge but not vertextransitive graphs,A. Malnic,D. Marusic, P. Potoenik, C. Wang,(SCI)Discrete Mathematics, 280(2004),133148.

4 Nonnormal oneregular Cayley graphs of dihedral groups,Changqun Wang,Mingyao Xu,(SCI)European Journal of Combinatorics, 27(2006),750766.

5二面体群D2n的4度正规Cayley图,王长群,周志勇,数学学报,49 (2006),669678.

6 Zaiping Lu, Changqun Wang, Mingyao Xu, Semisymmetric cubic graphs constructed from biCayley graphs of An, (SCI)ARS Combinatoria, 80(2006), July, 177187.

7 Changqun Wang, Tiesheng Chen, Semisymmetric cubic graphs as regular covers of K3,3, (SCI)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3(2008), Mar., 405416.

8 Changqun Wang, Yanhua Hao, Edgetransitive Zncovers of the Heawood graph, (SCI)Discrete Mathematics, 80(2010), July, 177187.

9 Junhong Yao. Changqun Wang and Yaming Li, A note on characterization of finite groups with some Squasinormal subgroups,(SCI)Monatshefte fur Mathematik, 161(2010),233236.

王书彬

王书彬,男,1964年11月生于河南省新密市。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郑州大学数学系学习,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郑州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研究生班学习,1989年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在郑州大学数学系学习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到郑州工业大学工作至2000年合校后在新郑州大学工作。2006年3月至7 月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6个月。2010起现担任偏微分方程杂志编委及编辑部主任。

教学上曾讲授理工科本科生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方程》、《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系本科生《偏微分方程》,工科研究生《数理方程》、《实变函数》,数学系研究生《二阶椭圆型方程》、《线性算子半群》、《Schrodinger方程》、《Sobolev空间》等基础课和专业课。1996年获郑州工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优胜奖,1997年获郑州工业大学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2年获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多次,曾被郑州工业大学记三等功一次。指导研究生已毕业15人。

科研上,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理论的研究,参加完成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主持完成一项河南省基金项目,参加三项河南省基金项目三项;主持完成河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发表论文40篇,其中被SCI收录12篇。1997 年获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 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获得河南省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

杜殿楼

杜殿楼,男,河南伊川人,1964年8月生。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数学系。1986至1990年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基础部任助教。1990至1993年在郑州大学数学系读硕士研究生。1993至1995年回到郑州轻工业学院任讲师。1995至1998年在郑大数学系读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后留系任教。1999及2001年两度在香港浸会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任副教授。

2005年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讲授的本科生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讲授的研究生课程有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Lie群与Lie代数、 广义Hamilton系、Applications of Lie Groups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s、Symmetry and Integration Methods for Differential Equations、有限维可积系统等。

主要学术成就是建立了非线性化特征值问题的LiePoisson结构,并把该结构应用到众多的连续型和离散型孤立子系统,得到了丰富的结果;进一步,利用表示论给出各种约束系统之间的约化关系;证明了同一孤立子系统对应的约束系统只有一类,即Bargmann约束系统,而其它约束系统均可化为不同维数相空间里的Bargmann约束系统。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主持完成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SCI收录11篇。获得河南省第八届、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各一项。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代表性论文有:

1. 杜殿楼,LiePoisson框架下非线性化特征值问题的可积性,博士学位论文,1998,郑州大学.

Dianlou Du, Cewen Cao and YongTang Wu, The nonlinearized eigenvalue

of the Toda hierarchy in the LiePoisson framework, Physica A 285 (2000)332350.

Dianlou Du, Complex form, reduction and LiePoisson structure for the

nonlinearized spectral problem of the Heisenberg hierarchy, Physica A 303(2002)439456.

4.杜殿楼,有限维可积系统 , 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Workshop Volume 193 Integrable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08.

