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拼搏 自强不息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动态>>正文
中心动态

西北大学赵丛苍教授受邀来中心讲学

2023年11月21日 13:39  点击:[]

1118日下午14:00-1600,由郑州大学考古与文物遗产学院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系列讲座于学院三楼教工之家举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赵丛苍教授带来了“宝山遗址与早期巴文化”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郜向平主持。


讲座伊始,赵丛苍老师介绍了宝山遗址发现的缘起、收获、探讨以及思考与建议。宝山遗址的发现是缘于对城洋铜器群相关遗址的寻找,经过多次发掘,宝山商时期遗存的文化定位逐渐清晰。指出该遗址是有别于中原商文化而具有自身特点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此类遗存在秦岭之南今汉中、安康的汉水上游一带有一定分布,据此提出了“宝山文化”的命名,用于指代较普遍存在于汉水上游的此类文化遗存,而城洋铜器群则属于宝山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文献的梳理,赵老师认为巴、蜀是中国古史中两个重要的部族和国家,在历史文献中常见连称而不作界分。通过与三星堆文化陶器的对比可以发现,宝山文化陶器与三星堆文化陶器在主要器物种类上有较大区别。而与路家河二期后段遗存,在文化面貌与内涵甚为相近,具有亲缘关系。十二桥文化在陶器的组合和形制特征方面与三星堆文化存在明显的区别,但是与宝山文化存在相似性。推测出川西地区十二桥文化取代三星堆文化,可能与外来文化主要是东边文化的介入有关,其中不排除来自汉水上游地区文化的介入有关。秦岭北麓的(弓鱼)国墓地与宝山文化的流变有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两者的陶系和陶器制法即技术传统有着共性特征,两者同为不同时期的巴人所创造的文化。对于早期巴蜀文化相关讨论中分歧较大,常有很多夸张的说辞。因此赵老师认为要扩大考古调查,强化科技手段,进行联合攻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搞清楚巴蜀文化的内涵以回应社会关切。

讲座结束后,赵丛苍老师对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郜向平老师对赵丛苍老师的精彩讲授表示感谢,并分享了自己对本次讲座的三点体会。第一,要带着学术目的进行调查。第二,要有为学术拼搏的精神,以苦为乐、化苦为乐。第三,要有宏观的视野,把考古材料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观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