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角度看形体美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文章作者:女性关怀中心 访问次数: 发布时间:2016-05-24

从社会角度看形体美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摘要   近些年来社会对“以瘦为美”的女性形体美观念的逐步认同和接受,使得许多在校女大学生过分关注或片面理解“以瘦为美”的形体美标准而导致了进食障碍等心理障碍【1】,而进食障碍一般又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滥用和人格障碍共病。

关键词:以瘦为美      进食障碍     女大学生

1 问题的提出

1.1近些年来,许多媒体对“以瘦为美”的女性形体美观念的宣传,使得在社会文化中基本上认同了“以瘦为美”的女性美标准【2】。Garner 等人收集了1959到1978年《花花公子》杂志封面人物及美国小姐的信息。表明这些年来不管是美国小姐还是《花花公子》的封面人物在1960 年以后都显得苗条多了胸围和腰围都明显的变小了。这表明了一个变化趋势,对于称心如意的身材来说人们出了考虑体重之外还要考虑体型因素。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年之间人们的偏好是瘦长,并且比以前更加的接近管状。Wiseman 等人收集了从1979年到1988年的数据结果发现;美国小姐继续明显的减轻她们的体重, 同时,《花花公子》的封面人物也保持在相对较低的体重水平上。事实上 69﹪的《花花公子》的封面人物和60﹪的美国小姐的体重已经比正常条件下的体重减轻了15﹪,甚至更多并且已经达到厌食症的其中一个标准。

1.2许多女大学生追求” 瘦而美“而进行节食,减肥,以适应社会审美标准的需要。由于一些片面的理解和操作上的不合理性引发了以进食障碍为主的心理问题【3】。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进食障碍好发于青年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食障碍在东西方国家均呈增加趋势。目前认为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于进食障碍,Levine和Smolak 发现在杂志和电视上“受称赞的苗条”的大多数女性要瘦一些,Stice 等的研究发现;女性大学生中进食障碍的患病率与媒体的大肆宣传有强相关。我们在这里着重讨论媒体的形体美观念这个社会因素对女大学生特别是在校女大学生的进食障碍以及与其相关心理问题影响的探讨。

2 国内外的研究和评论

2.1 一项关于 “女大学生形体审美取向的调查与分析“【4】一文中选择了在校的女大学生被试调查结果如下;

2.1. 1                         表 - 1

 
 大一

(n 107)
 大二

( n – 105)
 大三

(n 111)
 大四

(n – 105)
 
以瘦为美
 20.7
 20.3
  31.8
 11.2
 
以胖为美
 1.2
 1.0
 1.0
 1.7
 
  2.1.2 从表1可知 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有许多学生为了追求瘦的形体,为了在短期内达到瘦的目的,盲目地节食、服用减肥药、使用减肥产品。这些都是因为女大学生们的形体审美取向是瘦,在追求瘦的过程中,采用不科学的手段来减脂,最终后果就是损害健康。社会中许多女性把减肥当成时尚生活的一个标志,为了紧跟时尚,女大学生也会刻意追求瘦形体,造成体内脂肪量流失过多,最终导致生理机能发生不良变化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大一

(n 107)
 大二

( n – 105)
 大三

(n 111)
 大四

(n – 105)
 
学校体育教育
 30.3
 24.5
 21.9
 16.6
 
媒体影响
 44.5
 50.1
 57.1
 58.3
 
朋友交流
 15.8
 20.5
 17.3
 23.7
 
家长交流
 9.4
 4.9
 3.7
 1.9
 
表 -- 2                                   2.1.3 在调查中发现影响形体审美取向的主要因素为:学校体育教育、众媒体、朋友交流和家长交流这4个方面。其中社会文化因素中的大众媒体的影响力最大,各种杂志广告、各种选美比赛、模特比赛、网络等都宣传以瘦为美,铺天盖地的减肥广告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也会刻意追求瘦形体,造成体内脂肪量流失过多,最终导致生理机能发生不良变化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2.2  国外研究

