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学说之内涵,包括心理活动层次、人格结构、人格发展、焦虑,防卫机制、变态行为与心理治疗,谨分项摘述。
一、心理活动的层次
弗氏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意识(Conscious)--是公开之行为及思想,其内容能符合现实环境之要求,并能随时在记忆中出现。
(二)前意识(Preconscious)--系较模糊之思想,要经过思考后才能召回之记忆。
(三)潜意识(Unconscious)--系由不受意志来管制之态度、感情及观念等所构成,内容极为隐晦,经常以「象征化」(Symbolism)在行为上出现。
二、人格结构
弗氏将人格之构造分成本我、自我及超我,这三部分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内动力,支配了个人的所有行为。
(一)本我
1.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其成分乃与生俱来。
2.本我之内包括一些生物性的或本能性的冲动,这是个人行为的原始动力。
3.受唯乐原则所支配,借着立即的满足,来宣泄原始的冲动,以减低紧张状态。
(二)自我(Ego)
1. 自我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中间地位。
2.自我借着与现实环境相接触、相交往,从而形成适应的作用,故受现实原则支配。
3.自我主要功能为:满足基本的需欲以维持个体的生存、调节本我之原始需要以符合现实环境、管制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调节并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
的冲突。
(三)超我(Superego)
1.在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是监督者的角色。
2.超我系个人将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判断内化而成,故受道德原则所支配,其主要力能为:管制不容于社会的原始冲动、诱导自我使其能以合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成完美的人格。
三、人格发展
精神分析论重视人格的发展,认为婴幼儿期的生活经验,是构成人格的主要因素,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一)口腔期(Oral Stage)--初生至周岁
1.活动以口腔为主,经由吮吸、吞咽、咀爵等活动,以获得基本需欲的满足。
2.如口欲受挫折,长大可能偏向悲观、依赖、退缩。
(二)肛门期(Anal stage)--一岁半至三岁左右
1.幼儿由于排泄粪便,解除内急压力而得到快感的经验。
2.如顺其自然,则人格获得良好发展。
(三)性蕾期(Phallic stage)--三至六岁
1.以性器官为获取快感的中心,小孩有意无意会去触摸、摩擦,以获得快感。
2.儿童在行为上已有男女性别之分。
3. (Oedipus Complex);女童则产生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
4.儿童的恋亲情结,经由超我的发展获得调适,转而模仿同性之行为,并经由认同作用形成个人人格特质。
(四)潜伏期Latency Preiod)--六岁至十二岁
1.儿童注意力的重点,已渐渐转移到周围环境的事物。
2.儿童的人格发展进入平稳发展期。
(五)生殖期(Genital Stage)--十二岁以后
1.儿童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
2.对异性发生兴趣,喜欢参加两性组成的活动。
3.在心理上逐渐发展,而有与性别关连的职业计划及婚姻理想。
四、心理疾病与治疗
弗氏依据临床的经验,归纳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七种:
(一)转换反应(Conversion Reaction) :如歇斯底里亚,把心理冲突转变为身体症状表达出来,以解除自我焦虑。
(二)恐惧反应(Phobia):如怕黑暗、害怕幽闭独处、临高恐惧。
(三)抑郁(Depression):遇事过度悲伤、不振、退缩、严重者有自杀的倾向。
(四)妄想(Delusion):虚构许多自以为是的观念,因而终日焦虑不安。
(五)离解反应(Dissociative Reaction):产生幻觉、妄念或精神分裂等,以逃避外界之剌激。
(六)强迫观念(Obession Thought):包括很多不自由的、不合理,且不实际的观念。
(七)强制行为(Compulsive Behavior):系指日常生活中有些不合常情的习惯性语言与行为
为治疗心理疾病,弗氏进一步创用心理分析法,其内容包括:自由联想、梦之分析、阐释及转移。以上方法配合运用,可将压抑于患者潜意识中之动机予以揭露,并发现焦虑的来源,启发患者的自我意识,使其在现实环境中,对自己重新认识,并恢复统整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