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名称、代码
学科名称:世界经济
专业代码:020105
二、专业简介
世界经济是一门前沿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理论经济学科,主要研究当前全球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规律。我校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点现有12名在岗专职教师,高级职称教师8名,中级职称教师4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名。教师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导师组曾经主持完成4项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和10余项省部级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5部。
本硕士点充分利用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齐全的优势,立足河南,服务全国,放眼世界,兼顾理论水平和应用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兼顾专业能力和品质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本硕士点现开设课程有: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史(全英)、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货币与金融市场专题、跨国公司专题等。
三、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世界经济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素养,专业基础扎实,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能从事世界经济理论研究、教学与国际经济实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研究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涉外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等。
四、修业年限
本专业基本学制三年,课程学习为二年,论文撰写时间不少于一年。申请学位最长年限为4年,即自研究生入学之日起到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其学位论文的时间为4年。
五、专业与研究方向
1.世界经济基本理论与运行机制
2.区域国别经济
3. 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市场
六、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类型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补修课6大类。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既充分考虑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色要求,又兼顾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课程内容的时代要求和前瞻性。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补修课主要是跨学科研究生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入校后同本科生一起补修本专业所规定的课程,一学年内完成,成绩合格方可参加开题。
课程类型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专业必修课 |
公共必修课 |
995900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学分 |
一 |
9959001 |
英语课 |
72 |
4学分 |
一 |
公共基础课 |
015100103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54 |
3学分 |
一 |
015100203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54 |
3学分 |
二 |
015100303 |
中级计量经济学 |
54 |
3学分 |
一 |
专业基础课 |
015504002 |
当代世界经济研究 |
36 |
2学分 |
三 |
015504202 |
世界经济史(全英) |
36 |
2学分 |
二 |
015504302 |
国际经济学 |
36 |
2学分 |
二 |
015504102 |
国际货币与金融市场研究 |
36 |
2学分 |
三 |
学术活动 |
|
参加学术论坛、听取学术报告 |
|
1学分 |
|
实践环节 |
|
实践能力训练 |
|
1学分 |
|
专业选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015605702 |
发达经济体研究 |
36 |
2学分 |
二 |
015605902 |
新兴经济体研究 |
36 |
2学分 |
四 |
015501002 |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
36 |
2学分 |
三 |
015501102 |
跨国公司专题研究 |
36 |
2学分 |
三 |
015605802 |
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 |
36 |
2学分 |
四 |
015604502 |
发展经济学专题 |
36 |
2学分 |
四 |
补修课程 |
|
西方经济学 |
|
|
|
|
世界经济概论 |
|
|
|
公共选修课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学分 |
一 |
七、攻读学位的学分要求
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论文学分两部分,攻读本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50学分,不高于56学分,其中论文学分为18分。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大于或等于75分(百分制)方可取得学分,其他课程大于或等于60分方可取得学分。
课 程 学 分 |
学分要求 |
必 修 课 |
公共必修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 |
6学分 |
≥32学分 |
公共基础课 |
≥16学分 |
专业基础课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论坛、学术报告) |
1学分 |
实践环节 |
1学分 |
选 修 课 |
专业选修课 |
≥7学分 |
补修课程 |
公共选修课 |
1学分 |
论 文 学 分 |
学分要求 |
开题报告 |
2学分 |
18学分 |
中期考核 |
2学分 |
预答辩 |
2学分 |
学位论文 |
12学分 |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所有课程学分后,即进入论文工作环节,完成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论文学分和必修环节任务。
开题。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开题前学生必须完成与选题相关的40篇以上的中文文献和15篇以上外文文献的阅读,写出包括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内容的开题报告。由5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导师参加,以学术报告方式进行,第3学期完成。
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检查研究生个人综合表现及学位论文进展状况,指导研究生把握学位论文方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环节,要求学生完成论文文献综述,数据收集和研究框架的完整设计,第4学期末完成。
研究生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 在学期间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其中1篇论文要求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或本科学报上。第6学期完成预答辩和答辩。
学位论文必须经导师审阅与签字同意方可参加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1.全脱产学习方式。
2.学生入校一个月内按照双向选择与组织协调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生与导师的分配定位工作。
3.采取导师专职指导与本学科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探索导师组集体培养机制和方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严格实践教学环节的贯彻落实。
4.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导师和导师组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学术会议、教学、调查、咨询等活动,着重培养硕士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