 2.2.1. 新西兰的一项研究指出【5】,进食障碍在18—44岁间的女性其终身患病率为1.6%,18—24岁之间的患病率为4.5%,25—44岁之间为2%,但45—64岁之间的患病率只有0.4%,并且城市的患病率更高。

2.2.2.美国的Schlundt和Johnson  总结了大量调查后指出;在大学校园内大概有6%--8%的女大学生达到了狂食症的标准。J.Gorss和Rose 报告指出;高中女生中有9%都达到诊断标准,但只有2%的接受治疗。

3 社会和心理角度研究探讨

3. 1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

3.1.1 家庭因素

家庭理论者认为家庭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生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同基因一样重要,并将进食障碍的原因归结为父母反对少女独立生活的矛盾,进食障碍成为女儿表达家庭反对其独立的矛盾的手段,达到对父母的反控Humphrey (1989 年) 【6】应用本杰明社会行为分析量表进行家庭系统测量,评估74 个诊断患进食障碍的3 个家庭,与对照正常家庭比较发现,厌食症的父母传递较多的养育情感而忽略他们女儿表达自身想法和感受的需要,他们倾向于控制,只允许女儿保留较小的自我定位精神空间。根据Humphrey 理论,贪食症的父母情感更外露,家庭矛盾更明显,父母责骂和轻视女儿,家庭控制更直接。也有理论认为厌食症是孩子为了维护家庭稳定的一种“防卫”机制,以拒绝吃饭作为解决家庭内冲突的一种方法。厌食症患者的家庭观念强调完美,避免伤害,情感克制,适当行为和对异议的容忍,而贪食症患者的家庭易表现出可变性、激动情绪、矛盾和负性情感。进食障碍患者的母亲,其进食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母亲,一方面这类母亲很注意自己和女儿的形体,使女儿将母亲的形体视为“样板”而刻意效仿,另一方面母亲的饮食习惯影响女儿饮食习惯的态度。

3. 1.2 社会文化尤其是大众媒体的宣传

近30 年来进食障碍患病率大增,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国家及地区患病率较高。这说明社会因素在发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文化观念中,女性身材苗条作为自信和成功的代表,以“瘦”为美。大量的媒体宣传也将追求苗条、减肥作为社会时尚,受到公众的推崇,这对女大学生的导向和压力无疑是巨大的。1996 年一次世界范围的进食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减肥是进食障碍的发病机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 随减肥行为的增加, 进食障碍等节食疾病的患病率增加,这说明强制要求“瘦”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增加。其它患病率明显增加的职业有时装模特和运动员。除了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Cassitto等【7】认为社会压力超过个体所能承受的压力时会产生包括情感、植物神经系统和行为等非躯体反应,如进食障碍,情境障碍和神经症。虽有证据显示基因在神经性厌食症中的作用比神经性贪食症的作用要小,但社会文化在后者中的影响较前者明显。

3.2 心理因素及理论节食

3.2. 1 人格类型

进食障碍同人格特征正相关。Kreipe 【8】 总结瘦身节食可导致患心理问题危险性增加的人格特征包括自我评估差,难以表达负性情绪如愤怒、悲哀或恐惧,难以处理矛盾,取悦别人,追求完美,依赖性强,被注意的需求,难以处理与父母的关系(虽然可能表面上很亲近) ,独立生活的困难,父母高期望,害怕或犹豫长大或性成熟包括青春期身体的发育,要求更加独立和生活中自我确认的问题共13 项。

