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 正文
左卫民教授做《民事诉讼的实证研究——以繁简分流改革与执行难解决为例》学术报告
发布人: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22日     阅读次数:

2023年3月18日晚上19:00-21:30,由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诉讼法学科主办的“民事诉讼的实证研究——以繁简分流改革与执行难解决为例”学术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左卫民教授担任主讲人,由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嘉军教授担任主持人。郑州大学法学院学生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讲座气氛十分火热。



左卫民教授结合中国最近若干年民事诉讼的改革,指出实证研究有其必要性。并从为何开展民事诉讼实证研究,中国民事诉讼实证研究案例一:民事程序繁简分流,中国民事诉讼实证研究案例二:如何应对民事执行难,以及展望与建议,为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精彩的论述。首先,左教授介绍了法律实证研究的概念和方法,提出法律实证研究的内涵应是一种以数据分析为中心的经验性法学研究,并对于为何要开展民事诉讼实证研究的原因进行阐释。其次,以民事程序繁简分流为例,左教授对中国民事诉讼实证研究进行介绍,主张在对民事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效果进行考察时,应当基于实证的角度回答两个问题:改革中的司法效率是否得到提高,以及改革中的当事人权利是否受到严重妨害。再次,对于如何应对民事执行难的问题,左教授也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进行讲解,从执行案件的特征与原因解析入手,对G区法院为应对“执行难”的相关措施进行调研,并根据相关调研成果对“基本解决执行难”改革的整体效果进行论述,并进一步指出“基本解决执行难”改革中依然存在问题,尚需要进一步解决。最后,左教授对于民事诉讼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几点展望。首先,对中国民事诉讼实证研究进行总体判断,其次,对未来如何开展中国民事司法实证研究提出了具体的举措,并提出若干从事实证研究的具体建议。

在现场提问环节,郑州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刘鋆老师和多位同学分别就实证研究如何防止个人价值判断,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以及聚焦于某市法院的数据收集是否会导致差异化与普遍化的分隔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与左卫民教授进行学术交流,现场互动氛围十分浓厚。郑州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崔玮老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最后,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嘉军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左卫民教授结合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新的理论与大量的数据和图表的辅助,对中国民事诉讼法领域的相关改革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讲解,同时指明中国未来民事诉讼的基本走向,使我们对中国民事诉讼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未来学习民事诉讼、研究民事诉讼大有裨益。同时对左卫民教授的精彩分享再次表示感谢,也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参与,希望下次学习交流活动我们再见!(文:孟聂凡宇,图:姜天宇,审核:张嘉军)




郑州大学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 中国法学会 | 中国留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