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推荐书籍
  • 发布人:
  • 时间:2020-11-18
  • 点击:

《自然辩证法》

作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内容简介:《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其主要内容是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然后揭示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过渡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着的过程, 由此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二、《现代化的本质——对中世纪以来人类变化的新认识》

作者:毕道村,男,湖北省浠水县人。九三学社黄石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职于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湖北省世界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西现代化进程的比较研究,曾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中国农村现代化之路——乡村工业发展战略》(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九月出版)。

内容简介:此书是一部颇有新意的学术专著,作者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现代化的本质,探求历史奥秘,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在解答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等一系列与社会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上,视角新颖,令人深思。荷兰曾用商业化代替现代化;俄国、苏联则用工业化对抗现代化;德、日视市场化为现代化;法国用政治民主化冲击现代化,结果这些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无不遭受挫折,甚至倒退。美两国的现代化之路一路高歌猛进,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头羊。作者剖析历史,诠释理论,也给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诸多教训、诸多经验。


三、《论宗教宽容》

作者:约翰·洛克(1632-1704),出生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的一段时期里,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是清教徒。大学毕业后长期担任后来成为“辉格党”领袖的莎夫茨伯里伯爵的秘书,他本人也参加了“辉格党”的政治活动。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是花二十年时间写成的《人类理智论》,此外还有《政府论两篇》等。

内容简介:《论宗教宽容》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创作的自然神论著作,首次出版于1689年。

论著主要阐述政教分离和信仰自由的主张,认为信仰是个人私事,与国家政治无关。教会应在不与国家和社会利益冲突的前提下活动,并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平等、宽容的对待,批驳教权至上的观点并反对无神论思想。


四、《新世训》

作者: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他曾经作过一副对联来总结自己的作品:“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1937年抗战爆发后,冯友兰随清华大学南迁,转至长沙,再到昆明的弥陀寺。在这里,冯友兰完成他一生学术最高成就《贞元六书》。贞元即贞下起元,贞元六书成书之际,正是中华抗日危难之时,冯友兰先生解释贞下起元是严冬过后必有阳春的意思,他坚信,中国抗日战争必将胜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冯友兰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令吾辈敬仰。

内容简介:《新世训》是贞元六书之一,成书于1940年。《新世训》不同于其他五部书,它是最贴近生活的方法论,从追求崇高的境界,回到现实的社会生活,教人如何将先贤圣人的人格日常化,目的是指导青年如何遵循生活规律理性而行。《新世训》是冯先生应邀写的关于青年道德修养的文章。本书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发掘,阐释了为人处世的普遍道理,以理性精神为指导,构建和谐生活,同时又结合具体的现代生活环境,赋予传统道德新内容。

冯友兰推崇内生外王之道,此书从十个方面加以论述,分别是:尊理性、行忠恕、为无为、道中庸、守冲谦、调情理、致中和、励勤俭、存诚敬、应帝王。

尊理性。讲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道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人和禽兽本质性区别的议论,冯友兰认为人和禽兽区别就在于理性,当然这个理性有区别于今天我们所说的理性,这个理性包括法律、道德、伦常、义理等等一系列人应该遵守的游戏规则。

行忠恕。夫子之道,一以贯之曰忠、恕而已。朱熹阐述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人尽皆知,可是总是不自觉的做不到。《大学》说:“所恶于上勿以使下,所恶于下勿以事上”,道理很简单,讨厌别人怎样对你,你就不要这样去对别人。

为无为。无为并不是不作为,真正的无为是率性而为、不有意的为、因势而为、顺理而为、无为而无不为。

道中庸。中庸的两个层面。在现代人心中,中庸就是迂腐,认为“中”代表折中;“庸”,意为庸碌,所以千百年来为世人诟病。其实,儒家所说“中”的本义是无过不及,即恰到好处的意思。一方面就道德说,一方面就利害说。道德方面,所谓做事恰到好处者,才能得到最大的完全;利害方面说是某事必须这样做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但无论哪个方面,中庸之道皆无折中和庸碌之意。

守冲谦。事物皆含有其自己的否定,若以某事物发展到极致,即为其自己所含有之否定所否定(这是海格尔的观点,跟《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异曲同工),如欲使该事物的发展不至乎其极,最好的办法,是使其中先包括些近乎与它相反的成分,这是谦虚的根本原理。

调情理。冯友兰先生认为应该以理化情。所谓情,就是情感之情,所谓理,就是理智。道家的说法对于一切事物看到破,不为世事所累。

致中和。冯友兰先生认为,和与同不同,和实生物。不太多,不太少,即是无过不及即是中,所以说和必须兼说中。冯友兰强调生理、心理方面的和谐对于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以及安分守己、求同存异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励勤俭。对于勤俭,大部分人想到的是人在吃穿用度方面的节省,但是冯友兰先生认为的勤俭则是不单是经济方面,更多的则是道德方面,勤能补拙。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又曰民生在勤。从身体方面说,人的器官长时间不用会失去他自身的功能,所以人想要健康必须勤运动。从精神方面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无息或者不息是勤之至、俭以养廉。一般认为节俭是用度方面的节省,而冯友兰先生认为:俭重积德,复养以啬。

存诚敬。诚敬是一种处事之道,是一种超凡入圣的途径,无妄谓之诚。诚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不欺人,二是不自欺。认真做事谓之敬,即执事敬。一个人做事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对一事有诚,即对一事自然能敬,先诚而后敬。冯先生对诚信问题做了专门的论述,从社会的角度,信是五常之一,一个社会之所以能立,各分子要互助,必须先互信。从个人角度,诚信亦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应帝王。应帝王所讲是关于做首领的方法,冯友兰先生总结为四点:无为、无私、存诚、居敬。


