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国重室训:
团结 协作 共赢 出彩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  国重媒体 >  正文

河南日报报道丨打造食管癌防治学术高地

作者: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3日 10:50

“这里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我们的大数据库及生物样本库,包含了5.4万例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35年随访研究队列,5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诊疗、病理和47年随访信息。”5月15日,在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内,中原学者、实验室主任王立东面对记者如数家珍。

  正是有了这份宝贵的“财富”,实验室在食管癌防治研究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已发现15个食管癌和贲门癌易感基因和致病基因,建立食管癌自然发生监控分子指标体系和高危人群界定标准;为建立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多个“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背后,是食管癌防治难点的不断攻破,是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的不断降低。

  而这些在业内具有“沉甸甸”分量的重要科研成果,它的“根基”来自于食管癌高发地区的现场研究。1959年,由当时的河南医学院牵头多家单位成立了河南医疗队,进驻到林县开展食管癌防治现场研究工作,这也是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雏形”。

  “第一批研究者中就有我的老师裘宋良,他们几乎把家搬到了林县,吃住都在那里,扎根林县20年,发明了食管细胞采取器,创立了食管脱落细胞学诊断标准等,为如今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落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立东回忆说。

  薪火相传,接过老师的“接力棒”,王立东成为省内第二代食管癌防治研究领军人物。1995年至今,他先后带领5万多名学生、志愿者深入林县、辉县等地以及全国的食管癌高发区,在4000多个乡镇,12万个村庄挨家挨户找病患、做调研。“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车轮上度过,剩下三分之一是在实验室。”谈起为科研奋斗的艰苦岁月,王立东十分感慨。

  跨越一个甲子,三代人科研“接力”,历经河南医科大学癌前期研究室、河南医科大学癌症研究室和河南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等阶段,2019年11月,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批复建立,也是河南第一个医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立东介绍,“整个实验室主楼总面积在12600平方米,固定科研人员60人,食管癌病因与预防、分子机制和早期发现、靶向药物研究与生物治疗是三个重点研究方向。”

  在全球每年新增约50万例食管癌患者中,一半以上在中国,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分布在河南、河北和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地区,林县、安阳、辉县等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发区,食管癌防治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梧桐树’,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聚集更多优势资源,进一步降低我省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将食管癌防治研究模式作为一个引领,带动其他肿瘤的防治,可推动我省医学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谈起实验室的未来发展,王立东充满信心。

原文链接:这是你不知道的河南⑥丨打造食管癌防治学术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