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年会”成功召开

作者: 时间:2021-12-16 点击数:

2021年12月12日,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科学术分社、河南文艺出版社传记出版中心、《跨文化对话》杂志、《名人传记》杂志社、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筹委会等单位联合,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八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年会:女性传记的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受到疫情的影响,本次年会采取分期分论坛的方式:第一部分于2021年12月12日以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进行;第二部分拟于2022年春季在郑州大学举行。线上会议共分三个板块:开幕论坛、主题发言与平行会场。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西南大学、郑州大学等国内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300余人共同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

(大会现场)

会议开幕论坛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高晓玲教授主持,学院高可书记首先致开幕词。高书记向各位与会学者介绍了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及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女性传记文学是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新热点,对这一话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会激发新知,引领创见。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教授以“大洋洲女性传记的特色——聚焦Janet Frame”为题做了大会的基调发言。赵教授以新西兰女作家Janet Frame的传记为例,概述了女性传记所具有的跨文化性、隐秘性以及诗性等方面的特点,指出Frame在写作中借助“阅读的世界(外国文学)”与“旅行的世界(国外游历)”为自己“镀金”的同时毫不掩盖人性的底色。在其自传中, Frame以诗性为灯照亮世界,将自身的另一面升华,真正实现了“活色生诗”。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马达先生就“《她传》——女性传记能否撑起半边天”为题介绍了该社出版的女性传记系列丛书的情况,表达了出版社为传记文学发展和研究提供助力的态度和意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科学术分社曾辉社长以乐黛云先生的传记《九十年沧桑》的编辑过程为例,就女性传记文学的编辑艺术同各位学者进行了交流。

主题发言是大会的重头戏,发言者包括: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张雅文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莹研究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散文家黄灯老师。

张雅文老师讲述了自己在创作《为你而生:刘永坦传》时遇到的困惑、感受和收获,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传记作品能够让逝者“复活”的魔力;王莹研究员阐释了向警予传记文本中形象塑造的三重维度,将传主事迹与精神升华为纪念碑与国家记忆;黄灯老师分享了自己的非虚构创作经验,认为对身边普通人的关注和记录即是为他们发声的努力。

38997

(赵白生教授、马达总编)

390B3

(曾辉老师、张雅文老师)

3276C

(王莹研究员、黄灯老师)

接下来的平行论坛分为教师论坛和研究生论坛两场活动。教师论坛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张莉教授主持。兰州大学师彦灵老师以露西·格里利的自传、传记、悼文等为例,阐释了社会文化在身体残疾女性的身份建构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郑州大学马洛丹老师介绍了当代俄罗斯作家传记的发展概况;北京大学毛旭老师通过比较艾菲·格雷传记的三个版本,评判了传记书写中的“站队”现象;宁波财经学院徐申从哲学角度解读了阿伦特关于叙事(传记)的阐述;郑州大学李娜老师分析了黑人文化对黑人女作家汉斯伯里身份认同的影响。张莉老师高度评价了以上五位老师的发言,认为他们的研究体现了传记文学研究中的新热点、新方法、新领域、新观点,展示了传记文学广阔的发展空间。

34DD2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罗益民教授主持了研究生论坛的发言。南开大学韩红宇同学从系统视角度对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传记进行了历时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的王志萍同学对伍尔夫在传记书写中的实验技巧进行了剖析;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张文杰分析了韩素音自传《残树》中主人公罗萨莉的身份建构历程;陕西师范大学李薇同学展示了对宋代女性割股疗亲现象的探究;牡丹江师范学院的魏旭以《莺花杂志》中的“侠”为关键词梳理了“侠”文化为女性提供的颠覆社会的力量;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张铄分享了她对中西口述史传记的研究心得;罗益民老师高度评价了同学们敏锐的学术问题意识和前瞻性的学术眼光,并与同学们就女性传记文学的研究思路、敦煌文化的文献考古、女性传记的跨学科研究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26BDB


赵白生教授与高晓玲教授做了最后的总结发言,表达了对承办方和与会专家学者的感谢,共同期待来年线下的会议在郑州大学顺利举行。

(供稿:楚聪、孟菲)

合影留念

25DEB


132DD








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