卜春霞

卜春霞,女,河南开封市人,1971年2月生。199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至1994年在郑州大学系统科学与数学系读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至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读博士,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回数学系任教。2001年任副教授,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并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5年1月至6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做访问学者,获&ldquoScience Educator&rdquo证书。

曾承担数学分析、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点集拓扑、数学分析选讲等主干课程的本科生教学任务,以及线性系统基础理论、非线性系统、动力系统与微分方程、半群等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作为骨干教师参加&ldquo数学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rdquo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是课程的教材改革及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该项目获得&ldquo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dquo。 2007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建设的分析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在教学工作中,潜心研究教学方法,注重启发、点拨学生,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学科发展新动向,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不仅学到系统的知识,也了解到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获得的教学奖项较多,如1999年获郑州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2000年获第七届霍英东教育基金委员会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类三等奖;2003年获&ldquo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数学)&rdquo特等奖;2004年获河南省&ldquo五一劳动&rdquo奖章及&ldquo河南省学术带头人&rdquo称号,并获第九届霍英东教育基金委员会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类三等奖;2007年被评为&ldquo全国模范教师&rdquo及&ldquo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09年获河南省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控制理论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科研项目4项,培养研究生20余名。在《应用泛函分析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等发表论文20余篇。

任景莉

任景莉,女,1973年生于河南范县。1997年6月开始在郑州大学工作。其中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在北京理工大学读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院做博士后。200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破格评为教授, 2008年9月聘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德国德雷斯顿工业大学做洪堡学者.多次受邀到国内外大学(香港大学、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上海大学等)访问或讲学。主要从事非线性方程与系统分析方面的研究。已主持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德国洪堡基金(Advanced级)项目、一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一项博士后科学基金。现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近几年来出版论著一部,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已检索18篇。河南省教育厅学术科技带头人,郑州优秀女科技工作者。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德国《数学评论》(Zentralblatt Math)评论员,国际期刊《ISRN Applied Mathematics》、《Advances in Pure Mathematics》和《Antarctica Journal of Mathematics》编委。代表性论文:

J.L. Ren, Z.B. Cheng, Periodic solutions for generalized highorder neutr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in the critical case, Nonlinear Analysis TMA, 71(2009), 61826193.

J.L. Ren, Z.B. Cheng, On HighOrder Delay Differential Equation,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57(2009), 324331.

W.W. Han, J.L. Ren, Some results on secondorder neutral fun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infinite distributed delay, Nonlinear Analysis TMA, 70(2009), 13931406.

W.S. Cheung, J.L. Ren, P.J.Y. Wong, D.D. Zhao, Multiple positive solutions for discrete nonloc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330(2007), 900915.

W.S. Cheung, J.L. Ren, Discrete nonlinear inequalities and applications to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319(2006), 708724.

W.G. Ge, J.L. Ren, Fixed point theorems in double co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nonlinear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 27(2006), 123138.

J.L. Ren, W.G. Ge, Positive solutions of second singular boundary value problem with a Laplacelike operator, Journal of Inequalities and Applications, 3 (2005), 289302.

J.L. Ren, L. Guo, An impossibility theorem on sampleddata feedback of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s, Proceeding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 Hungary, 2005, 5157.

W.G. Ge, J.L. Ren, An extension of Mawhins continuation theore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with a pLaplacian. Nonlinear Analysis TMA 58 (2004), no. 34, 477488.

李文华

李文华,女,河南尉氏县人,1965年11月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数学系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至1988年2月在郑州工业大学管理系任教;1988年2月至1990年2月中科院系统所读运筹管理研究生班; 1990年3月至2000年8月郑州工业大学数力系任教;2000年9月至今在郑州大学数学系任教;2003年9月考入郑州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于2006年6月毕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讲师;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曾任河南省&ldquo统筹法、优选法与经济数学&rdquo学会理事。1993年至2000年曾任郑州工业大学数力系教学秘书。

教学上曾讲授理工科本科生《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运筹学》,数学系本科生《运筹学》、《最优化理论》,工科研究生《数学规划》、《运筹学》,数学系研究生《组合数学》、《排序理论》等基础课和专业课。

科研上,主要从事组合最优化理论的研究。曾主持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及河南省基础与前沿项目各一项,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港合作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与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各一项。目前已经有2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际SCI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Journal of Schedul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以及国内核心期刊《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等等。

曾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壹等奖三次,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壹等奖四次。1998年省自然基金项目&ldquo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分析及选择研究&rdquo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被郑州工业大学记三等功一次。1993年荣获郑州工学院&ldquo巾帼育人&rdquo标兵称号。1996年荣获郑州工学院首届青年教师讲课大奖赛优胜奖。1998年荣获郑州工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大奖赛优胜奖。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博士毕业生。

