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通往拉里萨之路:胡百精教授谈公共讨论中的对话理性



511日晚,应我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公共传播研究所所长胡百精教授做客我院“传媒名家讲坛”,在核心教学区北1103教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通往拉里萨之路》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我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主持。

“现象不是问题。”胡教授用短短一句话铺陈开来,将同学们引向对“现象”与“问题”这两者的思考,并提出现今“边缘议题不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这一社会现象。他化用生活中的几则事例,生动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泛娱乐化”、“泛道德化”以及“泛政治化”的异同,引出本次讲座谈及的对象——公共舆论的非理性现象。胡教授认为,由于公共表达中理性的匮乏,造成了社会公共舆论中的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不断引起人们对理性的探求,而这其中的问题就在于,人们是要“寻找过去”还是要“探求未来”。他还向同学们提出,在公共表达中,要“不以达成共识为目的”这一观点。胡教授以“苏格拉底”为引,通过几则幽默的小故事,活跃了现场的气氛,并提出人们探求真理的两种道路,即“知识之路”与“意见之路”。前者依赖于前人的知识与经验,后者则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辩论。他将两者展开阐述,逐步比较,得出“当知识之路不可达时,我们就应该选择走意见之路”这一结论,强调“理性”的重要性。随后,胡教授以“认同、共识、承认”这三种人们对待新鲜事物的不同态度,及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向同学们提出了何为“先驱伦理”。接着,他又介绍了哈贝马斯的“对话伦理”及其有效性原则,即“可理解”、“真实”、“真诚”、“正当”四个方面。胡教授通过向同学们发出三道追问,引发在场师生的思考。他呼唤新时代下新的思潮,鼓励同学们走上理性的意见之路。

讲座最后,孙保营副书记以“理性、幽默、睿智”六个字,总结了本场报告,并为此次交流画下了圆满的句点。他激励同学不懈努力,勤于思考,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复杂多面的事物。

胡百精,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学与公共传播,代表著作有《说服与认同》、《中国公共关系史》(中、英文版)、《危机传播管理》(第三版)、《公共关系学》等,译著有《宣传》《取悦公众》《舆论的结晶》《每一分钟诞生一位顾客》,主编“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年度系列报告”。


胡百精老师作报告

孙保营副书记主持报告会

师生认真聆听

报告会现场

(文字:江翼鑫  摄影:刘杰)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