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路径

作者: 时间:2024-07-23 点击数:

数字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不仅带来了社会生产变革,也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借助数字技术力量,探索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数字方案,是一项涉及广、要求高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考虑、综合施策。

应对数字变革,拓展宣传阵地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融入社会生活各领域,数字空间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型载体。各族群众的数字交往跨越地理隔阂与时空界限,信息沟通与情感联结更加便利深入,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形象也迁移至数字空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日益展现出从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延伸的态势。数字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信息传播和阐释方式,加剧了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趋势,宣传工作面临更高要求。同时,大数据和算法技术在个性化推荐方面也造成了“信息茧房”等问题。

要全面把握数字时代发展规律,不断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阵地。一是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宣传体系,发挥多元主体效能。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多渠道布局,建构全景式信息出口,既发挥传统主流媒体资源丰富的优势,又融合新媒体吸引力强、具有互动性的特点,通过多元媒介的组合运用,实现覆盖广泛、综合联动、系统展现。二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宣传工作充分嵌入各族群众的日常数字生活。引导社群组织、团体、个人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宣传工作,从受众的兴趣爱好需求出发,挖掘日常生活素材,将宏大抽象的理论话语转化为大众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三是拓展海外传播渠道,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打造新型国际传播平台,利用好新兴海外社交平台,以真实、生动、鲜活的内容,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协同数字化建设,探索创新方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要同数字化建设、数字治理结合起来。我国通过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数字中国”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发展道路。无论是网民规模、数字基础建设,还是数字经济、互联网行业发展水平,都走在世界前列。数字化建设成果,让各族人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互联网经济、电商销售,促进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便捷的线上购物,提升各族群众生活品质;远程医疗、网络教育、线上法律援助、电子政务等,助力优质资源共享;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展现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幸福生活。这些数字化建设成果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丰富宝藏,突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当代价值。

要协同数字化建设,在平台、内容、保障、队伍等方面以数字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一是加强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移动客户端、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等数字服务平台的传播引导优势,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宣传阐释工作;打造各类资源库、素材库、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创新数字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建设理念和实现路径。二是推进新闻传播、教育、民生等领域数字化建设的融合发展,讲好新时代各族群众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故事,立体展现各民族团结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三是加强制度保障和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教育宣传、文化传承相互促进。

善用数字技术,提升讲故事能力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数字技术与媒体传播的融合,传统传播渠道和方式被重构。数字媒体凭借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表现形式多样、多模态等特性,影响力持续增加。与此同时,数字技术改变了媒体与大众的关系,个体从信息的接收者转变成为信息传播和创作的参与者,拥有更多话语权。

面对数字时代宣传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要充分发挥新兴数字技术优势,不断提升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能力。一是依托新技术,探索机制、模式、表达等多方面创新。利用直播、短视频、轻应用、AI主播、动画、游戏等民众易接受的方式,增加体验式、参与式的传播渠道,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实践中。以优质内容争夺传播高地,建立更合理的内容创作激励机制,鼓励创作者生产更多优秀作品,展示中华文化。善用算法推荐技术,根据用户个性特征推荐内容,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分众化表达。引入突发识别机器人、安全核查机器人,协助做好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监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传播效果进行反馈评估。二是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多模态特性,提升宣传效能。运用VR、AR、数字仿真、3D复刻等技术,打造云展览、线上体验馆、数字展厅,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打造更具现场感的传播场景。推出体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品展,通过多模态话语方式综合呈现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深化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自觉。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