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青年之声 / 正文
林州实践团丨三色林州第一站红旗渠纪念馆实践纪实
  • 发布人:
  • 时间:2024-02-22
  • 点击:

三色林州•实践纪实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

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

一、历史背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缺水是地处河南、山西和河北三省交界处的林县人千百年来的一个梦魇。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1960年2月,林县人民“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绝壁凿石,穿山越岭,历时10年,修建了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为了纪念林县人民修造红旗渠的伟大创举,1975年在红旗渠总干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处建立红旗渠纪念亭,2000年扩建,后更名为红旗渠纪念馆,2014年5月1日新馆开馆。

二、地点介绍

红旗渠纪念馆是研究、展示和传播红旗渠精神,全面反映红旗渠建设历史的一座展馆,展馆运用空间环境、图片、雕塑、绘画、多媒体、场景模型等形式展示了珍贵历史。展厅由“序厅”“千年旱魔 世代抗争”“红旗引领 创造奇迹”“英雄人民 太行丰碑”“山河巨变 实现梦想”“继往开来 精神永恒”六部分组成,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林州人民苦战10年改造山河的壮举。

12B72

三、调研过程

来到红旗渠纪念馆,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观看展品,走近这幅党带领林州人民引水谋幸福的历史画卷,跟随解说员的步伐向前,深入了解红旗渠的修建背景,挖掘红旗渠背后的感人史实。

1AFC9

红旗渠纪念馆里陈列着的众多文物也给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见证了当年的艰苦岁月,也使成员们对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正是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在讲解完毕后,成员们对讲解员进行了访谈,针对纪念馆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些问题,得到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1B807

四、成员感悟

宁孚嘉:

通过参观红旗渠纪念馆,重走那“扁担”路,我意识到红旗渠并不仅仅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石砌水渠,更是那写满了初心使命、承载着价值追求、凝结着勇气智慧、蕴含着创新创造、流淌着奋斗气质的精神丰碑。在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不断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精神营养、获取不竭动力,让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张文翰: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纪新阶段,读一读红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五、调研小结

“功勋千载立丰碑”。纪念馆的展品已是无言的历史,但它们之中留存的宝贵精神,激励着无数林州儿女发扬红旗渠精神创造伟大事业,也激励着河南乃至全国人民为时代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放眼当下,我们青年更要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祖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时代瞬息万变,红旗渠精神永垂不朽!

1AE57

(内容来源于:三色融合 创新发展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