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9日,受“研究中心”邀请,华东理工大学刘培念教授来“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做题为《表面合成化学》的学术报告。
刘培念教授围绕“表面合成反应中官能团的高选择性活化和定向转化”核心问题,介绍了多种表面偶联反应的新策略,并介绍利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在单分子水平对反应机理、低维共轭分子体系的功能与性质进行的系统研究:1)发展了功能导向的表面反应前体分子,系统研究了官能团在表面活化过程中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2)原位捕获和检测反应活性中间体,在单分子水平阐明表面偶联反应分级活化动态过程和反应路径调控机制;3)发展了多种高选择性的表面自偶联和交叉偶联反应,构建了低维共轭分子体系,实现了单分子电子学性质的测量。
刘培念是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9)。入选了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015)及其跟踪计划(2018)、国家基金委“界面光电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创新研究群体(2014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9年)。已发表SCI收录论文90余篇。围绕功能有机分子的反应与性质,以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为手段在单分子水平对功能有机分子的表面合成反应和新型低维纳米材料构建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研究。从2010年至今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Acc. Chem. Res.、 Nat. Commun.(2篇)、J. Am. Chem. Soc.(8篇)、Angew. Chem. Int. Ed.(4篇)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近70篇(IF>10: 17篇),并入选了“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近5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和省部级项目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