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讨会”分论坛二在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6室顺利举办。分论坛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来自武汉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六名参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作宣讲发言,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徐礼平教授作指导点评。分论坛由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彭绪琴教授主持。
来自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操菊华教授以“论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三重意蕴”为题,指出精准化既是破解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精准化发展必将引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场革命性变革,进而有力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来自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吕焰认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不仅澄明了高校思政课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特殊规定性,也锚定了思政课教师解疑释惑的方法论基准。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李默炎表示党史学习对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而党史学习的推进与学生党史学习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来自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崔增辉认为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课程体系的协同入手,探究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四门基础思政课是推进课程协同的基本问题。来自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子崟以“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逻辑理路”为题,阐明了一体化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奠基性意义。来自郑州大学的王卫兵以“沉浸式文旅赋能“大思政课”:价值、机理与实现”为题指出新时代推动沉浸式文旅赋能“大思政课”,需要统合沉浸式文旅思政资源,创新沉浸式文旅赋能方法,打造沉浸式思政教学平台,增强沉浸式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徐礼平教授在点评环节指出两个方面,一是从汇报人员结构十分合理;二是汇报内容丰富扎实,紧跟时代脉搏,切切实实符合论坛要求,论文逻辑非常严密,论文研究方法包含理论研究、调查研究、量化研究等,十分丰富。
与会专家学者针对论文内容进行了充分沟通、深入探讨,还就思政课教育教学、制度自信教育、问卷调查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建议。现场气氛热烈,分论坛二取得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