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郑州大学物理-材料博士后学术研讨会公告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7日浏览次数:

 

为加强物理学和材料学高水平的学科交叉,提高研究水平,促进学科发展,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将举办“2014年物理-材料博士后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为博士研究人员提供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

研讨会定于2014年11月29日(周六)举行,会期一天,分专家报告会与博士后学术报告两部分。上午是专家报告会,邀请到了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青、中科院 “<>”陈效双研究员,以及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王裕昌博士,为大家做物理与材料学方面的专题报告。下午是博士后学术报告,从物理与材料博士后流动站在站的近50名博士后中遴选出12位博士后代表做学术报告。

研讨会时间:2014年11月29日上午9:00(周六)

研讨会地点:物理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新校区物理馆北楼一层东头)

热诚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附件:  博士后学术研讨会日程安排(11月29日).doc  
 

 

专家报告一:第三代红外光电子材料的异质外延和器件物理

    专家简介:国家杰青、中科院 “<>” 陈效双 研究员

陈效双,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 “<>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1项(1人),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第2),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1项(第4)和其它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多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和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先后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总装备部国防“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近年来主要从事半导体红外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子人工带隙微结构的光子学和纳米材料的电子性质研究,围绕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工作,解决了半导体光电子材料物理和器件中许多复杂的问题。在国际SCI刊物Phys. Rev. Lett., JACS, Nano Lett., Adv. Matt.和PNAS等发表论文160余篇,论文被SCI刊物他人引用1600余次,同时一些论文的模型、方法和结论均被他人引用,一些预言被他人证实,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10项。

 

专家报告二:金刚石合成技术及大单晶金刚石应用展望

    专家简介: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裕昌 博士

    王裕昌,江苏省靖江市人,博士,高压物理及超硬材料专家, 198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7硕士毕业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化学分析专业;1990—1992年任日本真空技术株式会社筑波超材料研究所研究员;1996年在日本筑波大学研究生院材料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任日本国立无机材质研究所特别研究员;1998年受聘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地质物理及行星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2001年回国,在河南黄河集团及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研究开发工作。现任河南黄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任、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兼任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床工具协会超硬材料分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磨料磨具标委会超硬磨料及制品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高压物理学报》、《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和《超硬材料工程》杂志编委、许昌学院教授。王裕昌博士在超硬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其产业化领域做出了许多突出的成就,代表性的工作有:(1) 首次高精度测量了不同石墨在热力学稳定性方面的差值; (2) 首次确认了金刚石在可融熔碱金属-卤素盐类中的成长; (3) 世界上首次用过剩压法生长金刚石大单晶; (4)国内首次合成出10mm宝石级单晶金刚石。近5年来王裕昌博士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成果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许昌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75篇。主持或承担的项目为公司新增产值19.9亿元,新增利税2.1亿元。

 

关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