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信息 > 正文

杜宴林教授做《正当防卫认定的两大范式及其法哲学认知》学术报告

日期:2023-05-30 信息来源: 浏览量:

2023年5月27日下午15:00-17:30,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杜宴林教授受邀莅临郑州大学法学院211会议室进行学术讲座,讲座主题为:正当防卫认定的两大范式及其法哲学认知,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国老师担任会议主持人,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王建国教授隆重介绍了杜宴林教授,杜宴林教授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国家”2011计划"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法理学研究会会长,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家级权威刊物发表CSSCI论文4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司法部研究项目2项,横向项目2项。

杜宴林教授首先从正当防卫行为认定的既往做法出发,认为既往做法通常是运用传统规范伦理学进行作业,其主导范式有功利论和道义论,前者通过计算后果发现正确的行为之路,后者依据道德规则以肯定的或否定的形式来指导我们,在正当防卫认定上,司法实务界一直推崇和践行功利主义认定范式,但这种范式也存在着诸多局限,一是它没有给予防卫人的人格尊严和个体权利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无法对防卫人的个人权利或者分配正义提供充分的论证;二是由于经验性证据在认识论上的不确定性,它并不能为正当防卫的认定带来坚固的基础,很容易弄巧成拙且得不偿失;三是它忽视了防卫人和防卫境遇的区分,忽略了防卫人情感、偏好的考察和欲望的满足,容易造成是非不分。道义论范式是多年来正当防卫认定的学界主张,它也存在一定局限,一是它是基于主观思维的产物,经不起现实检验;二是就道德哲学本身而言,这种道义论中关涉的义务、责任等道义论概念其实是早期伦理学概念的残余;三是现代政治哲学研究表明,只要把权利作为一种天赋的自然法则,那么都会忽略对权利与善的关系的考察。综上,道义论和功利论作为正当防卫的认定范式都是不合适的。杜宴林教授提出要开辟一条吸纳情感的正当防卫认定的情感或道德视域的新的理解路径,一是正当防卫很大程度上是情感性的,体现了各方的正当期待和信任共识,必须要在情感考察中重新考虑,二十这也完全契合刑法20条正当防卫条款,即“正当性+证成性”的情感结构,他主张正当防卫的认定应由唯理主义转向现代情感主义德性。

讲座最后,王建国教授对杜宴林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由衷的感谢,并总结指出,杜宴林教授讲座内容详实,解读清晰,对现有功利论和道义论的正当防卫两大范式的反思非常具有启发性,在对这两大范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杜老师提出了现代情感主义德性的转向,带给我们很多新的思考角度,同时他鼓励同学们要经常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学术大家报告,不断提升自我。本次讲座同学们反响热烈,取得了良好效果。(文图:黄琰;审核:王建国)



联系方式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0371-67783100

传真:0371-67783100

邮编:450001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02440号-1 豫公网安备41019702002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