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实现ACM大赛金牌零的突破!郑大学子勇创佳绩

日期:2019年10月29日 10:38 发布人:于苏静 信息来源:学生处 点击:

10月20日,第4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银川站)落下帷幕。在本次大赛中,由信息工程学院赵东明和吴云鹏老师指导的信息工程学院2016级黄中源、2017级陈洋、国际学院2019 级苏同3名本科生组成的参赛队伍勇夺金牌,实现我校在此大赛金牌零的突破。这是我校学生自2006年参赛以来首次获得该项竞赛金牌,也是河南省高校历史上的首枚金牌。此外,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柳锦煌、蔡文川、薛茜茜组成的参赛队伍获得银牌,2018级董学聪、赵龙宇、马含章组成的参赛队伍获得铜牌。

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是由ACM(国际计算机学会)主办的国际性程序设计竞赛,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ACM-ICPC位列34个竞赛项目的第4位。竞赛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队伍成员在5小时以内用一台电脑完成7-13道选题,题量大、题目难不说,它对队员们的综合素质、心理水平以及协作能力也是不小的考验。此外,由于该比赛的高含金量,吸引了来自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众多学子的积极参与。

这次的参赛队员们不仅刷新了我校往届参赛队伍的成绩纪录,更填补了之前我校在此大赛的金牌空白。队长陈洋说:“我们实验室有着合理、科学的一套规章制度,对队员们的选拔、考核以及日常的训练计划都有一定的要求。”队员们也对自身严格要求,进了实验室,为了比赛,为了更高的荣誉,队员们时刻准备着!

“集中精力在圆锥的高上追求高度,比匍匐在一个低层次追求接触面的广度,有效果且有效率得多。”据队员们透露,这句写在实验室的黑板上已有两年之久的话,从来没有被擦掉过。它既见证了队员们付出的辛勤汗水,也鞭策着实验室队员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

师生协心 共创佳绩

奖牌的获得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也密不可分.ACM-ICPC实验室2005年成立,发展离不开实验室主任赵东明老师的指导,赵东明老师一直负责实验室的大事小事。赵东明老师介绍,实验室采用的是招新、现役、退役队员三者并存的模式,在原有三人组队的基础上招新,采用“学生导师团队”带新人进行训练和学习。

ACM-ICPC实验室教练老师吴云鹏在比赛当天刚参加完会议,又马不停蹄赶赴赛场带领队员参加比赛。与一般的老师不同,吴云鹏老师以一种轻松自如的状态去引导队员,事无巨细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睡眠环境都要为队员创造得最好。

队员们也不负众望,抱得奖牌归。用吴云鹏老师的话说,“这次拿奖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意料之中”在于队员们日常的辛苦训练值得这个奖牌,“意料之外”在于从去年的排名32跃升至今年的第4,进步了28名。2006年,吴云鹏老师以参赛者的身份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无缘金牌,2019年,吴云鹏老师以教练员身份带领队员再赴比赛强势夺金,这一仗,打得漂亮!

学校也高度重视此项竞赛,学生工作部(处)将其作为项目化管理进行专项支持,每年组织郑州大学ACM程序设计大赛队伍成员选拔,由信息工程学院负责组织培训和参赛,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此次取得优异成绩,是学校参赛师生十余年来不懈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以实际行动为一流大学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互帮互助  实验室成员亲如一家

在学校、学院和老师的支持下,实验室成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处融洽。ACM程序设计大赛素来被冠以“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吸引了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在内的225所的400多支队伍参加。面对如此众多且强劲的对手,参赛成员们的压力如一座山般沉重。但是,抱怨声、牢骚声从来都没有出现在这个团队,有的都是“没关系”、“加油”、“很棒”这类亲切的鼓励声和让队员适当放松的小玩笑。

不仅在比赛时互相支持,生活中团队成员们亦是如此。苏同是实验室中最小的成员,也是本次ACM程序设计大赛金牌队伍的成员之一。今年9月,苏同作为一名2019级新生进入郑州大学国际学院,也入选了实验室。实验室的老成员们如哥哥姐姐一样,照顾他,一些共同经历的事情让团队更加有爱。

因忙于训练没办法及时在餐点就餐对于实验室成员是常有的事情。这时,相对空闲的成员会主动帮助忙碌的成员,从食堂为他们带来可口的饭菜。当饮水机没水时,总会有成员积极抬新水桶,将其安装于饮水机上,保证水供给。这些点滴小事构成了实验室的暖心日常。“我觉得我们实验室真的像一个大家庭一样。”队长陈洋感慨道。

传承优秀  团队学习氛围浓厚

据了解,在实验室工作过,现在已经毕业的15级实验室成员基本全部保研。目前在实验室工作的16级成员不乏保送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生,17级、18级成员亦有年级排名前十的学霸。“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自然而然会鞭策自己去变得优秀。”实验室成员黄中源如是说。

在平时学习中,不懂的问题、不会的难题在实验室中都会得到解决。学长学姐乐于分享,学弟学妹乐于倾听,让整个团队共同进步。

作为上一届的实验室队长,信息工程学院16级学生张兴言凭借自己出色的学习能力,现已保送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实验室成员来说,他是关心大家学习情况的大哥哥之一。张兴言会告诉成员们每节课的重难点、考试的注意事项、做考前预测等。成员们会虚心借鉴经验,结合自己学习特点,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薪火相传,身边优秀的榜样,浓厚的学习氛围,成为实验室成员们前进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讯员 张琳 许晴)

© 2016-2020 郑州大学学生处 联系邮箱: xscxuan2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