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内通知 >> 正文

关于开展2025年(第十三届)郑州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

日期:2024年07月24日 15:30   点击量:   发布人:    资料来源:

为进一步激发我校广大青年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升学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青年学生在课外学术科技领域深入钻研、勇于创新,展示我校学子在学术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风采,同时为选拔和培育一批具有潜力的学术科技作品,积极备战2025年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定启动郑州大学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竞赛的具体安排和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 赛事安排

参考《“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见附件1)内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考上届赛事安排,主赛道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专项赛道:

1.揭榜挂帅专项赛:

https://mp.weixin.qq.com/s/sZMSeZdg-K0VJjYz1DJplg

揭榜挂帅专项赛(青年科技人才赛道):

https://mp.weixin.qq.com/s/gFuEgMXQgl8SDOGRijEwbw

2.黑科技展示活动:重点做好作品培育,实物或者技术要能通过视频或者图文形式体现出来。具体事项待另行通知。

3.红色专项赛:重点结合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筛选好种子作品,确立学院支持课题,利用日常和寒假社会实践进一步做好项目的培育工作。具体事项待另行通知。

二、参赛资格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6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决赛当年6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可以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前两年可以按硕士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对应本、硕申报,后续则不可申报。博士研究生不可参赛。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6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三、申报内容

参考上届赛事,申报内容参考如下: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3.科技发明制作: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四、实施步骤

1.宣传阶段(202410月前)

各学院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进行宣传,向学院同学介绍竞赛章程和经验,支持学生组建团队,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邀请优秀的专业教师,对学生团队选题意义、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预期目标和实施路线方案等进行深入指导和论证,为发现和培育优秀参赛项目打牢基础。成立竞赛工作指导评审委员会等组织机构,统筹协调竞赛工作,确保学院初赛质量。各学院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召开宣传动员会议

2.初赛阶段(202410-202412月)

本届赛事初赛环节由各学院具体负责组织,包括前期宣传动员、选题论证、中期检查和初赛评审工作,并最终遴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学校决赛。各学院应于202412月上旬完成本单位的初赛评审工作,将初赛作品资料向学校报备,并持续跟进入围校赛作品的指导工作。

本届竞赛不限制推荐校赛作品数量,第一完成人作品每人限报1件。学院在组织初赛时,仅可设置一、二、三等奖3个获奖等级。其中,一等奖占比不超过30%,并且获得2024年我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优胜杯、优秀组织奖的单位初赛一等奖总数不能超过10件,其余单位初赛一等奖总数不能超过8件;二等奖及三等奖数量占比均不低于30%。

3.校赛阶段(20253月)

校赛相关事宜由校团委负责组织,本届校级赛事分为书面评审环节和现场终审决赛两个环节,所有通过书面评审入围现场终审的项目均进行现场答辩,最终评出作品获奖等级。优秀作品推荐参2025年全省、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五、组织发动

1.各学院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和普遍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竞赛机制。院级竞赛阶段,要通过运用媒体手段、设立专门机构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学院要召开选题论证会,定期召开项目指导跟进会、学院竞赛专家评审会等,保障参赛项目及竞赛活动按期高质量完成。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校级竞赛的作品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学院要对重点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

2.各学院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各学院团委要建立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学院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专项经费,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指导教师人才库,有条件的学院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取得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结合。

3.各学院要积极采用各类媒体渠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为竞赛的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下好的基础,使“挑战杯”的品牌在学生中和社会上产生更加广泛、深远的影响。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要注重竞赛知识、经验的传承和积累,采用“老带新”、经验分享、累进创新等形式,不断将竞赛项目推向更高的水平。对赛事参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成功的经验等等要不断总结,积累传承。对在省赛、国赛中取得成绩的优秀项目、先进个人、优秀指导老师等要给予表彰,对学生在综合测评、创新学分等方面重点支持,对指导老师在工作量认定、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政策倾斜。

4.各学院要依托暑期三下乡及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提前培育项目。挑战杯项目可以依托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前开展,以构建良性发展格局。既能为竞赛丰富了实践经历,同时使学生参与基层工作,了解基层需求,为挑战杯选题提供素材和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层站位。

六、其他事项

大赛正式通知及具体安排,待上级赛事要求明确后另行通知。




共青团郑州大学委员会

2024724


友情链接: 中国共青团   河南共青团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青年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