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方俊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作者: 时间:2024-12-31 点击数:

   2024年12月28日下午,应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方俊在我院第五会议室为全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莎剧美国化——莎剧在美国的早期传入及本土化回应”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莉教授主持,我院部分青年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场聆听。

范教授的讲座围绕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国的本土化过程展开。首先,范教授指出,殖民地时期至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戏剧早期发展阶段,莎士比亚剧作的演出数量远超其他剧目。其中,《理查三世》《奥赛罗》和《哈姆雷特》尤为突出,成为了当时戏剧舞台上的热门之选。范教授特别关注了《理查三世》在美国的风靡现象,并通过详实的研究与考证发现,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契合了彼时北美殖民地民众反感英国统治的普遍心理。范教授解释道,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追求独立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北美殖民地观众对《理查三世》的接受与喜爱,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文化策略,与他们对独立的强烈诉求相呼应,是美国本土语境选择的结果。随后,范教授依次分析了《奥赛罗》和《哈姆雷特》在美国流行背后的社会动因。他指出,《奥赛罗》的广泛接受与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紧密相关,而《哈姆雷特》中的复仇主题则与西进运动时期“复仇”事件频繁发生的社会现实相呼应。最后,范教授阐述了莎士比亚剧作在美国本土化后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认为,这种流行不仅为本土戏剧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还促进了美国剧院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推动了美国本土戏剧表演明星的崛起,进而助力了美国戏剧创作与表演艺术的繁荣。更为重要的是,在美国流行的莎士比亚剧作,因其本土化的内容选择和独特的“剧场性”特质,在移民群体中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利坚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形成。

张莉教授对范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范教授通过对莎士比亚三部经典戏剧的深入剖析,清晰地揭示了莎士比亚作品在美国早期的本土化历程,精准地勾勒出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美国戏剧史的轮廓,展现了其中复杂的文本、思想及历史背景。高晓玲教授指出,范教授以讲故事的方式,巧妙地将美国历史、英国历史及莎士比亚戏剧的本土化过程融为一体,展现出其研究视野的广阔与思路的清晰。周雪松副教授对范教授关于“剧场”在形塑美国民族共同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表认同,并谈及十九世纪莎剧演出在美国如何从市井民间的大众文化逐步被尊奉为高雅艺术的过程。

讲座最后,范教授与在场师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特别是在探讨“异国形象”问题时,范教授提出,当代对于异国形象的研究理应更加注重主体对客体的建构、想象和虚构,着重强调异国形象所蕴含的主体间性特征。范教授的讲座内容充实丰富、逻辑严密连贯、讲解深入浅出,为现场聆听的师生们带来了深刻的学术启发与思考,使大家受益匪浅。

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供 稿:杨    颖

摄 影:孙佳琦

一审一校:李     雅

 二审二校:周雪松

三审三校:张    莉


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