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术预告 | 中原地区早期国家文明形态学术研讨会

2025年02月27日  浏览次数:


报告时间:2025年2月28日上午 9:00-11:40  

报告地点:郑州大学建筑学院二楼C210

中原地区是中国文明形成的核心地区,多年的考古发掘工作表明,中原地区的早期文明在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而且长期以来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保持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起源之初的“多源”到形成时的中原核心。从多学科、多视角深入厘清中原地区早期文明形态特征对于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多学科系统性理论研究范式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接轨国内相关领域高水平研究,开阔学术视野、提升教学及科研水平,建筑学院邀请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的五位专家开展中原地区早期国家文明形态学术研讨会,邀请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主旨报告一中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

报告时间:9:00-9:30

报告人:鲁鹏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鲁鹏研究员,博士。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数字环境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环境考古和数字考古。

主旨报告二:官山海-5800年-3000年间中原地区生业特征演变与早期国家的经济整合途径探索

报告时间:9:30-10:00

报告人:崔天兴 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崔天兴,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新石器时代考古、史前玉器研究和科技考古。

主旨报告三:中原地区古交通网络特征研究——以新石器时代的运城盆地为例

报告时间:10:00-10:30

报告人:陈隆文 教授

报告人简介:陈隆文,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黄河史、大运河变迁、考古学等研究。

内容简介:运城盆地与三门峡盆地这两个独立的地理单元虽隔黄河而立,但自古以来就往来密切、交流频繁。该区域内的考古学文化传播孔道在满足了先民日常通行需要的前提下,还承担着例如盐、铜等重要自然资源的运输职责;从聚落与交通孔道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也能窥见该区域内社会进程发展的整体态势,对豫西-晋南地区史前交通线路的梳理研究能够进一步说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古代文明的核心地位,亦可从空间演变的角度认识中华远古文明与中华民族早期活动的地域特征。

茶歇:10:30-10:40

主旨报告四:中原地区早期核心聚落考古材料收集和数据库构建

报告时间:10:40-11:10

报告人:樊温泉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樊温泉,1986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发掘领队资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曾主持或参加过邓州穰东、新密黄寨等遗址的考古发掘。

内容简介:收集中原地区裴李岗、仰韶、龙山文化时期及夏商时期核心聚落的基本信息,包括坐标、规模、布局、建筑特征和遗物信息。以上属于收集基础材料的工作。

聚落布局研究中需要用到GIS空间技术,主要包括聚类分析、空间插值、网格分析、相关性等手段。我们前期在东周墓地布局研究中,初步应用到了这几种主要的方法,并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主要介绍一下具体方法的使用,以及可以呈现的历史信息,并就如何在聚落空间布局中使用提供一些路径上的借鉴。

主旨报告五:智能时代下早期文明的历史演进及时空网络信息模型研究

报告时间:11:10-11:40

报告人:王振飞 教授

报告人简介:王振飞,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2006 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负责人,曾荣获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郑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等称号。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主要进行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社交网络、组合优化等方向的基础理论、模型与算法研究及其在智慧医疗、舆情分析等领域的应用。

内容简介: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期,在国家文化自信和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背景下,探寻文明起源的地域核心。整合中原地区早期聚落时空信息、自然地理环境信息、生业状况信息、古交通网络信息等时空结构模型,定量分析各要素之间的交互机理,进而搭建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网络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推演三河地区何以成为中国早期国家核心地域及其文明演进历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化早期中原文明评估与优化平台通过整合多源异构数据,结合特定领域知识库的构建与训练,为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支持。


上一条:郑州大学2024年度“赵鸿甫奖学金、省规划总院奖学金、归德奖学金”颁奖仪式暨优秀作品展在建筑学院顺利举行                 下一条:建筑学院成功召开第四届教职工(工会会员)第一次会议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 王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