贾军国

贾军国,男;博士、教授、中共党员。1962年8月生于河南镇平县。1979年9月考入郑州工学院基础部读数学本科;1983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担任系教工团支部组织委员。1985年9月考入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师从阳名珠研究员读应用数学泛函分析专业研究生,其中85年9月至86年7月在北京大学数学系、技术物理系完成研究生基础课学分;88年7月毕业获硕士学位,并回母校工作,同年11月晋升讲师。1995至2000任数学教研室副主任,期间1996年4月学校改名为郑州工业大学。1997年10月晋升副教授;1999年7月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0年10月至2002年9月任数学教研室主任;1996至2002年任全国石油化工高校系统数学协作组委员;2000年河南省数学会换届任理事。2002年9月至06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师从王绵森教授读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转入包括母校在内的三校合并组建的新郑州大学数学系任教。2007年11月晋升教授。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历年主讲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变分法、泛函分析、经济数学、数学建模、数学分析、算子半群、现代数学讲座等十余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作为指导教师参加全国大学生及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所带队先后获河南赛区一等奖2项、全国赛区一等奖1项、国际赛区二等奖1项等。撰写教材三部:1、《高等数学学习指导》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副主编);2、《经济数学简明教程》天津科技出版社(编委),该教材2001年获军队级(总参)教学成果二等奖;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ldquo十一五&rdquo河南省重点图书规划系列教材),郑州大学出版社(主编)。学术研究方向是泛函分析算子理论、半群理论、分布参数控制理论及其在种群系统、弹性系统中的应用。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30余篇:其中含8篇英文文章;有6篇论文获SCI或EI收录;有国际会议交流论文4篇(1篇ISTP收录);国内核心期刊9篇;郑大学报6篇等。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或参加省级攻关项目3项、教学改革项目2项,先后获省科技进步3等奖2项,省教委科技进步奖3项。目前有两个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dquo三阶常微分方程(系统)的分析与控制&rdquo,课题组成员1;2、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ldquo时滞耦合动力系统的同步机理研究&rdquo,课题组成员2。

刘海军

刘海军,男,河南省濮阳县人,1965年5月出生。1987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到郑州大学数学系工作。1992年任讲师,2003年任副教授, 2008年晋升教授。期间,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于郑州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于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曾于2009年10月2009年12月应邀到中科院系统所访问。

教学方面。作为主要完成人,2002年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郑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从2002年起参与指导郑州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参赛学生获得国家一等奖、二等奖十余项。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复杂系统、随机系统的性能分析和特性控制研究。曾于1998年6月2002年8月,进行金融投资分析研究,利用统计物理方法给出了证券系统的能量和熵的定义,并应用于我国证券市场,得出了有效的投资方法。在读博期间,对随机微分方程表示的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导师(慕小武教授)合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曾参与编写出版本科生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论著《非线性随机控制系统》。2007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二等),2009年获河南省教育厅基础研究项目资助。2008年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论文一等奖。

戚仕硕

戚仕硕,男,1966年5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现为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6月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1994年3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数力系应用数学专业并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6月于山东大学数学院基础数学专业博士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戚仕硕从事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戚仕硕爱岗敬业,十年以来曾先后担任成教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等数学》、《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抽象空间常微分方程》、《非线性泛函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获郑州大学2004年度&ldquo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优秀奖&rdquo二等奖。 戚仕硕治学严谨,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能力,曾在非线性泛函领域做过一些有意义且富有成果的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已有二十四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其中四篇被SCI收录,三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科学论文奖一等奖及河南省第八、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二等奖各一次,2005年被河南省人事厅评为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于2007年9月~ 2008年9 间在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应用数学系做访问学者。

