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郑州大学师生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之间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和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开阔我院教师及研究生的学术视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童明教授应邀参加线上系列学术讲座。欢迎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主讲人:童 明 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
主持人:高晓玲 教授(郑州大学)
系列讲座概要(共四期):
讲座一:文学思辨和文学研究:西方文论的视野 (上篇)
内容提要:全面地介绍文学思辨的基本特点和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旨在提高文学研究者的思辨和研究创新能力。上篇从思辨的基本特点讲起:什么是思辨;思辨和逻辑思维;思辨中的前提和场域;文学思辨为什么会超出逻辑思维;文学思辨中的喻说;修辞思维。
时间:2022年3月21日(周一)9:00
腾讯会议ID:383 5506 9525 入会密码:220318
讲座二:文学思辨和文学研究:西方文论的视野 (下篇)
内容提要:在上篇的基础上,下篇讨论:文学的虚构、形式和美学判断;文学的反习惯性特质;文学、文化和历史;对研究生的两点建议。
讲座三:从“应和”到“灵韵”:忧郁的理想催生的美学经验
内容提要:以《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的诗篇为例,讲座阐释波德莱尔诗艺中的“应和”(correspondence),以及它和“忧郁的理想”的关联,进而阐述本雅明如何在解读波德莱尔的基础上,形成以美学经验抵御现代异化的理论, 并以“灵韵”(aura)作为这个美学经验的符号。本雅明的“灵韵”在物我相通的“应和”中增添内心时间的维度,或可称作第四维度。以海德格尔、博尔赫斯为例,本文进一步阐述美学经验中这个第四维度。本雅明在《论波德莱尔若干母题》的论述中指出:波德莱尔、孟福特、柏格森、普鲁斯特、梵乐西等现代哲学家和艺术家,都属于叙述这个美学经验的阵列。讲座纵向的延展,还将“应和”和庄周梦蝶的喻说相关联,产生跨文明的类比和思考。
讲座四:互文性的理论
内容提要:传统对文本的看法和实践,倾向于文本只有一种语义。与解构相关联的当代文本理论认为:所有文本都是互文性的;所有文本都有其他文本的痕迹。这种变化,对文本解读、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文学史研究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文本是互文的观点,既新又旧,可追溯到“文本”是混纺编织的词源和古代神话。本文由源头开始,进而探讨形成当代互文理论的各种逻辑,识辨其中问题。最先提出互文性的克里斯托瓦,综合索绪尔的符号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话语和主体间理论。巴特稍后阐述的互文理论影响很大,但是他对文本空间的看法和克里斯托瓦有重要差别,在互文和主体间的关系、文本的历史意义、作者意识、文学性文本等问题上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文章还讨论了互文理论的其他发展,包括:布鲁姆的文学史观、女性主义、后殖民的重写等。任何文本都是网状编织的看法,不仅指向语言系统,还指向主体之间的对话、意识和立场之间的交锋、新旧语义的组合和转变。
主讲人简介:童明,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校区英语系终身教授,该校杰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