3.2. 2 精神动力学假设

Corcos 【9】等的研究指出进食障碍等心理问题的核心问题存在于患者的人格和处理矛盾的能力。其人格总体特征为依赖,倾向于过度地依赖于外在个体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缺乏自主和对自身和以上外在个体领域的混淆。由于达到性成熟所带来的矛盾,追求性对象和完成自我确认的需要,依赖在青少年期显现出来。然而,依赖实际起源于儿童期,尤其是儿童早年,那时缺乏与母亲之间建立有效稳定和值得信赖的关系。依赖将他人作为现实自身的组成部分,融合混乱的情感,受进攻的主宰,并在早年童年期开始就不受自我的影响。与这些人的任何重要矛盾都会带来进攻和破坏的情感,使之在青少年期失去自信心,感到自责和孤独及发生行为紊乱。家庭成员间的依赖关系的存在加强了青少年期这些关系的混乱,并产生矛盾,威胁主体的自主。试图在身体内部制造对抗,根据情感需求,感觉既有对别人的依赖又有自主的保留。这样的对抗造成情感的痛苦和投射。这个年龄段的行为紊乱可以认为是自虐行为,通过这样做可以真正成为自己,排除父母确认自我的存在。虽然负性行为能保证自主,但剥夺了自恋的快感,即一定程度上是自信的来源。患者会越来越觉得空虚,然后依赖别人,这迫使其加强负性行为,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同时被迫加强情感的投射而行为越来越脱离情感,变得越来越机械化。

3.2. 3 认知行为理论

Vitousek 等(1996 年) 【10】 在一系列的文章中将由于节食减肥而导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相对集中于信息加工,自我表现,人格变化和动机,并概括为:认知行为模型坚持厌食症和贪食症的临床表现由个体对形体和体重过度夸大所维持。这负性想法起始于一定的人格基础(如完美主义,禁欲主义,情感调整的困难) 和社会文化对女性外貌的观点。一旦形成,负性自动想法影响个体, ,使怪异的偶然行为得到加强,依据认知偏差来加工信息,最终受随后的躯体情况影响,生物因素也作用于维持曲解认知和行为。WFairburn 等【11】 提出新的认知行为理论,强调厌食症维持过程的认知行为理论,并综合自我控制和关注形体和体重。

4 结语

4.1 女大学生要更好的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就要树立健康综合的形体美标准【12】;走出片面观念误区树立健康美的形体观;走出局部指标误区建立综合曲线审美观。更好的结合自身实际避免盲从和误导,使自身更好的展示女性的多色的形体魅力,树立自信和自尊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心身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4.2 大众媒体一定要合理的宣传形体美观念,以合理健康的美学观为出发点对社会负责,特别是要正确的引导广大的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审美观。大众特别是男性也要倡导形体美的真正内涵,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形体美学环境,共同为预防由于节食和减肥所引起的进食障碍等心理问题发生,促进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4.3 由于以瘦为美的形体美观念所引起心理问题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则越多,而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各种机构和社会组织特别是心理和生理学领域应更加紧迫建立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以便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更好为青年女性的发展创造基础条件。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倡导社会性别公正大力弘扬女性健康美,解放女性生产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整体和谐向前发展。

5 参考文献

【1】邓广南,曾祥萍.21世纪高校女生形体美探析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9月;157~161

【2】【3】【5】王建平主编《变态心理学》2005年2月第1版 231~244

【4】陈静,陈志相. 女大学生形体审美取向的调查与分析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3〕;25~26

【6】钱铭怡 刘 鑫.北京女大学生节食状况及进食障碍状况的初步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年 第16 卷 第11 期;753~757

【7】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2

al of Mental Disorder ( 4th ed1) , Washington , DC: Author ,1994 , 539 - 5501

【8】 Vuorento T, Maenpaa J , Huhtaniemi I1 Follow up of ovarian endo2

crine functio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fter hysterectomy by pro2

gesterone1 Clin Endotrinol Oxf , 1992 , 36 : 505 – 5101

【9】HuonGF,WaltonCJetal1DietingamongAdolescentGirlsi

BeijingEatingDisorder1TheJournalofTreatmentandPrevention

1999,7(4):271-2791

【10】 LeungF,LamS,ChanI1DisorderEatingAttitudesandBehav2

iorsamongAdolescentGirlsinHongKong1JournaloftheYout

Studies,2001,4:36-511

 【11】NasserM1EatingDisorders:theCulturalDimensionSocialPsy2

chiatry1PsychiatrEpidemiol,1988,23:184-1871

 【12】肖娟.谈当代女大学生形体美的标准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2001〔6〕;89~91
 
 


 
 

--------------------------------------------------------------------------------
教育学院  冯丹

上一篇:高中女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

下一篇:男性不育及其医疗干预现状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