王锦玲

王锦玲,女,1963年2月生,河北安国人。1984年7月杭州大学数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被浙江省选为第三梯队后备干部,在浙江慈溪市棉纺织厂担任厂团委书记。1986年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应用代数专业研究生,1989年7月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89年8月到郑州工业大学任教。1989年12月任讲师,1998年12月任副教授。2001年在郑州大学数学系任教,现为数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十五年以来,教学上讲授理工本科生《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学系本科生《离散数学》,《高等代数》,《信息密码》,工科研究生《矩阵理论》,数学系研究生《有限域》,《对称密码》等课程。注重教学改革,作为主要参研的&ldquo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项目&rdquo,1999年3月获校教学成果特等奖。编写教材二本。多次获得系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曾被郑州工业大学记三等功一次,1997年被郑州工业大学评为校&ldquo十佳巾帼育人&rdquo标兵。 科研上主要从事代数学与密码学,通信技术与信息安全,组合与运筹等数学与应用方面研究。承担和完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保密通信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十项。鉴定完成的重点实验室项目属国际领先,设计的通信保密产品被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十所采纳,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发表相关科研论文四十余篇,特别在美国SCI期刊《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有多篇论文经数据库检索显示,被引用数十次,有的论文被《Mathematical Reviews》和《中国数学文摘》收录,编入《中国科学技术文库》,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闫家杰

闫家杰,男、中共党员、教授。1939年2月生。196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分配到合肥工业大学(原安徽工学院)工作,1980年调入郑州工业大学数学教研室工作,直到病故。职务为郑州工业大学副校长。

40年来,主要从事数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还兼任郑州工业大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数学力学系主任等职。教学效果优秀,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积极向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曾获评河南省劳动模范。

教学上曾给研究生、本科生开设&ldquo模糊数学&rdquo、&ldquo高等数学&rdquo、&ldquo概率论与数理统计&rdquo等多门不同课程。教学效果突出,所教班级在全校&ldquo高等数学&rdquo统考中多次取得第一名,因而多次获校长通令嘉奖。并多次获校教学优秀奖及优秀教师称号。

重视科学研究,发表10余篇模糊数学和数学其他方面的科研论文,其中多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

主编和参编教材、著作多部。作为主编出版的教材&ldquo模糊数学及其应用&rdquo在所用师生中获得普遍好评。作为副主编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ldquo概率统计&rdquo有10余所高校使用,发行量达3万余册。

曾担任河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ldquo模糊数学&rdquo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统计与质量管理技术委员会副理事长。

韩芝隆

韩芝隆,男、中共党员、教授。1940年6月生。196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分配到郑州大学(原郑州工学院、郑州工业大学)工作,至2001年退休。

近40年来,主要从事数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还兼任数学力学系副主任、数学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任职期间,&ldquo高等数学&rdquo课程被首批评为河南省优秀课程。任党支部书记期间所在党支部连续7次被河南省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郑州市委、校党委评为先进党组织。个人也获评优秀党员,并曾参加郑州市委组织的优秀党员座谈会。

教学上曾给研究生、本科生讲授&ldquo数理统计&rdquo、&ldquo随机过程&rdquo、&ldquo高等数学&rdquo、&ldquo概率论&rdquo等课程。在全院高等数学统考中,曾因所教班级统考成绩突出,获校长通令嘉奖。也多次获校、系教学优秀奖及优秀教师称号。

科研上与人合作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其中之一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另有两项分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二等奖。发表概率与数理统计等方面论文15篇,其中多篇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

主编大学本科教材&ldquo概率统计&rdquo、&ldquo概率论与数理统计&rdquo,分别由河南科技出版社及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有13所高校使用,发行量达5万余册。另作为副主编编写了&ldquo高等数学学习指南&rdquo一书,还担任&ldquo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指南&rdquo一书的主审。担任全国化工、石化系统高校数学协作组系列教材编委会副主编,组织编写并出版五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现担任国家一级学会&ldquo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rdquo常务理事,兼地方协会沟通联络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应用统计学会理事长。曾任&ldquo中国工程概率统计学会&rdquo(原工科院校概率统计委员会)理事兼培训部部长。中国统计与质量管理技术委员会副理事长。

三、历年教职工名单选辑

1956年

陈 菲 戴云芳 戴天戟 丁培贵 丁树勋 董树德 侯双印 胡 克 黄克义 黄相昭 李克田 李绥芸 刘子义 邱忠煌 阮师效 帅启慧 王桂藩 王绥旃 王一莘 魏光祖 肖而广 徐馥兰 杨庆生 殷国华 张广柱 张国钧 张惠民 张杰恒

