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娣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作者: 时间:2023-06-15 点击数:

2023年6月8日下午,应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改娣在学院第五会议室做了题为“从无形画到有形诗:汉英诗歌中的绘画观照”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莉教授主持,于艳平教授和袁杰博士作为与谈人参与交流,我院部分青年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现场聆听了讲座。

13AC6

讲座伊始,王改娣教授阐释了“诗画同源”在中西方文艺思想中的生成依据及历史演变。王教授认为,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关于诗、画和其他艺术形式异同的辨析,证明“诗画同源”一说自古希腊时期便已存在;苏轼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准确总结和高度评价了王维的诗画艺术,从精神境界上对诗与画两种艺术形式的共通之处做了更加透彻的解释,并推动了“以诗入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之创作主流的发展。接着,王教授聚焦“以画论诗”,她以《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和王维《山中》一诗为例,剖析了“文人画与神韵派诗歌”之间的关系,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揭示了“文人画与儒家诗派”的契合之处,并在对莱辛和钱钟书诗画观的梳理中解读诗画中虚实相交的时空。她指出,桑德罗·波提切利的《圣泽诺比乌斯的三个奇迹》,证明了焦点透视法的出现使西方绘画中含混不清的时空概念得到良好转变。最后,王教授还对诗画合体的典型——具象诗(Concrete Poetry)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分析了其起源、历史呈现及其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她认为具象诗跳脱出了传统的文字排列秩序,用变换的空间赋予文字丰富的情绪,其可视化的特征更是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15659

张莉教授认为王改娣教授的讲座以“诗-画”关系为中心,跨越艺术形式相异的障碍,在比较诗学的视阈下梳理了中西方的诗画理论,视野开阔、逻辑缜密,不仅体现了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思维,更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理论功底。在与谈环节,于艳平教授、袁杰博士就“无形画”是否可衡量诗歌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文艺与真理的关系等问题与王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他师生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讲座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144AF

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