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地方政府与“智库力量”协同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

文章作者: 访问次数: 发布时间:2023-08-25

顶端新闻记者 孙益锐 实习生 郝一蓓

8月19~21日,一场围绕“地方治理现代化”展开的学术研讨会在新密市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郑州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三十多位专家代表以及新密市实务部门的领导干部60余人参会。学者们在新密市进行了为期1天半的实地考察和1天的深度学术交流,围绕地方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密经验、县域治理及基层治理实践命题、概念建构以及理论创造进行了研讨交流。

业界专家云集,为啥选择新密小城?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新时代地方治理现代化:中国实践与理论建构”,由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郑州大学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

研讨会为啥在新密召开?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郑永扣教授表示,地方治理蕴含着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密码,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探索上,新密市在国内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方面都走在前。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围绕地方治理扎根本土经验,提出了一系列解释性概念和理论,如“压力性体制”“晋升锦标赛”等,深化了对中国政府治理及社会发展独特性的认知。1996 年中央编译局荣敬本、何增科、杨雪冬等组成的课题组,与新密市人大合作开展了“县乡人大运行机制研究”,以此出版的著作《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引起巨大反响,“压力型体制”逐渐被接受为描述地方治理运行方式的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原创性概念。可以说新密市是这一概念提出的发源地。

“以新密作为我们调查的一个典型来看中国地方治理,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包括一些概念的建构,这也是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召开会议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杨雪冬说,从1996年新密调研到现在,27年后重访故地,新密市从道路坑洼不平、一出门就一鼻子灰到现在建成郑州独具魅力的都市休闲旅游度假区,成功实现经济由“黑”变“绿”转型,其发展治理经验具有典型性。

新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长水表示,新密作为资源型县市,在逐渐形成了煤炭、建材、造纸、耐火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生态环境变得千疮百孔,想华丽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在“转型大考”中,走上了生态立市、工业(制造业)强市、文旅兴市发展之路,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但下一步走哪条路?增长点是什么?仍需以学术眼光结合实践经验破解转型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谷建全表示新密市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比较成功的一个县级经济体,其经济转型发展呈现出了向高端化升级、绿色化转型、改革性重塑等特征。归根结底在于新密市有为政府和社会活力的合力。地方政府做到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了从资源型县市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开辟新赛道的战略主动性;不遗余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塑造了新发展动能和优势。

聚焦地方治理,他们畅所欲言

地方是国家治理目标的实施载体和平台,地方治理的有效性是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

2000年以来省域范围内地方治理创新的类型分布和演进趋势是什么?十八大以来省域范围内地方治理现代化呈现出哪些特征?地方治理创新和地方治理现代化目前存在哪些短板?如何加以改进?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教授何增科引以粤治优秀案例,通过比较的视角,分享了他对地方治理创新和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思考。在他看来,地方治理创新是通向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有必要了解地方治理创新的类型分布和演变趋势等基本状况,掌握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特点或最新动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在谈及“地方治理现代化之路”话题时表示,应该从更长的历史维度来理解中国,理解从“改革中国”到“治理中国”的地方治理现代化之路:第一,要把人民的命题重新给提出来;第二,要注重治理常识,并让这些常识用中国的方式呈现在中国的制度设计当中;第三,要常态治理,推动法治化让治理更稳定、专业化让治理更系统、社会化让治理更有活力。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樊红敏基于对新密近20年追踪调查,提出县域治理过程中干部群体对顶层设计的创造性执行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的关键要素。县域干部群体以其执行策略主动性推动上级政策与地方场域中有效嵌入,打通了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要推进县域政府制度化的战略决策权、政策转化权、资源整合权等,使县域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有为”又“有位”。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学军认为,未来县域高效能治理应当围绕价值引领、制度设计、数字赋能、冲突管理四个着力点持续发力,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的协同发展。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贺东航回溯了晋江在“第一次创业”和“第二次创业”中政府治理行为中的自主性,他指出地方治理创新行为受到来自于地方内部的“地方性势能”(地方性知识、地方侨资、地方民营企业等)和中央科层体制政治势能的综合性影响,总体来看,是地方政府与“草根力量”协同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实践。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郎友兴认为,新时代以来压力型体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变化,表现为压力不只是来源于自上而下的科层体制,还有自下而上的民众压力和干部自我加压,有必要推进协同合作来超越压力型体制。

另外,中山大学教授张紧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韩志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田先红、南开大学副教授杜鹏、河南师范大学教授陈浩天也先后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治理、接诉即办机制、乡镇干部混编混岗、数字乡村建设等多角度透视了基层治理现代化。

有专家认为,本次研讨会展示了学术界在地方治理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洞察了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进展及新趋势,对推动地方治理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