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风化人 凝心铸魂——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作者: 时间:2024-10-22 点击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思想引领——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直抵人心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中央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到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强调“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到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

在多个场合、在深入民族地区调研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明确部署。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思想的光芒,引领前行的方向,汇聚起中华大地上的万千回响。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

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

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直抵人心,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立心铸魂——

不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少林功夫、川剧变脸、福建茶艺、玉树锅庄……今年以来,三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在地处北京西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推出,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文化节目在这里轮番亮相。游客在一馆之内,尽赏各族文化交相辉映,纵览中华文化之美、家园之美,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释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殷殷嘱托,重若千钧。

国家民委和全国各地积极搭建节庆民俗、展览展演、文化旅游等平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重大文化工程,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创新融合。

定期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艺会友、以演促创、以赛促交,让一项项民族非遗重焕生机活力、一个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向广阔天地。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

走进位于北京西长安街的民族文化宫,可以沉浸式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1500余件文物古籍穿越时光,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生命力。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发声,通过文物古籍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正是国家民委办展的初衷。展览开展一年多,已累计接待观众21万余人,增进了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今年8月,由国家民委策划指导的民族音乐综艺节目《乐在其中》赢得全网关注。以音乐为媒、以融合为要,3期24个表演,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绚烂多彩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诗情画意。

放眼全国,文脉传承弦歌不辍,文化交融开拓创新。

在新疆,新疆文化艺术节、新疆民间艺术群英会、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等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文化润疆”深入人心;

在云南,“枝繁干壮工程”率先实施,让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

在内蒙古,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加速建设,讲好黄河及河套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

历史充分证明,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

绵绵用力——

让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有形有感有效

新秋江南,儒风习习。浙江衢州市中国儒学馆内,诵读《论语》的童声琅琅,文脉绵延;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景美人宁,凤凰腾飞……国家民委“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浙江篇”在此举行。

浙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在这片土地上,文脉文化文明,天时地利人和,交相辉映,彰显着主题文化活动非凡的意义。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走进贵州,循红军长征足迹,探“村BA”火爆密码;走进云南,感民族文化丰美,听团结和谐故事;走进浙江,沐南孔故里儒风,寻乡村共富之路……

近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走进校园,《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加速推进,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创新开展,民族地区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文化如水,浸润无声,引领各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国家民委创办“道中华”文宣平台,“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开展“道中华·边疆行”“道中华大讲堂”等活动,聚合主流媒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涉民族宣传。

在各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也在积极开展:新疆组建“马背宣讲团”“石榴籽宣讲队”,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点单式”“点对点”宣讲;广西文艺工作者发挥文艺创作优势,让花山岩画、刘三姐文化IP“活”起来,让各族人民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河北承德整合市区多家文博单位资源,讲好承德在清代巩固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叙事析理、寓教于事,一个个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践活动在中华大地落地开花,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成风化人,凝心铸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蓬勃兴盛,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融为一体,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时代精神赓续优秀传统,必将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