1958年

陈国旺 陈新一 戴云芳 邓长松 丁培贵 董树德 杜孟模 傅廷蕙 高志芬 顾璞圆 侯双印 黄克义 黄相昭 黄艳娟 李克田 林白云 刘古杰 刘纪贤 刘子义 莫启吾 裘光明 邱忠煌 阮师效 施德明 帅启慧 苏锦祥 汤之玉 王桂藩 王绥丹 王一莘 魏光祖 吴亲仁 吴书勤 吴祖基 肖而广 肖赣雄 徐馥兰 杨庆生 杨振德 杨振坤 殷国华 张柏先 张广柱 张国钧 张惠民 张杰恒 张启新 郑世斌 朱康如 诸勤华

1962年

曹 涵 陈国旺 陈国勋 陈新一 陈玉如 程惠芬 戴云芳 邓长松 邓乃慧 丁培贵 董芳远 董树德 杜孟模 傅廷蕙 高秋喜 顾璞圆 谷树楷 何文趋 侯双印 黄相昭 黄艳娟 霍瑞芳 蒋士蘅 金昭华 李岱森 李菊祥 李连友 李瑞杰 李世存 李文学 李章训 李自安 廖蔚祥 林白云 林诒勋 刘 灿 刘大喜 刘功成 刘古杰 刘光武 刘人杰 刘世芳 刘书芳 吕绍燕 莫启吾 齐熙波 裘光明 邱忠煌 阮师效 盛惠兴 施德明 寿楠春 帅启慧 舒忠烈 苏锦祥 孙祥生 孙振祖 田玉清 王恩三 王从光 王广德 王恒飞 王缉方 王爵禄 王全忠 王世强 王向离 王一莘 魏光祖 吴亲仁 仵淑苒 吴祖基 夏映仙 肖而广 肖赣雄 熊大忠 徐馥兰 宣启真 阎站立 杨连鸿 杨庆生 杨振德 杨振坤 殷国华 袁忠信 岳佐舜 张广柱 张国钧 张惠民 张建邦 张启新 张庆德 张惟民 郑百哲 郑世斌 朱海先 朱康如

1963年

曹 涵 陈国旺 陈国勋 陈玉如 戴云芳 丁承杰 董芳远 董树德 杜孟模 傅廷蕙 高秋喜 顾璞圆 谷树楷 何文趋 黄相昭 黄艳娟 贾 海 蒋士蘅 焦友三 金昭华 李岱森 李连友 李瑞杰 李世存 李延民 李泽民 李章训 李自安 廖蔚祥 林白云 林诒勋 刘 灿 刘功成 刘古杰 刘光武 刘书芳 鲁西亚 吕绍燕 莫启吾 齐熙波 裘光明 邱忠煌 阮师效 盛惠兴 施德明 帅启慧 苏锦祥 孙振祖 田玉清 陶爱荣 王恩三 王全忠 王一莘 魏光祖 武广孚 吴亲仁 仵淑苒 吴祖基 夏映仙 肖而广 肖赣雄 徐馥兰 阎站立 杨连鸿 杨庆生 杨振德 杨振坤 殷国华 袁忠信 张广柱 张惠民 张惟民 郑百哲 郑世斌 朱康如

1976年

陈国旺 陈国勋 陈玉如 董芳远 董树德 段志先 傅廷蕙 高秋喜 顾璞圆 谷树楷 何文趋 贺运兴 黄汝英 黄相昭 黄艳娟 贾 海 蒋士蘅 金昭华 李岱森 李连友 李瑞杰 李世存 李泽民 李自安 林白云 林诒勋 刘功成 刘书芳 鲁西亚 吕绍燕 莫启吾 齐铁山 齐熙波 裘光明 邱忠煌 阮师效 施德明 苏锦祥 孙振祖 陶爱荣 王恩三 王改正 王全忠 王一莘 魏光祖 吴亲仁 仵淑苒 吴祖基 肖而广 肖赣雄 辛 固 徐馥兰 阎站立 杨庆生 杨振德 殷国华 袁忠信 张惠民 张惟民 张 逸 赵振云 郑百哲 郑世斌 朱康如

