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上午9点半到11点半,法学院诉讼法学第二十四期学术茶座在诉讼法教研室如期举行,本期茶座的主题为“法治背景下的司法权运行机制研究”。本期茶座邀请到了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助理、高级法官、诉讼法学博士王韶华作为主讲嘉宾,由法理学专业王建国老师、诉讼法学专业靳建丽老师、诉讼法学专业张嘉军老师作为点评人。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及其他专业共二十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茶座。
本期茶座分为主讲、评议人点评和师生互动三个环节。在主讲环节,王韶华老师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家的法治背景,认为法治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最显著的特征,并对中央相关会议上法治改革的政策与目标进行了讲解,指出“法治的春天”即将来临。其次,王老师深刻地论述了司法权运行机制的范围和内涵,它包括了各个司法机关职责职能定位、上下级司法权配置、司法权运行程序与规则、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司法权合理监督等内部关系,还涉及劳教制度、拘留所与看守所的管辖权问题、公职人员犯罪案件的侦查权归属、专业法院的合理化配置问题以及检察院的预审批捕权是否移交法院等外部关系。最后,王老师重点阐述了司法审判权运行机制的改革问题,针对目前司法审判权独立性不强,缺乏监督、功能定位严重失衡、审判组织运行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等问题,提出了正确界定上下级司法机关以及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关系,以确保司法独立性;恰当处理调判关系;审判组织去行政化改革等相关的解决方案。
在点评过程中,王建国老师认为我国当前正在建设法治社会,只有真正实现司法独立、法官独立,法治的目标才能实现。靳建丽老师提出司法权运行行政化致使案件审理无预期是司法独立的最大障碍,只有司法真正独立,法官具有责任意识,法治才会向前发展,并希望大家作为一个法律人,坚持法律信仰,对法治的前景充满信心。张嘉军老师则指出本期讲座深度剖析了当前司法权运行的现状,对于我们的法治改革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王老师与大家亲切交流,对提问均做了详尽的回答。
本期学术茶座使大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目前法治背景下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有了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让我们共同期待“法治春天”的到来。
(供稿人:魏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