五、《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经验谈》

作者:高放(1927年2月-2018年5月30日),原名高元浤,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著名学者、政治学家、共运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学家、社会主义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授予荣誉一级教授称号。

内容简介:本文为高放教授发表在《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上的文章。作者指出平时学习重在吸收,那么论文则重在创新。而完成一篇论文,主要应善于掌握并处理好三个环节:选好题目、深入研究和精心写作。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谈到,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要有解放人类造福人群的崇高理想;其次要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


六、《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

作者: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英国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伟大诗人之一、虔诚的基督教徒。主要诗作有诗集《纯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深沉,充满神秘色彩。他一生中与妻子相依为命,以绘画和雕版的劳酬过着简单平静的创作生活。后来诗人叶芝等人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虔诚与深刻。接着是他的书信和笔记的陆续发表,他的神启式的伟大画作也逐渐被世人所认知,于是诗人与画家布莱克在艺术界的崇高地位从此确立无疑。

内容简介:威廉.布莱克的《现代化的动力》是一本关于现代化问题的力作。布莱克重视现代化的起始条件和过程因素,因而他从比较近代史入手,把民族国家和政治现代化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和中心课题,通过比较求得对人类整体发展进程的一般看法。他运用比较方法的一个主要立论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结构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影响到全人类,人无法不面对并接受由此比较得来的鲜矛论。”布莱克这项研究的一大特点是从人类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历史与社会发展的问题,这是它与其他史学家在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上极为不同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现代化”理论。


七、《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

作者:何清涟(1956— ),经济学家。湖南邵阳市人,女,1956年生。1983年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入湖南财经学院任教。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工作于深圳,供职于某报社,兼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现居海外。近年来专门从事中国当代经济社会问题研究,尤其是对中国社会转型期资本形成的特点,政治资本形成的特点,政治资本、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等各种社会资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国家、社会和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国家、社会和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冲突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内容简介:《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一经发表,就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成为学术著作中罕见的畅销书,并于2000年获首届长江读书读者著作奖。本书是作者从中国18年(截止到作者完稿)改革的经验性体验出发,在占有大量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对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著作。从平均主义盛行到悬殊的贫富差距,中国仅仅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有感于资源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作者从社会制度与经济政策经济行为的关系出发,着重考察分析了中国近十多年来的自发私有化趋势及社会各界的事后反映,并对所有的经济社会现象进行伦理追问财富是如何集中在素质低下者和品质恶劣者手中的?又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本书导论、结语部分侧重于经济及社会发展作一些规范性的研究,而在前六章中,则以当代中国资本原始积累作一纵轴,通过几次资本积累高潮来展示在特定历史条件限制下,中国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方式,来完成这一在其他国家需要历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过程,以及中国国民是在一种怎样的经济伦理观念支配下展开追求财富的活动的。通过对大量事实的伦理追问,作者敏锐地指出,中国当代所有的经济问题虽发生在经济领域,但其根源却深植于非经济领域。在约束软化的情况下,部分政府官员对法规的遵守陷入了一种非常随意和松弛的状态。权力层大规模的贪污腐败行为对下层广泛渗透,导致了中国当代经济伦理的剧变,对金钱意义的张扬达到了一种藐视任何道德法则的地步。

本书的后四章则从社会的横断面剖析了市场前权力分配引起的种种不良社会反应,揭示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诸种不利因素。例如,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积怨、就业压力过大与犯罪浪潮的叠起,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非组织化进程导致的社会控制机制崎变,黑色经济泛滥和黑社会组织的兴起,以及“官黑结合”而成的地方恶势力在少数小城镇与农村地区对人们的剥削性控制,本书的一个基本立意就是呼唤市场机制中的人文关怀。在作者看来,一个富有的社会,如果缺乏对人类充满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如果缺乏对社会批判力量的博大包容,缺乏对除物质之外更深远的精神追求,这个社会一定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向何处,那些财富最终也只会被用在些对社会有害无益的追求上。其中公平与正义是最大的人文关怀,正如作者所说:“社会公平和正义,既是我们评判改革的阿基米德支点,也是评价我们现代化成就的全部出发点。”


八、丑陋的中国人》

作者:作者是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柏杨,主要写小说和杂文,一生坚持说真话,用文字做武器对社会黑暗进行抨击。

内容简介:这本书是作者的十篇杂文的一个合集,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柏杨在各个学校演讲的文章为主。在书中辛辣批判了中国人的丑陋,以期望国人活出自尊。


九、政府论》

作者:约翰·洛克(1632年8月29—1704年10月28日),是英国哲学家和医生,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启蒙思想家,被俗称为“自由主义”之父,英国最早的经验主义者之一。他的工作极大地影响了认识论和政治哲学的发展。

内容简介:该书是英国约翰·洛克于1689-1690年出版的政治著作,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集中驳斥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论,下篇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目的。全书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有力地辩护,对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五十年中国哲学风云》

作者:王炯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湖南溆浦人,生于1941年1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中国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代表著作有《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毛泽东读书生涯》、《中国现代教育家传》之李达等,发表论文120余篇。

内容简介:总有人质疑,中国没有自己的哲学思想;总有声音批驳,中国人善于遗忘,不善反思。但从现实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应对这些质疑与批驳,有一本现成的书可以回击。那就是王炯华教授主编的《五十年中国哲学风云》。书中对中国半个世纪哲学思想作了回顾,结合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如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针对现象,分析了背后的哲学思想,紧扣中国实际,读起来也清晰明了,给人以不一样的启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