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共青团新闻 >> 正文

【中国青年网】探寻小城红色记忆,感怀红色精神长存

日期:2022年09月07日 08:48   点击量:   发布人:    资料来源:

中国青年网黔江8月9日电(通讯员 任怡玲)夏日炎炎,骄阳高照,灿烂的阳光铺洒在每一处大地上。为了传承红色基因,感怀红色精神,感悟饮水思源,勿忘过去,弘扬传统,存史育人的理念,2022年7月4日,郑州大学红星尔照团队实践成员在重庆市黔江区开展了红色记忆寻访活动。

烈士英名高墙筑,心怀感恩,人情常在

位于重庆市黔江区解放路的红军广场,坐落着红军纪念碑雕塑像,“红军广场”碑石和烈士英名墙这三大建筑。早晨,实践成员来到广场,先后对红军纪念雕塑像和烈士英名墙进行观察瞻仰。通过碑上的文字,实践成员了解到雕塑人物为曾来到黔江进行革命的代表性英雄人物:贺龙,万涛,关向应,宋盘铭,周念民,龚昌荣,获悉黔江区是全国一类革命老区。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红军纪念雕塑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任怡玲 摄

而据英名墙上题文,实践成员得知,这是黔江区委及区政府为中共成立100周年之际,为继承发扬先烈精神而对牺牲的黔江籍烈士进行铭记。实践成员对墙上所记烈士人物进行计算,发现共有一百八十五位黔江籍烈士。驻足在英名墙前,每一位实践成员都认真观看着各烈士的生平简介,有成员发现,其中最多烈士是因为参与抗美援朝战争而失去了生命,另一位成员表示,这只是记录在册的,或许没有发现姓名的还有更多。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黔江区烈士英名墙,一位老爷爷在前驻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任怡玲 摄

实践成员们在这里驻足良久,徘徊而进,阅读着每一个文字,瞻仰每一位烈士的英名。在探寻期间,实践成员观察着来往的行人,发现多是些老人来此驻足观看,有的只是暂时停留,有的却是将各建筑从头看到尾,而后在同伴的催促下离去。实践成员注意到有一位老爷爷也在这里注视很久,特别是在烈士英名墙前,老爷爷许久未曾动足。见此境况,实践成员们上前询问是否能对老爷爷进行一个采访,在征得老爷爷同意后,实践成员采访了老爷爷。短暂的采访过后,实践成员得知老爷爷是附近的居民,常常来此瞻仰,他表示做人要常怀感恩,没有红军,就没有今天。而对于红军广场,老爷爷说到:“我觉得这个广场建的好啊,你看那些红军烈士们,如果没得内个碑,那个墙,哪个还会晓得他们呢。“

饮水思源,勿忘过去。经历过苦难的老人更懂得感恩先烈,而实践成员们到访的目的便是要体会先烈们的艰辛,从而心怀感恩,心存敬畏。

义务守陵,父子接力,红色故事代代相传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烈士陵园二门,守陵人正在清扫地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任怡玲 摄

伴着璀璨的骄阳,走过蜿蜒的山路,实践成员来到位于三元宫路的烈士陵园。在守陵人叔叔的讲解下,实践成员对陵园有了大致的了解。在陵园的最前方,实践成员围绕着红军纪念碑,仔细阅读着碑上的文字,听守陵人讲解红三军在黔江的革命故事以及贺龙四至水车坪的事迹等,对于碑上的红字,守陵人提到那是他自己自费填涂的。在陵园内部,有一座高达十米的正面镌刻有毛主席手写墨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烈士纪念碑,有成员表示,岁月的风尘使它看起来落败,但其高大和伟岸在阳光下从未褪色。实践成员走进陵园,在每一个陵墓前驻足默哀。而后实践成员本打算对守陵人进行一个采访,才得知守陵人有事不得不离开。在实践成员与守陵人进行短暂交流后,成员得知了守陵人的姓名——程祖全。实践成员在守陵人离开后,马上搜查资料,得知他与其父——程绍光先生一起义务守陵70余载,程祖全先生也获得了“2018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等多项荣誉。

在进入陵园内部的大门上,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 有实践成员表示,程家父子将红色故事赓续绵延,实践成员们的寻访与宣传是也是对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传扬与继承吧。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烈士纪念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任怡玲 摄

实践出真知。实践成员对此次旅途最大的感悟便是自己向来以为的小家乡也有着大故事。“红色精神不仅存在于有名的历史地点,它也存在于神州这整片大地,不论空间与时间,它都将长存不灭,并永恒流传。”一位实践成员如是说。

报道链接

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2304840&app_version=1.4.5&sid=1345896&time=1662510336&signature=LbDjmABzyXE32GNxlOY4pzobeIPybjaZ9vnQ58wq06peMdkrPK&sign=e6d8594820447b93efd25360654d5b26


友情链接: 中国共青团   河南共青团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青年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