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青年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辽宁省朝阳市某小学为例

日期:2022年08月12日 10:43   点击量:   发布人:    资料来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里许多父母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发展,不得不离开家乡务工、创业。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缺少父母关爱和良好成长环境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风险增加。本研究以辽宁省某小学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结合相关文献,以孤独感、社会支持和校园欺凌为焦点,探究留守儿童的一些心理健康特征。同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孤独感 社会支持 校园欺凌 心理健康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迅速发展,这背后离不开一个个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大量的农民工也催生了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便是其中之一:一些父母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发展而离开家乡务工、创业。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他们中许多人不能把孩子带在身旁,从而催生了数量巨大的留守儿童。据调查,截止2016年,我国不满16周岁的留守儿童约有900万。缺少父母关爱与社会支持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由此产生孤独感等不良情绪。同时由于留守儿童处于弱势群体,他们更容易在学校受到歧视、欺凌等负面事件的影响,据2017年网易新闻报道,近50%的在校留守儿童曾遭受过校园欺凌。这些对留守儿童身体和心理的造成了多重打击,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党中央、国务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工作也是高度重视。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 2014 - 2020 年) 》,明确提出要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2016 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8 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 - 2022 年) 》,突出强调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这些政策法规,为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指明了方向,从多个角度表明了我国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所以我们此次调研将聚焦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对朝阳市某小学展开调研。


二、调研目标

为探究影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和隐患,改善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提供借鉴,我们以朝阳市某小学为调研对象,开展调研活动。我们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聚焦于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孤独感与家庭支持三个方面,以探明当地留守儿童分布状况以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期让留守儿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共建建设美好社会。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网络问卷的方法。在调查前,由调研组成员对问卷内容进行细致的编制与修改,并向家长和学生详细解释本研究的目的。调查实施阶段,通过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收回问卷174份。其中有男孩90名,女孩84名。


四、调研结果分析

1、留守儿童较多,父亲职位缺失




图1 留守儿童占比情况

由图1可知,该小学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留守儿童占比达到62.7%,是非留守儿童的近两倍。许多父母离开家乡去外地务工,使得当地留守儿童数量很多,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基本都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严父慈母,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缺少父爱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更有研究显示,父亲这个职位的缺失会使孩子的生活满意度和自尊的降低,并且不利于性别角色的发展(朱淑贞,2012)。在对另一部分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其他儿童,这表明母亲是儿童的避风港,可以给与抚慰,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角色。


2、非独生子女较多

图2 非独生子女占比情况

是否独生




数量

数量

是否留守儿童

32

76


14

52

表1 是否留守儿童独生子女情况

由图3可看出,非独生子女占比约为73.56%(128名),是独生子女(46名)数量的近三倍。表1显示,留守儿童非独生子女是独生子女的近两倍,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非独生子女意味着他们可以有兄弟姐妹在身边和他们一起玩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造成的孤独感;但对于独生子女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长期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也缺少兄弟姐妹之间的玩耍,平时只有在学校才能和同龄孩子玩,这可能会使得他们的孤独感较高,更加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呵护。


3、父母打工时间长,回家次数少

图3 父母回家间隔时间

如图3,在“父母多久回家一次”一题中,有84.11%的儿童选择的是半年,该地区父母亲外出打工时间非常长,大部分孩子每年只能见两三次父亲、母亲。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加上每年要间隔很长时间才能见一次孩子,这会对亲子的关系造成不良影响,也不利于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孩子长期见不到父亲、母亲使亲子间关系生疏,回家时甚至可能出现孩子不认识父母的情况,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较多的校园受欺凌现象


图4 校园欺凌占比状况

图5 校园欺凌形式

如图4,在“这个学期你在学校里被别的小朋友欺负过吗?”一题中,有约20%的儿童表示有受到过校园欺凌,其中也包括一部分留守儿童,这个比例很高,说明校园欺凌现象很严重。进一步调查发现,在受到过校园欺凌的儿童中,言语辱骂是最常被使用的欺凌方式,并且校园欺凌现象多是发生在同班级内儿童。

校园欺凌对青少年的危害非常大,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造成双重创伤,给成长中的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同时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不利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对学校、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5、大部分孩子能有效应对校园欺凌


图6 儿童面对校园欺凌采取的行动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在受到过校园欺凌的儿童中,有77.2%的儿童会主动告诉父母,有70%的儿童会选择告诉老师。在“如果你看到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被欺负,你会怎么办?”一题中,如图6,只有6.32%的儿童会旁观而不会去帮助受欺凌者,有93.68%的儿童会主动去帮助受欺凌者。这是很好的现象,一方面受欺凌者儿童会主动告诉长辈、老师;另一方面,儿童们看到别人受欺负会主动去帮助他们,这利于在校内形成抵制欺凌的氛围,利于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五、建议

第一,倡导父亲角色 “回位”,农村学校通过各种努力弥补父性教育缺失。在经济原因允许情况下,父亲尽可能把留守儿童接到城里,与其一起居住,承担教育责任。如果不能够经常回家,那么要积极通过电话、互联网、写信等方式与儿童进行沟通,对儿童进行教育。同时,学校也应加强与儿童父亲的沟通,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纪律等各种表现及时传达给在城市务工的父亲,让父亲掌握儿童在学校的情况,对儿童进行教育、开导、督促,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第二,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自身应加强心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与家长建立沟通,确保每一个学习有困难、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帮扶;给儿童提供情感支持、陪伴和肯定价值,鼓励同学们互助友爱,加强校园欺凌相关方面的教育和调查,在班级和学校当中形成良好的氛围。父母、老师及同学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完善的支持系统。

第三,为了让父母可以更好地陪伴照料留守儿童,应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让孩子随父母流动。具体而言,一是要整合政府、社区、教育、社会组织的资源,建立流动儿童之家,特别要加大0~3岁随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投入。二是要进一步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立法保障流动儿童就近入学、获得平等教育的权利,为家庭化迁移解决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范小晓. 母职缺位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20.

[2]朱淑贞. 父亲缺失对小学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自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3]杨焱杰. 小学校园欺凌问题治理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4]范兴华,何苗,陈锋菊.父母关爱与留守儿童孤独感:希望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4):702-705+643.

[5]杨美春. 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1.

[6]刘静雯. 父亲缺位留守初中生孤独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7]张婷皮美,石智雷.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西北人口,2021,42(04):31-43.

报道链接

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2904669&app_version=1.3.5&time=1659416478&signature=xZry0KPXd5RYDQVznvq4vvjn3UAoOB4GlE6go9mAJkeON2wjWB&sign=8e89fba2654dd00c38ebba3a54b62f0a


友情链接: 中国共青团   河南共青团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青年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