1980年

曹策问 陈冬荣 陈国旺 陈国勋 邓俊强 丁玉荣 董汝堂 董树德 段志先 范 明 傅廷蕙 高秋喜 顾璞圆 谷树楷 何文趋 黄汝英 黄相昭 黄艳娟 贾 海 贾文鸳 蒋士蘅 金昭华 江力平 李岱森 李桂敏 李连友 李 群 李瑞杰 李世存 李文彪 李新文 李泽民 李自安 林白云 林诒勋 刘功成 刘书芳 刘肖淮 吕绍燕 吕胜关 莫启吾 齐铁山 齐熙波 裘光明 邱忠煌 阮师效 施德明 苏锦祥 孙振祖 王恩三 汪逢熙 王国强 王洪恩 王 敏 王全忠 王世杰 王一莘 魏光祖 吴亲仁 仵淑苒 武锡林 吴祖基 肖而广 肖赣雄 肖育东 熊子厚 徐馥兰 徐光亚 徐鸿章 颜立祥 阎站立 杨庆生 杨振德 杨志友 殷国华 袁忠信 张德山 张惠民 张天贵 张惟民 张 逸 赵振云 郑 玮 郑世斌

1985年

白广思 蔡晋生 曹策问 常玉枝 陈冬荣 陈国旺 陈绍春 陈小山 邓俊强 丁冠利 董树德 窦秋生 傅廷蕙 郜国民 顾璞圆 谷树楷 贺玉玲 黄建华 黄国钧 黄汝英 贾文鸳 蒋士蘅 焦友三 康文心 李岱森 李桂敏 李梦如 李 群 李瑞杰 李世存 李新文 李秀荣 李泽民 李志波 李中献 林白云 林诒勋 蔺永宽 刘华民 吕绍燕 吕胜关 吕延华 罗俊明 罗来兴 马 岭 莫启吾 慕小武 齐铁山 裘光明 邱忠煌 施德明 石东洋 宋士仓 孙步跃 孙 楷 孙振祖 唐国庆 万德全 王长群 王 春 王恩三 汪逢熙 汪剑天 王金铎 王秋娟 王全忠 王晓杰 王一莘 王玉林 魏光祖 吴宏江 吴亲仁 吴祖基 肖而广 肖赣雄 熊胜利 徐馥兰 徐仁成 阎站立 杨振德 杨中华 殷国华 袁忠信 张东明 张惠民 张 洁 张金顺 张立龙 张惟民 赵占才 赵振云 郑世斌 周华坤 朱心亮

1988年

白广思 卞全华 陈冬荣 陈国旺 陈绍春 陈小山 戴 宁 邓俊强 丁冠利 董树德 窦秋生 范龙振 傅廷蕙 郜国民 耿献国 顾璞圆 谷树楷 郭金龙 贺玉玲 胡泽军 胡肇芬 黄国钧 黄建华 黄汝英 贾文鸳 蒋士蘅 康文心 寇晓明 李岱森 李桂敏 李海中 李 虹 李怀恩 李梦如 李清善 李瑞杰 李世存 李新文 李秀荣 李雪梅 李泽民 李志波 李中献 林白云 林诒勋 蔺永宽 刘海军 刘华民 刘 忠 吕绍燕 吕胜关 罗俊民 罗来兴 马 岭 莫启吾 齐 禾 齐铁山 裘光明 邱忠煌 任瑞林 施德明 石东洋 孙 楷 孙延奎 孙振祖 唐国庆 万德全 王恩三 王长群 汪逢熙 王鸿业 王金铎 王民娟 王秋娟 王全忠 王万里 王喜有 王晓杰 王一莘 王玉林 魏光祖 文应中 吴 岚 吴亲仁 吴志德 吴祖基 肖而广 肖赣雄 邢家省 熊胜利 徐馥兰 徐仁成 阎站立 杨海刚 杨先荣 杨宇军 杨振德 杨中华 殷国华 袁忠信 张东明 张惠民 张 洁 张金顺 张立龙 张惟民 赵占才 赵振云 郑世斌 朱卫三 朱心亮

1996年

系统科学与数学系入编《郑大学人》(1996年7月)的正副教授名单:

曹策问 陈冬荣 陈国旺 陈绍春 邓俊强 董树德 傅廷蕙 郜国民 耿献国 顾璞圆 谷树楷 黄国钧 黄建华 黄艳娟 蒋士蘅 康文心 李怀恩 李景冬 李梦如 李瑞杰 李世存 李秀荣 李雪梅 李泽民 李志波 林白云 林诒勋 刘华民 柳朝阳 吕绍燕 吕胜关 鲁西亚 罗俊民 罗来兴 马 岭 慕小武 莫启吾 齐铁山 裘光明 邱忠煌 任瑞林 施德明 施仁杰 石东洋 孙振祖 王恩三 汪逢熙 王广德 王全忠 王晓杰 王一莘 王玉林 魏光祖 吴亲仁 吴祖基 肖而广 肖赣雄 谢吟秋 熊胜利 阎站立 杨宇军 杨振德 殷国华 袁付顺 原晋江 袁忠信 张惠民 张立龙 张惟民 赵占才 赵振云 郑世斌 朱心亮 朱振兴

1999年

卞全华 薄仙慧 卜春霞 陈国旺 陈 强 陈绍春 戴 宁 邓俊强 丁冠利 窦秋生 都春景 杜殿楼 郜国民 高文华 耿献国 黄国钧 胡泽军 黄建华 黄卫宏 黄玉琴 李怀恩 李景冬 李俊强 李梦如 李新文 李秀荣 李雪梅 李泽民 李镇江 李志波 李中献 林诒勋 柳朝阳 刘海军 刘红生 刘华民 吕胜关 罗俊民 罗来兴 马建国 马 岭 慕小武 齐铁山 任国彪 任景莉 任纪生 石东洋 宋金玉 宋士仓 孙延奎 万德全 王长群 王鸿业 王秋娟 王永进 王玉林 武跃民 吴志德 熊胜利 杨先荣 杨宇军 阎国军 袁付顺 原晋江 张东明 张金顺 张立龙 张松祺 张先桂 张熠然 赵永成 赵占才 赵振云 郑世斌 朱卫三 朱振兴 邹松涛

离退休: 陈冬荣 傅廷惠 顾璞圆 贺玉玲 胡肇芬 黄汝英 贾文鸳 蒋士蘅 康文心 李岱森 李桂敏 李瑞杰 李世存 林白云 蔺永宽 吕绍燕 莫启吾 裘光明 邱忠煌 施德明 施仁杰 孙振祖 王恩三 汪逢熙 王金铎 王全忠 王万里 魏光祖 吴祖基 肖而广 肖赣雄 谢吟秋 徐馥兰 阎站立 杨振德 殷国华 张惟民 周华坤 朱心亮

2004年

安学庆 卞全华 薄仙慧 卜春霞 陈甫永 陈国旺 陈建梅 陈 强 陈绍春 陈铁生 成立社 戴 宁 邓俊强 窦秋生 都春景 杜殿楼 郜国民 耿献国 郭红霞 胡玉萍 胡泽军 黄建华 黄卫宏 黄玉琴 贾军国 李华峰 李俊强 李梦如 李锁柱 李文华 李雪梅 李镇江 李志波 林诒勋 柳朝阳 刘海军 刘宏超 刘红生 刘华民 刘 珺 刘辽燕 罗俊民 罗来兴 马建国 慕小武 钮兰芬 戚仕硕 齐祥来 任国彪 任景莉 石东洋 宋金玉 宋士仓 孙千仞 万德全 王长群 王鸿业 王锦玲 王 兰 王秋娟 王书彬 王树生 王永进 王玉林 吴志德 熊胜利 阎国军 杨松华 杨永琴 杨志坚 袁付顺 原晋江 张国强 张金顺 张李盈 张松祺 张先桂 张新育 张熠然 赵可琴 赵建彬 赵永成 赵玉莹 赵占才 周德文 周世国 朱美玲 邹松涛 左 静

