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

作者: 时间:2022-09-27 点击数:

背景导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

爱国统一战线

(200211月—201211)

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推动统一战线形成团结、稳定、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置于壮大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按照党中央有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宗教工作扎实推进。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和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积极作用,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国家投入数亿元专项资金,实施改善全国性宗教团体和部分宗教院校办公办学条件的“10+1”项目工程;加大对宗教院校的经费支持力度,采取了多种方式加强对中青年宗教界人士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进一步挖掘教义中的积极因素,探索宗教和谐理论,树立宗教和谐理念,推广宗教和谐价值,引导宗教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佛教的讲经交流活动、道教的玄门讲经、伊斯兰教的解经、天主教民主办教和神学本地化建设、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等都取得新的进展。宗教界开展社会服务工作。1984年,我国当代著名高僧真禅长老开始向上海的有关福利机构捐赠财物。1985年,中国基督教领袖丁光训主教发起成立了以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和农村发展为主的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爱德基金会。同年8月,在赵朴初、丁光训等宗教领袖的倡议下,由全国政协宗教组发起了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倡议。20多年来,我国宗教界发扬服务社会、行善济世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帮学助残、救难赈灾等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仅以2007年至20125年的不完全统计,宗教界的慈善捐款约30亿元,其中佛教界18亿多元,道教界2亿多元,伊斯兰教界近2亿元,天主教2亿多元,基督教3亿多元。2012年,中央统战部等6部委下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

图为2011年举办的国际道教论坛

拓展宗教服务大局的新途径。发挥宗教的独特优势做台湾人民的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大型宗教交流活动,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得到了强化。发挥宗教在国际交流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和民间外交。成功举办了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和两届国际道教论坛等,组织佛指、佛顶骨、佛牙赴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缅甸、泰国等国供奉,参加世界宗教和平大会,举办中国基督教圣经事工展(美国、德国等地)、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中土伊斯兰文化展演、中国道教道行天下赴英国、韩国等地交流活动,有力地宣传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等法规,用法律武器抵御渗透;开展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等专项工作。

(来源:统战新语)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