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低碳健康人居环境青年学者论坛”系列学术活动第二期顺利举办

2024年04月29日  浏览次数:

由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和河南省生态住区与创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举办的“低碳健康人居青年学者论坛”系列学术活动的第二期于2024年4月25日至4月27日在郑州大学建筑学院一楼图书资料室成功举办。

本次学术活动主题为“多维感知下的健康环境营造”,活动分为学术宣讲和嘉宾对谈两个环节,邀请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杨鸿玮副教授、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王琨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陈意微老师,浙江科技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罗曼老师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陈义波副教授及公共卫生学院李萌老师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同时,邀请了郑州大学建筑学院陈伟莹副教授吴岩副教授姚珊珊老师、王安安老师、张璐嘉老师、赵威老师、赵人镜老师、张一老师、文跃茗老师等多位优秀青年学者参与了学术对谈环节,共同探讨相关议题。活动历时三天,由建筑学院副院长曹笛副教授、吴迪老师和薛思寒老师分别主持。近百余名校内外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了线上和线下的活动。

陈义波副教授“零碳建筑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与智能运维“为题,分享了如何在设计阶段克服传统经验方法,结合用户需求实现碳排放目标,并利用复杂的热环境调节系统实现零碳导向的室内温控。期间,陈老师向听众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智能家居软件,展示了科研成果的多样性。

罗曼老师以“回归整体观照的声景名胜研究”为题,以杭州西湖为例,探讨了典型案例如“钱塘十景•浙江秋涛”、“西湖十景•南屏晚钟”等的形塑机制与特性价值。在对谈中,她提及了“南屏晚钟”与“南屏晓钟”的演变,为研究增添了传统文化的色彩。这一研究揭示了声景、光景、香景等名胜之间的关联,为多元景观体系建构提供了学理路径探索与传统智慧的启示。

第一天现场互动与合影

王琨副教授“室外空间要素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为题,分享了以建筑、绿化等室外空间要素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测量、问卷调查、数值模拟等方法获取微气候、人体热感知数据,并通过多种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的科学过程。他阐述了室外热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研究对于创造低碳、健康居住环境的贡献。

李萌老师以学科交叉视角下室内环境对主客观健康的影响 为题,讲述了如何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阐明多种室内环境因素暴露与居民身心健康间的复杂关联,寻找重要的室内暴露因子,对制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策略有重要意义。

第二天现场互动与合影

杨鸿玮副教授以“群体vs个体:社区养老设施差异化需求的精准识别与空间配置”为题,讲述了如何准确定位社区养老需求,捕捉养老设施的功能和空间布局。她从老年人调研到环境设计,系统揭示了科研的过程,强调了在老龄化加剧的今天,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差异进行探讨,对于实现国家养老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意微老师以“看不见的自然——海珠湿地视障人士非视觉感知特征”为题,探索了视障人士对自然环境的感知特征及其行为模式。她指出,他们常通过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感知环境。为了让大家深入感受感官的奥妙,讲座中融入了多个互动环节,特别是邀请了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的宋菊秀老师带领大家体验了茶道,缕缕茶香引领大家进入感官的世界,随后陈老师组织了两个嗅觉实验将讲座气氛推向了高潮。这项研究引发了公众对视障群体的关注,加深了对他们在自然环境中需求与行为特征的认识,对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天现场互动与合影

在对谈环节中,师生们汇聚一堂,就健康人居环境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内容包括多元数据收集途径与方法、模型算法和调查分析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医工结合、感知研究与应用结合等议题与会者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经验,促进了合作,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方向启发了新思路。这次对谈充分展现了青年学者们对低碳健康人居环境议题的浓厚兴趣,会场气氛十分活跃和融洽。

人居环境的营造任重道远,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将持续举办系列学术活动,积极探索创新技术与理念,致力于推动低碳、健康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





上一条:建筑学院举行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                 下一条:建筑学院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会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 王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