2006年

安学庆 卞全华 薄仙慧 卜春霞 常祖领 陈甫永 陈国旺 陈建梅 陈 强 陈绍春 陈铁生 成立社 戴 宁 邓俊强 窦秋生 都春景 杜殿楼 郜国民 耿献国 郭红霞 胡玉萍 胡泽军 黄建华 黄卫宏 黄玉琴 贾军国 李华峰 李俊强 李梦如 李锁柱 李文华 李雪梅 李 展 李镇江 林诒勋 柳朝阳 刘海军 刘宏超 刘红生 刘华民 刘 珺 刘辽燕 罗俊民 罗来兴 马建国 慕小武 聂 惠 钮兰芬 裴利军 戚仕硕 齐祥来 任国彪 任景莉 石东洋 宋金玉 宋士仓 孙千仞 万德全 王长群 王鸿业 王锦玲 王 兰 王秋娟 王书彬 王树生 王永刚 王永进 王玉林 吴志德 熊胜利 阎国军 杨松华 杨永琴 杨志坚 袁付顺 原晋江 曾 昕 翟书杰 张国强 张金顺 张李盈 张松祺 张先桂 张新育 张熠然 赵可琴 赵建彬 赵永成 赵玉莹 赵占才 周德文 周世国 朱 华 朱美玲 左 静

离职在编人员: 蒋慧琴 李 虹 李怀恩 马 岭 任瑞林 孙 楷 王军生 王喜有

文应中 杨海刚 杨宇军 郑 玮 朱卫三

2009年

安学庆 卞全华 卜春霞 常祖领 陈甫永 陈国旺 陈建梅 陈 强 陈绍春 陈铁生 成立社 程桂芳 达 芳 戴 宁 邓俊强 董云达 窦秋生 都春景 杜殿楼 范兆慧 付士慧 郜国民 耿献国 郭红霞 郭向前 胡玉萍 胡泽军 黄卫宏 黄玉琴 贾军国 寇晓明 李 华 李华峰 李俊强 李 珂 李梦如 李锁柱 李文华 李雪梅 李 展 李镇江 李志波 林诒勋 柳朝阳 刘海军 刘宏超 刘红生 刘华民 刘 珺 刘辽燕 刘学文 刘 燕 录岭法 罗来兴 马建国 慕小武 聂 惠 钮兰芬 裴利军 蒲利群 戚仕硕 齐祥来 任国彪 任景莉 尚卫苹 石东洋 宋金玉 宋士仓 万德全 万建军 王长群 王鸿业 王锦玲 王 兰 王书彬 王树生 王秀梅 王永刚 王永进 王玉林 魏红军 吴剑锋 吴志德 薛 艳 阎国军 杨广宇 杨松华 杨 潇 杨永琴 杨志坚 姚昌辉 原晋江 曾 昕 翟书杰 张国强 张李盈 张松祺 张新育 赵大鹏 赵可琴 赵建彬 赵永成 赵占才 周德文 周世国 朱 华 朱俊逸 朱美玲 左 静

2011年

安学庆 卞全华 卜春霞 常祖领 陈甫永 陈建梅 陈 强 陈绍春 陈铁生 成立社 程桂芳 达 芳 戴 宁 董云达 窦秋生 都春景 杜殿楼 范兆慧 付士慧 郜国民 耿献国 郭红霞 郭向前 胡玉萍 胡泽军 贾军国 寇晓明 李 华 李俊强 李 珂 李梦如 李锁柱 李文华 李雪梅 李 展 李镇江 林诒勋 柳朝阳 刘海军 刘宏超 刘华民 刘 珺 刘辽燕 刘瑞芳 刘学文 刘 燕 录岭法 罗来兴 马建国 慕小武 聂 惠 钮兰芬 裴利军 蒲利群 戚仕硕 齐祥来 任国彪 任景莉 尚卫苹 石东洋 宋金玉 宋士仓 万建军 王长群 王鸿业 王锦玲 王 兰 王书彬 王树生 王秀梅 王永刚 王永进 王玉林 魏红军 吴剑锋 吴志德 薛 艳 薛 波 阎国军 杨广宇 杨松华 杨 潇 杨永琴 杨志坚 姚昌辉 原晋江 曾 昕 翟书杰 张国强 张李盈 张松祺 张新育 赵大鹏 赵可琴 赵建彬 赵永成 赵占才 周世国 朱 华 朱俊逸 朱美玲 朱训林

记忆的瞬间

(以下是收集到的历史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