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寂寞和枯燥,实验室里演绎坚守,为科研呕心沥血;不计奉献与辛劳,讲台上奉献赤忱,为传道倾心育人。她就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佳楠老师,如青松般坚定,似春风般温暖。
为科研者 坚定如青松
乔布斯说过:“你必须找到你所热爱的东西,如果你没找到,继续寻找,不要放弃。”张老师认为,实现人生价值,要多思考、多经历、多体会,要在广阔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路。一丝不苟的执着、见微知著的敏锐、锲而不舍的恒心,陪伴着她行走在科研之路上,“钻研”、“创新”成为她孜孜以求的前进动力。
张老师的科研启蒙来自于她的博士生导师于吉红院士,于院士的谆谆教诲,形成了她对待科研的初心。“科研是一个坐冷板凳的过程,需要经历寂寞、需要独自思考,这样才能挖掘出创新性的东西。” 在寂寞中开出灿烂的花,就是抱着这种心态。面对各种诱惑,张老师时刻提醒自己坚定科研信念。“做好自己”这个朴素的想法成为她克服困难与抵制诱惑的良方。
“任何一个人,但凡做出有显示度的成果或工作,背后一定有无数隐形的翅膀在提供帮助,没有一个人能说取得的成就是自己单干出来的!” 一个个科研课题如同被强大向心力指向的圆心,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联系在一起。回忆起过去每次做实验的经历,张佳楠老师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她感恩每一个志同道合的师长和朋友。
为传道者 温暖如春风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乌申斯基这样说。永远为学生取得的任何进步而惊喜和骄傲,这种师者情怀,是张老师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进行访学时,从戴胜研究员及其课题组成员身上学到的。
和许多老师一样,严格也是张老师的教学风格之一。这既是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张老师自我要求的行为准则。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严格正是张老师能培养出优秀学生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她又享受与学生的交流,总是诚恳地把所知传授于学生,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希望看到学生成长,走向自信。“教学过程中,我享受着把我知道的东西,耐心细致地告诉大家。看到学生领悟后会意地点头,就是我的享受。” 她从课题组组长许群教授那里学到的自尊、自信和果敢,也被她毫无保留的传递给了学生。
“做科研时,我不太喜欢跟大众一样的观点,如果是停留在跟大众一样的认知,那么我们就没有创新性了。”在跟学生讨论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迷茫不知所措,张老师就会鼓励他们从这些数据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再坚持坚持,就可以看到好的风景了。”张老师常常这样鼓励学生。
“为师者,需深思明察之、修习躬行之。”在张老师看来,学生在学校、实验室需要依靠老师,老师既应该是严厉的师长,也应该是慈爱的父母,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我希望每一个学生在一个舒心的环境里,有愉悦的心态,做必须要做的事情。当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的时候,我要第一时间去察觉,第一时间去帮他调整。”
为生活者 纯善如清流
布兰登曾说:“人生至善,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愉快,对事业兴奋。”张老师在生活中也是一个“至善之人”。无论是与团队人员相处还是与学生交流,张老师都把自己放在一个和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她说:“初入团队固然是一种很新鲜的感觉,但也要注意放低自己的姿态。对于前辈,你要持一种尊敬的心态,但尊敬不代表有距离感,不是敬而远之,而是敬而亲之、敬而学之、敬而近之,要积极开朗地待人处事。”海外留学带给她很大的启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她待人接物的态度。老话道:入世应先学会为人处事。张老师希望同学们,特别是可能出国的同学们:“到了新的地方,要主动融入,包容文化差异,尽快适应学习、科研和生活。”
倾尽丹心做科研,奉献韶华育桃李。张佳楠老师潜心于碳能源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有远大的抱负,《Fe3O4@Fe3C-C限域异质结构的理性设计及其储能性质研究》等代表性学术论文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关于未来,作为科研工作者,她希望继续做好新型二次电池开发的研究工作,并传承下去,越做越好;作为教育工作者,她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愧师者之范。
今后的她,依然坚定,依然严谨,依然热忱,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和责任担当,以纯粹的初心继续在科研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