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韩敏中教授学术讲座
12月12日下午,应郑州大学“英美文学中的社会转型话语研究”创新团队、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及郑州大学外语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韩敏中教授于外语学院第五会议室为广大师生作了主题为“19世纪英国:现代转型与启示”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英美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晓玲老师主持。
社会转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韩教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对19世纪英国的现代转型进行了历史渊源的梳理,而且分析了促成其发生的经济、政治、宗教等各方面因素。韩教授还专门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以19世纪英国现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经典文学作品为例,一方面说明这场转型过程的复杂,另一方面也借由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关于这场转型丰富的文学描述为后人提供了历史细节的参考。
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为19世纪英国的现代转型奠定了基础。其影响表现在首先工业革命为社会转型提供了基础设施上的必要准备。英国高效便利的公路系统、运河系统和铁路系统在18、19世纪基本形成,为英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硬件上的基础。工业革命在思想上促使了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全面贯彻。其结果是英国的对外贸易极大发展,许多重要贸易港口,比如利物浦、布里斯托等,大量涌现。英国工业也在向英格兰北部和中部地区扩展,形成了诸如伦敦、曼彻斯特等一系列大的工业基地和城市群。工业革命还直接促使了英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重要变化,英国中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既有在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中兴起的持地乡绅和新兴商人,也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新的专业人才群体,比如律师、医生等。他们是19世纪英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文学作品中,奥斯汀在《爱玛》中描述的罗伯特·马丁、乔治·艾略特在《亚当·比德》中塑造的波伊泽先生等等都是新兴中产阶级的典型文学形象。
19世纪的英国转型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上面提到的工业革命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外,英国的议会制度、党派制度、选举法律制度以及英国的宗教等其它方面都对19世纪的英国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19世纪的英国转型,着眼点在当下的中国。人类社会发展,在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有着一套共通的发展规律和逻辑。 当今中国处在一个社会发展转型的阶段,研究19世纪的英国转型,是为了给中国转型发展提供借鉴,汲取其中有效发展经验,避免重犯其中的发展错误。
韩教授的讲座主题视角宏大,举例详实丰富。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向韩教授积极提问,韩教授都一一耐心作了解答。最后,高晓玲老师对韩教授的这场讲座做了总结,并代表在场的师生对韩教授的讲座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供稿:王丽川 摄影:郭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