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工团学 > 学生活动 > 正文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研究生党支部联合开展党日活动

日期:2023-12-05 信息来源: 浏览量:

2023年12月1日,为了解黄河历史、传承黄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调研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指示,郑州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研究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传承黄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伊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序厅、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六个展厅。上千幅照片、丰富的历史材料以及珍贵的古生物化石辅之现代3D成像技术、雕塑、文物、音乐、互动体验等,将所有参观党员带回那个年代,身临其境了解黄河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历次改道造成的水患以及先辈们运用智慧与热血与水患抗争的光辉历史。聆听着英雄前辈们治理黄河的感人事迹,同志们深深触动。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摇篮,与黄河相伴的中华民族有着自强不息、勇毅前行的坚韧品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家纷纷表示应该不忘初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活动第二部分,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高智凌同志就黄河文化和革命先辈精神和大家展开了互动。初心就是力量,使命就是方向。他希望同志们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时常叩问和守护初心,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

刘哲源同志为大家分享了总书记的黄河情怀。他以小见大,从自己进行黄河水文工作调研时遇到的少数民族同胞的感受入手,深情地讲述了总书记对黄河的关心和爱护。习近平总书记不但关心黄河的现在,同时也注意擘画流域的未来。

石浩然同志为大家分享了她心中的红旗渠精神,通过她的分享我们了解到,在十年修渠期间,牺牲了81位林县村民,年纪最大的有60岁,最小的不过17岁。这是几辈人的努力,才建成了这样的一条人工天河。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也要传承先辈们的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丁延枝同志为大家分享了焦裕禄精神的内涵,“焦裕禄精神”就是一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焦裕禄同志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最后,秦子昌同志为大家讲解了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起组成了我国的红色精神、革命精神,成为当代中国精神闪亮的标志符号。

活动最后,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进行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

奔流不息的黄河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发家史,一段艰辛却又不屈的黄河治理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解决好黄河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该发扬坚毅不屈的黄河精神,用实际行动为黄河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图:于涵、肖杨可怡文:丁延枝)


联系方式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0371-67783100

传真:0371-67783100

邮编:450001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02440号-1 豫公网安备41019702002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